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猪体恩诺沙星内服和肌注途径给药排泄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10头猪分别按体重5 mg/kg单剂量内服和肌注恩诺沙星。采集自然排泄的猪粪、尿,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浓度,计算采样间隔内单位时间药物排泄量占给药量的比例,比较2种不同给药途径原形药物和环丙沙星的排泄规律。结果显示,2种给药途径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总排泄量的影响不显著,仅对药物排泄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2种给药途径的试验猪粪样中恩诺沙星的排泄量均高于尿样;内服与肌注给药后96 h内,粪和尿中检出的环丙沙星分别占给药量的3.93%和4.02%,累积排泄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之和分别占给药量的9.89%(内服)和9.57%(肌注)。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成熟的牛卵母细胞 ,经 5 μmol/LIonomycin 5min和 2mmol/L 6 DMAP 5 μg/mLCCB 4h激活 ,分别在TALP M 199(TM ,1∶2 )、BMOC M 199(BM ,1∶2 )和CR1aa培养液内培养 ,2 4h和 3 6h各组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分别为5 6.4%、5 5 .6%、5 3 .6%和 72 .0 %、75 .9%、79.0 %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培养 8d后囊胚发育率分别为 18.2 %、2 1.4%和 2 9.3 % ,CR1aa内培养孤雌生殖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TM (P <0 .0 1)。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的重组胚经同法激活后 ,分别在TM、BM和CR1aa内培养 ,2 4h和 3 6hBM和CR1aa内重组胚的卵裂率显著高于TM (4 9.7%、49.8%比 2 0 .5 % ;74.1%、73 .2 %比 5 0 .0 % ) (P <0 .0 1) ;虽然培养 8d后各组胚胎的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 ,但CR1aa内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稍高 (12 .3 %比 9.8%、11.5 % )。结果表明 ,CR1aa更适合孤雌生殖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3.
选用20日龄健康黄鸡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分别饲喂含0和200mg/kg阿散酸的全价饲料,试验时间为10d,混饲后收集不同时间的粪样,以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测定法测定鸡粪中总砷的质量浓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粪中阿散酸的质量浓度,了解阿散酸在鸡体内的排泄情况;将不同时间点收集的鸡粪进行阿散酸的光降解试验。结果,阿散酸在鸡粪中的排泄量在饲后第72小时达到稳态(阿散酸为63.42mg/kg,总砷为45.89mg/kg),阿散酸排泄量占总砷量的52.82%~58.96%。停饲后总砷、阿散酸排泄量呈较快速下降,第96小时鸡粪中已检不出阿散酸。光照组鸡粪中阿散酸的降解率为95.21%,避光组鸡粪中阿散酸的降解率为75.15%。结果表明,鸡饲喂阿散酸后主要以阿散酸原形的形式排泄;光照可以加速鸡粪中阿散酸的降解与转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自噬和凋亡在棕榈酸(PA)诱导BRL 3A细胞脂肪变性中的作用机制,以不同浓度(0、0.2、0.4、0.6 mmol/L)PA处理BRL 3A细胞24 h,用油红O染色观察其对脂滴生成的影响,试剂盒测定TG含量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LC3Ⅱ、P62、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检测0.4 mmol/L PA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6、12、24 h)以及0.4 mmol/L PA与5 nmol/L Baf A1共处理时LC3Ⅱ和P62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PA处理对BRL 3A细胞自噬流的影响。结果显示,0.4mmol/L PA作用BRL 3A细胞24 h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但细胞内产生脂滴较多;TG含量随PA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或P0.01);LC3Ⅱ和P62的蛋白表达水平随PA浓度增加而上升;与对照组相比,0.4 mmol/L PA处理BRL 3A细胞12 h时,LC3Ⅱ的表达水平上升(P0.05),P62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而处理24 h时LC3Ⅱ和P62的表达水平均上升;与对照组相比,0.4 mmol/L PA与5 nmol/L Baf A1单独处理组LC3Ⅱ、P62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与Baf A1单独处理组相比,PA与Baf A1共处理组LC3Ⅱ、P62相对表达量进一步升高(P0.01);随着PA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Bax/Bcl2值逐渐增加。结果表明,0.4 mmol/L PA处理BRL 3A细胞24 h可成功诱导脂肪变性,处理12 h内可使自噬水平升高,而处理24 h可使细胞发生自噬流阻滞和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5.
