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徐劲 《农村青年》2008,(9):27-29
在山城重庆,经常能看见一些肩扛竹棒寻找生意的挑夫。他们大多身形弱小,衣衫破旧,以出卖体力为生,被当地人称为。棒棒”。本文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些身份低微、埋头出力的。棒棒”中间。尽管他们每天挣到的血汗钱有时还不够饭费和房租,但是,他们同样有一颗乐善好施、让人潸然下泪的爱心……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2007,(1):58-58
“以前每到冬闲,我们就闲着没事干了,自从村里有了厂子后,我守在家里也能赚钱了,真是又方便又实惠!”辽宁省法库县依牛堡子村村民曲月家里,炕上、墙上到处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活灵活现的动物、人物等工艺品的成品或半成品,她和几个姐妹坐在自家的炕头上,边忙着手工活边高兴地介绍着。  相似文献   

3.
红红 《农村青年》2013,(1):36-38
旧衣回收生意越做越大 今年20多岁的李思思是甘肃人,她在广州一家企业打工,收入稳定。李思思为人开朗活泼,人缘好,虽身为外乡人,但在这个城市,她却有好多朋友,其中不乏在外企做高管的朋友,他们时常会送一些过季的大牌衣服给她,但这些朋友都是中年人,李思思20多岁的年纪,他们送的衣服不适合她穿。李思思穿不了这些衣服,为难之下,她便把这些衣服带回老家让父母在自己开的小卖铺里出售,帮他们换点油盐钱。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2009,(5):35-36
她一直称自己为“田田”,记者就以此名字作报道吧。 田田在英国经营着一家“性用品商店”,4年赚了180万欧元,被当地人看作“白手起家的英雄”,《泰晤士报》以及伦敦电视台都采访过她,说她是“最快致富的华裔女子”。  相似文献   

5.
雪峰 《农村青年》2010,(2):34-37
今年43岁的蒋玉莲是江苏省南京市人,她创办的“南京平山梅花鹿养殖中心”是该市职工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然而,当地人在提起这位“女鹿王”时,说到的往往不是她的财富,而是她经历的一场重大人生变故。也正是这场灾难,将她逼上梁山,让她的人生包含着苦难与艰辛,使得她创业的每一步,都承载了超越财富之外的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千华 《农村青年》2006,(12):31-33
她和村民一样买不起油盐,却收留贫困患者,给五保户免费治疗;她看护没钱住院的孩子像“自家仔”,而自己的孩子却吃着“百家食”;为维持小小的卫生室,她用光了丈夫打工的血汗钱;她和村民一样要喂猪、做饭,但她的存在却悄悄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她就是“最后的赤脚医生”李春燕。2006年1月16日,她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刘晓颖是河北丰润刘庄子村人,今年25岁。几年来,她靠经营一家时装店搞起了服装批发生意,由于她诚信经营,热情服务,小店经营的顺风顺雨,得心应手。不仅自己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也让家乡的每一个姐妹都靓丽起来。除此之外,她还致富不忘父老,逢年过节,  相似文献   

8.
华剑 《农村青年》2007,(4):54-55
作为一名孕妇,在十月怀胎的日子里,最苦恼的可能就是吃了。长沙一名20多岁的打工妹,因怀孕失业后,干脆开了家专为孕妇服务的“孕妇餐厅”。在她的用心经营下,现在,生意非常好,每个月的利润都在4万元以上!想知道她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吗?  相似文献   

9.
一对年轻恋人,从五彩斑斓的蝴蝶身上发现商机,他们用蝴蝶加工成精美的标本和工艺品,没想到生意出奇地火爆。他们的产品不仅销到全国各地,主人翁丁来和女友还养蝶、展蝶,把蝴蝶的经济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她总是出人意料地选择人生,她不求功利不求回报,一门心思走自己的剔样人生,唱响了一曲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当年,高分进线,她本可以选择令人心仪的学校或专业,可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大学毕业,  相似文献   

