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推动和影响了中国法治的进程,对中国法治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从封闭保守到开放改革的变迁推动了法律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政治文化从革命到建设的变迁推动了中国革命型法制到建设型法制的发展,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完善;政治文化从“人治”到“法治”的变迁推动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和目标的确立;“和谐”政治文化的构建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法治理念的更新,正在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呼唤新的政治哲学和法治理念的支撑以及相应的制度和程序的保障.其中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变革旧的政治思想文化观念,生成当代中国法治型政治文化.当代中国法治型政治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人们对政治认知、情感、价值、信仰等政治体系心理方面的法治倾向,是体现法治理念的现代政治文化.法治型政治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生成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在大幅度地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三个方面的工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治信仰体系的建构有利于破除中国法治的现实困境,切实推进法治化进程,它的本质是一种政治文化建设活动。中国法治信仰体系建构以中国丰富的传统法治资源、当代共和时期的政治实践与西方法治理论及实践为文化与思想基础。中国法治信仰体系建构的目标是塑造一套与中国法治建设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结构,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一门综合应用学科或新兴专门学科。作为一种政治文化范畴的法治信仰体系的建构可采取对古今中外的法治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两种基本的发展方式,最终使法治信仰扎根于人心之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性政治实践经历了革命性实践、发展性实践的历史演进,已进入了当代中国治理性实践的时代方位。法治方式是当代中国治理实践的基本手段,法治文化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时代特质。培育法治精神、建立法治体系、养成法治行为,代表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时代创新的三大维度。  相似文献   

5.
法治建设推进与法治理念普及并未形成对当代中国法治基本内涵的清晰学术界定,究其原因就在于缺少自主性维度的中国学术无法构建起法治的当代中国研究语境。因此,从政治背景、基本内涵、内在诉求、文化立基等方面考察并厘清当代中国法治的基本逻辑,进而从学术与权力关系的范畴追问作为承担法治建设任务的当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才得以形成对当代中国法治完整而清晰的学术认知与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6.
法治建设推进与法治理念普及并未形成对当代中国法治基本内涵的清晰学术界定,究其原因就在于缺少自主性维度的中国学术无法构建起法治的当代中国研究语境。因此,从政治背景、基本内涵、内在诉求、文化立基等方面考察并厘清当代中国法治的基本逻辑,进而从学术与权力关系的范畴追问作为承担法治建设任务的当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才得以形成对当代中国法治完整而清晰的学术认知与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建设的思想观念基础,是政治体制机制运行的思想观念支撑。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以“人性善”为哲学依据的政治文化,它既有着古典人文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但也是缺乏法治思想的人治政治文化。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开始了转型。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建设法治民主、权力要接受制约和监督,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中新的要素和成分。进一步大胆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政治文明成果,努力创新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完备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国法治建设目前开始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治型的规范体系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治型的规范体系转变,最终确立了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模式。二十余年中国法治建设所走过的历程,即有观念、方略及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又留下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一进程进行反思、总结,以期法治建设更加完善,法治的目标及法治现代化在我国早日实现。 一、从法制到法治: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变化 当代中国法治思想的每一次变化都无不受当时的经济条件、政治环境和体制的影响.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曲折和痛苦,但总的趋势是法治意  相似文献   

9.
西方法治的生成主要有赖其文化、经济、政治、法律基础的同时同向务实;以法治生成所依凭的社会基础的来源不同,西方法治的生成模式分为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两大类;当代中国在对法治生成模式进行选择时,应当把"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解决中国传统社会缺乏以人的自由权利和理性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基因和实体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面部署,包含了对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全球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建设民主的、法治的、公民的政治文化。但尚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参与意识、非参与意识、有限参与意识并存,人治观念根深蒂固,以及政治文化的分化加剧,都表明先进政治文化的建设处在复杂的境遇。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着眼于政治现代化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创新政治体制,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加强文化整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兴国之魂。  相似文献   

11.
网络政治传播是一种全新的政治传播形态,它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并对当代中国政治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影响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网络政治传播改变了政府权力的运行模式,并在扩大人民民主权利、增强政府效能、塑造现代政治文化、推动以民主与法治为目标的政治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2.
深入剖析一国政治文化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了解该国政治体系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在精英和大众层面都存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统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文化三种类型的交织与分化,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整合与创新应以培育和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以权利、民主、法治为核心理念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为指向,政治社会化对于政治文化整合与更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法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任重道远,欲实现彻底的现代法治文化转型,就必先根除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流弊,充分挖掘法治的本土资源并吸收和借鉴成熟的西方法治文明,构建民主、和谐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4.
革命型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时代。经由建国后60余年的风雨变迁,依然保持着对当代社会重要的影响力。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要求必须实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型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包括革命型传统政治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继续施展其积极的影响力,保持中国政治文化特有的气质,使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沿着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法治的视野对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存在着的政治泛化话语进行反思 ,并以此为基点考察当代中国法治转折的内在含义 ,探讨法治发展的逻辑和境界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传统思想文化是制约中国法治建设推进的主要原因。中国法治建设的推进需要转变传统的生存方式,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与法治精神相一致的生存方式,以及在传统重德的思想文化传统中开出现代法治精神。为此,当代中国法治建设需要学习西方的法哲学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植于传统思想文化建立法哲学。  相似文献   

17.
法律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民主和法治进程的重要因素,而法律文化又是影响社会变革的最顽固不化的障碍。而在当代中国,国家主义法律观、暴力主义法律观、工具主义法律观则作为传统观念和政府政策的产物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法治建设,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当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法律观念的阐述,探索中国公权力异化的深层次文化背景,从而揭示中国法治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8.
围绕中国法治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这个主题所进行的研究,在我已有的成果中,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如当代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依法治政的宪政价值、中国特色宪政体制的构建等;中国法治社会构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构建当代中国法治社会,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当代中国特色先进法律文化创建的路径: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选择;在具体的法治实践方面,主要有如何完善保障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制度,如何完善地方立法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晓广 《理论前沿》2009,(23):19-20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中西法律文化关系并做出合理的价值选择.建构一个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传统法律文化为根基,现代法治文化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已经取得了七个方面的进展。1 .以宪法形式确认和保障了公民一系列广泛的自由民主权利。 2 .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 3.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代议民主制度。 4.加强了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5 .限任制的确立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 6.改变了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 ,把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列入宪法之中并且在实践中推动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7.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发展目标。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也存在问题 ,并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根源。中国宪政建设还面临很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直接决定着中国宪政的进程和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