将 12头白猪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6只 ,分别肌肉注射A、B长效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SMM )注射液 (0 .4mL/kg) ,并于给药后第 0 .2 5、0 .5 0、0 .75、1.0 0、2 .0 0、3.0 0、5 .0 0、9.0 0、12 .0 0、2 4 .0 0、36 .0 0、4 8.0 0、6 0 .0 0、72 .0 0、96 .0 0、10 8.0 0h ,自前腔静脉采血 5mL。用HPLC分析各血浆样品中的药物浓度 ,用MCPKP软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A和B长效SMM注射液的Cmax分别为 2 2 .30 μg/mL± 2 .0 9μg/mL、15 .96 μg/mL± 2 .36 μg/mL ;AUC分别为 5 33.5 8μg/(mL·h) ± 30 .76 μg/(mL·h)和 199.91μg/(mL·h)± 11.31μg/(mL·h) ;t1/2 β 分别为 2 0 .2 0h±5 .31h和 9.81h± 1.0 3h。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家兔单次静脉注射和灌胃乙酰甲喹(30mg/kg)后的血浆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15只家兔被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B两组均通过消化道给药,但A组自心脏采血,B组自肝门静脉采血,C组则经耳缘静脉给药,自心脏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限为0.1μg/mL)检测每个血浆样品中乙酰甲喹的质量浓度,之后以非房室分析法计算乙酰甲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经消化道给药之后,A、B两组中乙酰甲喹的大多数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均具有显著差异:消除速率常数(λz)分别为0.43h-1±0.11h-1和0.19h-1±0.02h-1;消除半衰期(t1/2λz)分别为1.76h±0.65h和3.69h±0.4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则分别为29.28(h·μg)/mL±4.4(h·μg)/mL和78.39(h·μg)/mL±7.28(h·μg)/mL。而静脉注射(C组)后,这些参数的数值分别为0.35h-1±0.03h-1、2.02h±0.18h和40.86(h·μg)/mL±6.76(h·μg)/mL,而体清除率(Cl)为747.93mL/(h·kg)±103.76mL/(h·kg),表观分布容积(Vz)为2 170.19mL/kg±308.96mL/kg。乙酰甲喹在A组和B组中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1.65%和192.85%。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后,乙酰甲喹在家兔体内分布广泛、消除迅速;而灌胃给药后,乙酰甲喹吸收迅速,但存在明显的首过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比较自制泰拉霉素注射液和瑞可新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测定泰拉霉素在猪体内的血浆蛋白结合率。18头健康猪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单剂量(2.5 mg/kg)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泰拉霉素注射液和肌内注射瑞可新注射液,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猪血浆中泰拉霉素的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Winnonlin 5.2.1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并计算出有关药动学参数。采用超滤法考察泰拉霉素在猪体内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静脉注射自制泰拉霉素注射液后,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_(1/2β)=72.20 h±20.35 h,AUC_(last)=11.31 g·h/mL±4.20 g·h/mL,MRT=72.01 h±14.81 h。肌内注射泰拉霉素注射液和瑞可新注射液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_(max)分别为0.50 h±0.22 h,0.22 h±0.07h;C_(max)分别为1.18 g/mL±0.55 g/mL,1.81 g/mL±0.68 g/mL;AUC_(last)分别为10.85 g·h/mL±4.76g·h/mL,12.06 g·h/mL±3.08 g·h/mL;t1/2β分别为68.59 h±14.29 h,68.01 h±15.10 h。与瑞可新相比,自制泰拉霉素注射液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2.95%±16.89%,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3.90%±19.11%。