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一曲《江城子》是悼亡词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而清代纳兰性德则是文学史上写作悼亡词最多的作家。二者写的都是悼亡词,但风格却各有不同。本文旨在从二者的人生际遇上分析他们创作特色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语言中的词是指孤立存在的词,言语中的词是指进入了语境得以运用的词。语言中的词往往具有多义性,而言语中的词其词义一般是单一的。语言中的词其词义具有抽象性,言语中的词其词义则具有特指性。语言中的词的词义较为稳定,而言语中的词却可以临时具有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词块教学法的运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词汇和语法二分法遭受挫折的背景下,语言结块的属性和概念正在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大量的认知语言学理论证实了语言是以词块为单位习得和掌握的.词块教学法对增强语感、语境意识、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有重要意义,它和语法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4.
英汉颜色词异同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英汉颜色词及其词组在特定环境中的联想意义的异同点进行探讨分析 ,以展现其语言文化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5.
汉语颜色词的表现形式为基本颜色词、颜色加重和减轻的颜色词、综合颜色词和以物喻色的颜色词.由于历史的积淀,颜色词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折射出民族的心理.汉语基本颜色词的引申义,或褒或贬,表现出汉民族的主观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词作为一种异于诗、文的文体观念,形成于晚唐,《花间集》代表了词体的成熟,确立了词以婉约含蓄为特征的文体风格,后柳永的慢词、苏轼等人的豪放词是词体风格在不同方面的衍生和变异,是文体自身发展变化的结果,丰富了词的文体风格。然从词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来看,婉约含蓄仍是词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7.
王碧山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词人,他凭借自己的64首词在词史上占有一席不容抹煞的地位,清代词人及词评家对他极其推崇,现代人对他却颇有微词,当代人很少注意他.本文从咏物以托意、词中的意象、词的章法结构、典故的运用等方面考察其沉郁深婉的词风特征及形成,以期揭示出其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源泉,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具有的不同内涵的分析,说明了文化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商标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失语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现象 ,商标词的构成及其动词化现象展开说明以引起译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周邦彦词怍大体可以分为咏物词、恋情词、羁旅行役词和怀人词四类,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颇受历代学者追捧。本文从词作中的标志性字词、意象、主体参与性、时间和空间地点转换的角度四个方面,对清真词的回忆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借以阐明周邦彦词作的艺术特色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词论》是她创作理论的总结。本文通过分析《词论》论词六条标准,论述了其对李清照词作的影响,从而折射出李清照在词作上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的重要作家,但他们的词风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别。东坡词倾向于从痛苦中求超拔、求解脱,跨越现实的黑暗去追寻理想的光明;而稼轩词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于现实的苦恨执著和挣扎奋斗,表现了悲愤的呼喊和火一样燃烧的激情。概言之,即东坡旷达,而稼轩悲愤。  相似文献   

13.
贵阳方言和兴义方言虽同属于川黔方言,但贵阳方言是黔中方言的代表,而兴义方言则是黔西南方言的代表。由于历史和地域分布等原因,两地方言既有相互影响和渗透,使得贵阳方言特色词与兴义方言特色词具有共同性,但又各自保留了自己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本文先从词类、义项类、语音结构和义类四个方面考察了两方言特色词的基本情况,再从两方言差异特色词的主要类型举例比较兴义方言特色词与贵阳方言特色词的差异性,这对分析和研究两方言词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负载词是旅游资料翻译中的难点,文中以《昭通旅游导游词》为例,探讨了景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并分析了翻译方法及其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译者在采取翻译策略时要考虑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照顾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词本是一种纯粹抒情性的文体 ,擅长言情写景 ,拙于叙事 ,但咏史词则弥补了这一缺陷 ,基本上能达到叙事、言情、议论、说理相结合的标准。咏史词主要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描写对象 ,但作者的用意往往不在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本身 ,而是生发开来 ,或发表议论 ,或抒发情怀 ,或借古喻今 ,或借古讽今 ,以图“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6.
蒋捷是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宋元易代的社会动荡使蒋捷陷入国破家亡的境地.特殊的时代和蒋捷特有的"抱节终身"的气节,使他不断用词记述了那段历史并表达自己的意志.蒋捷从学稼轩词开始创作豪放词,不断吸收、借鉴其他词人的创作技巧和风格,同时,又由于自身经历和个人的性格特点,逐渐形成了词的豪放特性,这一特性正是蒋捷词存在且具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历代艺术家和诗人无不怀着浓浓的乡愁在四处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本文通过对苏轼的四阕中秋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艰难的选择,透过词中执着的挥散不去的浓浓乡愁,我们认识了苏试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梦意象在晚唐五代词中大量出现 ,成为令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本文重点对晚唐五代词梦意象的生成背景、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进行了考察 ,梦意象的文本解读为认识晚唐五代词的艺术特性和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扇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19.
王红霞 《工会论坛》2009,15(1):112-113
语感作为语言学习中的一项终极目标,是最难以把握和提高的语言感性认识。本文从词块的角度讨论了英语语感的培养,论证了词块对培养语感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在语言的教与学过程中,利用词块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当前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词块理论内涵和讨论词块认知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词块结构在词汇习得中的优势,并进一步探讨了词块理论对词汇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