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峰 《工会论坛》2008,14(4):60-60
家庭档案文化是家庭成员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家庭成员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共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的凝聚。家庭档案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学生经济境遇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的《大学生经济境遇调查问卷》,运用SPSS10.0进行oneway ANOVA(单独立样本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统计分析和Spearman相关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学业成就与生活学习费用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214(p〈.05),并且因生活学习费用水平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F=2.318显著,p=0.039〈.05);学业成就与家庭经济状况自我认知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为-.141(p〉.05),学业成就在家庭经济状况自我认知上的差异检验不显著,(F=1.047不显著,p=0.375〉.05)。结论:生活学习费用越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反而越差,但生活学习费用不同水平对学业成就影响的详细信息需要后续研究作更深入的探讨;学业成就不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自我认知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清代满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具有双重特征。正是满族女性的两个不同的生活空间,两种迥异的家庭生活,两种矛盾的地位状况,形成也强化了满族女性的内在自我与社会自我两个层次的、矛盾的自我意识,而平衡这两种矛盾的意识,满族传统的女性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青年生活方式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 世纪新的时代背景下, 青年的生活方式将形成以下几方面的发展态势:青年生活方式日益世界化和民族化,他们努力寻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寻求健康,环保意识加强, 终身受教育成为青年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内容, 青年的工作与闲暇重叠交融, 家庭对青年的 “吸引力”加大, 但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这些发展态势标志着青年生活方式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对青少年因上网引发的过失和犯罪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交往、休闲等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文化内容良莠不齐,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对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不小的冲击。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优化网络环境,扼制和降低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作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健康的信息空间和娱乐环境。  相似文献   

6.
家庭廉政文化:一种独特视角的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廉政文化能够促进反腐倡廉和创建和谐家庭的结合。要深入探讨家庭廉政文化建设遏制腐败的作用、对策和方法,全面把握家庭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都市青年白领的生活压力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调查表明.上海青年白领对生活压力的感受整体较强.不同调查对象的生活压力差异较大。青年白领最大的生活压力是经济压力,青年白领的高收入者比例较低,高企的房价成为大部分青年白领的沉重负荷.但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经济压力的代际转移。青年白领的工作压力不仅个体差异大,在同一人身上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家庭成为青年白领生活压力的自发性缓解机制.但是这种机制是短期与有限的.国家有必要承担起利益协调与压力缓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公共文化需求调研——以东莞农民工文化生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民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农民工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以东莞的农民工文化生活为例,他们的身份基本是处于"不工不农、不城不乡"的状态,除了经济权益很难有充分的保障外,更为贫乏的是他们的精神生活、文化权利的保障,传统的家族、家庭结构基本解构,心灵的无处栖息。了解农民工的公共文化需求,推进公共文化建设,适应人口流动需求促进交融文化成为当前一个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9.
族际通婚是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与文化融合,而且还反映民族关系深层次的问题。里排壮寨是一个有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互婚的小村寨,其族际通婚具有族际性、普遍性、多元性、原始性四大特点。文化的适应与融合是族际通婚家庭婚后生活的主旋律,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家庭文化的特殊优势决定了家庭文化不仅是人类个体成长的精神营造园,而且是社会稳定和同一性的加固器。家庭文化在转型期呈现出多元共存之特性和非线型互动的走向,对未成年人成长有着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由于社会转型期中一些不良的家庭文化的影响,引发着各种违法犯罪。家庭文化的建设,成为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