上述结果表明,猪肌内注射泰拉霉素后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泛,消除缓慢,生物利用度高;自制泰拉霉素注射液与瑞可新的药动学特征相似,生物利用度相当;泰拉霉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5.17%,属于高蛋白结合率化合物且无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提取美国王鸽8~9日龄鸽胚脑神经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按照阿维菌素(AVM)染毒的剂量分成4组,分别为0ìg/L(Ⅰ组)、2.5 ìg/L(Ⅱ组)、5 ìg/L(Ⅲ组)和10 ìg/L(Ⅳ组),染毒24 h后,用MTT法进行细胞活性检测,应用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内CaM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AVM能够引起王鸽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升高,CaM mRNA表达水平下降.表明AVM能影响王鸽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内的钙稳态.  相似文献   

9.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TGEVS基因序列设计了 3对特异引物 ,经RT PCR扩增获得了TS株S基因的SⅠ、SⅡ和SⅢ 3个片段 ,其大小分别约为 12 6 2、2 36 8和 12 6 6bp。SⅠ、SⅡ和SⅢ片段经剪接后 ,可知TS株的S基因全长为 4 347nt ,共编码 14 4 9个氨基酸。对TS株与其他毒株的S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 ,TS株与Miller株、FS72 2 / 70株、TGEVH株、96 1933株、TFI株均在 112 4~112 9位有 5′ ATGATA 3′六个碱基 ,而在Purdue株、TH 98株、NEB72 RT株和PRCV HOL87株中缺失 ;TS株与Miller株、FS72 2 / 70株、TFI株、Purdue株、96 1933株、TGEVH株、TH 98株、NEB72 RT株和PRCV HOL87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9.6 %、98.9%、98.0 %、98.3%、95 .7%、99.3%、97.7%、98.3%和 97.5 % ,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9.2 %、98.4 %、97.7%、97.8%、94 .8%、98.6 %、97.2 %、97.7%和 97.0 % ;TS株S蛋白的推导氨基酸序列较Purdue株、TH 98株和NEB72 RT株多出 2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 ,共 34个。与不同毒株比较后 ,推测在TGEV的S蛋白中第 71位的Asp(D)与呼吸道嗜性有关 ,第 2 19位的Ala(A)与肠道嗜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二氟沙星在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30只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 3组 ,进行了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及内服二氟沙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血浆蛋白 ,高速离心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浆中二氟沙星的浓度 ,MCPKP计算机程序处理血浆药物浓度 时间数据。结果 ,健康鸡静脉注射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α=0 .6 9h± 0 .4 3h ;t1/ 2 β=6 .11h± 1.5 0h ;V1=1.70L/kg±0 .33L/kg ;Vd(area) =3.10L/kg± 0 .6 7L/kg ;ClB=0 .37L/ (kg·h)±0 .10L/ (kg·h) ;AUC =2 9.16 μg/ (mL·h)± 8.0 4 μg/ (mL·h)。健康鸡肌肉注射及内服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前者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Ka=0 .17h± 0 .12h ,t1/ 2Ke=5 .6 4h± 0 .74h ,tmax =0 .86h± 0 .4 0h ,Cmax =2 .5 1μg/mL± 0 .36 μg/mL ,AUC =2 2 .6 2μg/ (mL·h) ± 3.2 8μg/ (mL·h) ,F =77.0 %± 11.8% ;后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Ka=1.4 6h± 1.0 0h ,t1/ 2Ke=8.2 0h± 3.12h ,tmax=4 .34h± 2 .4 0h ,Cmax=1.0 0 μg/mL± 0 .2 1μg/mL ,AUC =15 .82 μg/ (mL·h) ± 3.6 7μg/ (mL·h) ,F =5 4.2 %± 12 .6 %。二氟沙星在健康鸡体内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为 :表观分布容积大  相似文献   

11.