11.
凡夫 《工友》2007,(12):44-46
如今,有人常常哀叹生意不好做,总想找捷径,四处寻找别人没有做过的项目,认为只有那样才能够有把握赚钱。但是湖北省山城十堰市有个做皮鞋买卖的聪明小女子,她在经营过程中,也遭遇过"寒流",但她很快开动脑筋,建立起一套自己的客户信息小档案,通过客户信息反馈,来选购皮鞋款式、皮鞋档次和为客户提供服务内容。结果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令同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2.
在浙江嘉兴,只要你走进农家厨房,就会看到一座座用来做饭烧菜的灶头,不论是两眼灶,还是三眼灶,从灶山、烟箱到灶身,都画着图案和纹样,并且配有不同内容的文字。这些灶头上的壁画,当地人称为“灶头画”,简称“灶画”。  相似文献   

13.
“到了某地,当地人很热情,桌子上摆了龙眼,我吃了一个就被拦住。她说这个龙眼是被福尔马林泡过的:后来我看到桌子上摆着很红的草莓,又拿了一个吃了,又被拦住,她说这是催熟荆催熟过的。”经过此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庄先开始思考食品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韦丽曾经是个高傲的姑娘,由于身材好,长相漂亮,又在城里做服装生意,因而,当有人给她介绍对象时,条件一般的小伙子,她一个也瞧不上。于是,都说她“眼光刁”。 后来,她嫁人了,嫁到了一个谁都无法想像的家庭。她丈夫的情况正好和她相反:以前也认识好多姑娘,但是谁都不愿意嫁给他,因为他家穷,因为他认下一对不是自己亲生父母的老人做父母,并且,其中一个老人还患有皮肤癌,全身流脓流血,散发恶臭,没人敢靠近。 对于韦丽的婚姻,人们只说三个字:“想不到!”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韦丽和丈夫在相爱中品味艰辛,在贫穷中创造幸福,共同照顾多病的老人。2007年8月1日,当记者来到他们家时,韦丽已经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大孝心人物”。更为可喜的是,她公公和婆婆的病情日见好转,全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人们又多了一个“想不到……”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青年》2008,(2):58-59
2001年3月,张毓周末回到乡下老家。这里山峦叠嶂,风光秀美。张毓在山林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一下子舒畅了很多。她在山上采摘了很多野花,准备带回城,放到房间里。回城之后,张毓的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些野花,她们围着张毓让她讲解这些野花的名字、种类和生长情况,张毓很开心地给她们讲了半天,还给她们每人送了几枝。  相似文献   

16.
李保 《农村青年》2013,(6):58-62
巧做积压品生意 在湖南省安化县县城建设路,有个专门经营积压品生意的门店,店主名叫李华战,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摆脱了贫穷,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17.
“换客”族:以你所需换我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羽 《工友》2011,(9):16-18
一个想改变自己办公室环境的白领,用闲置多时的《音乐之声》碟片换来了漂亮的君子兰;一个喜欢工艺品的收藏爱好者,用瑞士军刀换来了精致的木筷盒漆器;一个部队退役军官,用并不值钱的野战军刀换来了几千元的手机……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易物网上发生。这些尝试通过互联网交换物品的用户也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换客。  相似文献   

18.
她和他热恋的五年时光里,他一直在全国的很多个城市里忙于他的生意,很少和她在一起。他好像时间永远不够,只在时间的间隙里,才会给她打电话:“你在干吗?……”话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我没有时间和你聊了,我要赶飞机。想你。”就匆匆地挂了电话。很多次,他对她也说青春的诺言:“等我们有了足够的钱,我们就结婚。”他能够给予她的欢爱也渐渐变短。每次,他像不速之客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没有铺垫,  相似文献   

19.
《工友》2012,(2):6-7
节日送礼,蔚然成风,由此催生了礼品回收业。“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礼品回收”这门“传统”生意如今正在借助信息化手段,“产业升级”至电子商务、“网上网下”联动,生意相当红火。  相似文献   

20.
《农村青年》2006,(5):59-59
常禹香,一个壮族女孩,在中越交界的云南省西畴县县城,靠卖壮族刺绣工艺品发了财,三年不到就赚了100万,成了这个县城里少有的年轻富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