何俊峰  崔燕 《中国兽医科学》2005,35(11):900-903
利用屠宰牦牛卵巢,抽取其表面2~5 mm的卵泡内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后分别用BO液和改良Tyrode’s液进行体外受精研究。结果表明,BO液受精6 h和改良Tyrode’s液分别受精6 h和18 h,牦牛体外受精卵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2.48%、47.67%和50.00%,P>0.05)。它们的4细胞发育率分别为75.47%、78.05%和64.10%,8细胞发育率分别为56.60%、56.10%和48.72%,使用改良Tyrode’s液受精18 h的发育率最低,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受精时间同为6 h时,2种受精液之间发育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大豆卵磷脂高压均质(HPH)处理对猪精液冷冻保存的影响,用6个浓度的经高压均质处理的大豆卵磷脂(A1:1%;A2:2%;A3:4%;A4:5%;A5:6%;A6:8%)替代Tris-柠檬酸-葡萄糖基础稀释液(B组)中的卵黄(20%)进行猪精液冷冻保存试验。冷冻-解冻后分别对精子活率、活力、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线粒体活性进行质量检测,同时利用各种试剂盒对解冻后精子的抗氧化指标、DNA完整率和凋亡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当高压均质大豆卵磷脂浓度为5%时,精子活力、活率、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最高,分别为67.15%、62.54%、55.21%和52.96%(P0.05);冻后精子线粒体完整率和DNA完整率最高,为68.61%和64.39%(P0.05);凋亡率最低,为23.31%(P0.05);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最低,分别为337.59 U/m L和2.01 nmol/L(P0.05)。当添加6%的大豆卵磷脂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最高,分别为74.65 U/m L和246.92 U/L(P0.05)。结果表明,利用5%高压均质大豆卵磷脂替代鸡蛋卵黄对猪精液冷冻保存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提高精子冻后质量、功能完整性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抗肿瘤作用试验,显示大蒜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红白血病K562及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用小孔板法在16.0、8.0、4.0和1.0mg/mL终浓度剂量培养24 h后,残留率分别为42.85%、50.22%、64.43%、75.32%及39.65%、47.48%、60.74%、73.41%;对小鼠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及肝癌Hep A用大蒜提取物18.0 mg/kg及9.0 mg/kg剂量,瘤重抑制率分别为42.4%、39.6%及35.3%、33.3%.  相似文献   

14.
从电脉冲次数、脉冲强度、脉冲间隔时间三方面对兔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注射HCG后 16h的MⅡ期卵 ,用 1.4kV/cm、6 0 μs的直流脉冲电激 ,脉冲次数分为 1、2、4、8次 4组 ,每次间隔 30min ,随着电激活次数的增加 ,活化率从 4 6 .5 %增加到 95 .8% (P <0 .0 1) ,但是电激活 8次后 ,桑椹胚率却从 6 3.6 %下降到 2 1.2 % ,囊胚率从 2 3.6 %下降到 2 .8%(P <0 .0 1) ;用 6 0 μs的直流脉冲电激 3次 ,每次间隔 30min ,分为 0 .4、1.2、2 .4kV/cm 3组 ,以1.2kV/cm脉冲强度的兔卵母细胞激活较为理想 ,脉冲强度增加到 2 .4kV/cm时 ,卵细胞死亡率升为6 7.1% (P <0 .0 1)。用 1.4kV/cm、6 0 μs的直流脉冲电激 3次 ,电脉冲间隔时间分为 30、12 0、2 4 0min 3组 ,卵细胞活化率分别为 6 8.6 %、91.5 %、91.9% (P <0 .0 1)。  相似文献   

15.
用DMAP法制备氟苯尼考琥珀酸钠(Fl-SNa)。将6只家兔分别单剂量肌肉注射氟苯尼考和Fl-SNa,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药浓度;用DAS2.0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成功制得Fl-SNa;给家兔单剂量注射氟苯尼考和Fl-SNa后,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8.863mg/L±0.254mg/L和7.363mg/L±0.085mg/L,tmax分别为1.0h和2.0h,AUC0-∞分别为28.851mg/L.h±0.494mg/L.h和39.187mg/L.h±0.413mg/L.h。结果表明,Fl-SNa达峰时间延长,峰浓度降低,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证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灵敏,适用于氟苯尼考血浆浓度的测定;制备的Fl-SNa与氟苯尼考相比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将 30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感染对照组 (A)、感染治疗组 (B)和健康对照组 (C)。B组感染后灌饲双歧杆菌悬液 (CFU为 5× 10 12 /L) 1.5mL ,2次 /d。观察细菌或内毒素移位、肠黏膜菌群和肠黏膜损伤情况。结果显示 :①感染后第 3d ,A、B组细菌移位率分别为 39%和 15 % (P=0 .0 0 4 0 ) ,第 5d时分别为 31%和 7% (P =0 .0 0 2 0 ) ;感染后第 1d ,A组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B组。②A组回盲部黏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仅为C组的 1/ 10~ 1/ 6 0 ,B组双歧杆菌量明显增多 ;A组大肠埃希氏菌量在第 1~ 3d时增加约 2 0~ 30倍 ,但第 3d后B组大肠埃希氏菌量显著减少并接近正常水平。③回肠黏膜损伤以第 1~ 3d最为明显 ,A组感染后第 5d损伤评分仍明显高于C组(P <0 .0 5 ) ;B组第 3d时已明显修复 ,第 5d时已与C组无明显差异。提示 :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能促进感染后受损肠黏膜屏障和生物屏障修复 ,有效防治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乙酰甲喹的药动学特征,选用16只健康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将其分为2组,进行单剂量静脉注射(10mg/kg)给药途径下药物的血浆和尿液药动学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及尿液中的药物浓度,之后分别采用房室分析和速度法计算血浆和尿液中乙酰甲喹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大鼠静脉注射乙酰甲喹后,血浆质量浓度-时间数据的最优拟合模型为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表观分布容积为7 113.77mL/kg±1 156.79mL/kg,分布速率常数2.55h-1±0.12h-1,消除速率常数为0.20h-1±0.02h-1,体清除率为1 421.79mL/(h·kg)±114.18mL/(h·kg)。速度法计算得到的乙酰甲喹的药动学参数如下:β为0.24h-1±0.03h-1,肾排泄速度常数为0.082h-1±0.005h-1,肾清除率为583.33mL/(h·kg),肝清除率为838.46mL/(h·kg)。本研究证实,乙酰甲喹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消除缓慢,且主要消除器官为肝,其次为肾。  相似文献   

18.
脆弱艾美尔球虫(E.tenella)卵囊经机械研磨破碎后,将游离出来的孢子囊在试管内用胰酶和胆汁消化,可使子孢子胞囊逸出。 本试验除要寻求胰酶和鸡胆汁的适宜浓度外,鉴于鸡胆汁产量小,不易大量获取。因此用牛羊胆汁代替鸡胆汁加胰酶对球虫孢子囊作了消化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负载口蹄疫病毒样颗粒(VLPs)的肥大细胞对脾初始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收集小鼠腹腔肥大细胞(pMCs),以VLPs负载的pMCs为对照组,以丹参酮ⅡA处理后再负载VLPs的pMCs为试验组,不做任何处理的pMCs为空白组。6 h后收集各组pMCs上清液,分别作用于脾初始淋巴细胞,用CCK-8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并对pMCs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脱颗粒现象。结果显示,VLPs刺激pMCs可引起明显的脱颗粒,pMCs上清液对脾总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丹参酮ⅡA可抑制VLPs诱导的pMCs脱颗粒,并降低pMCs上清液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但VLPs刺激pMCs后的上清液对脾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处理组pMCs的上清液使脾T淋巴细胞增殖进一步降低。结果表明,VLPs诱导的pMCs脱颗粒产物具有促进脾初始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其分泌成分则对脾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隐丹参酮为标示物,用Waters 486 型高效液相系统,Kromasil C1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对中药注射剂乳源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峰高(H)对药物浓度(C)进行回归,求得标准曲线C=0.000 5 H-0.983 5,线性相关系数 R2=0.998 9。证实所建立的 HPLC方法在产品含量范围内测定性好,准确率高,便于操作,对乳源康的含量测定和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