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优秀民族,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观,到了宋朝,又产生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八德”,作为当时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并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元化,使人们在思想道德、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此外,市场经济讲求效益,忽视公平,忽视人性,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早在两千多年前,《管子》中就提出“四维”之说:“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并提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事实上,礼、义、廉、耻不仅是维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四项道德标准,更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和根本要求。礼、义、廉、耻这四项古人总结出的规范和准则,每一项都与新时代的党风廉政建设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管子·牧民》有言:“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尽绝,就会使国家由倾到危,由覆到灭。古人将“礼、义、廉、耻”放在立国安邦的高度,足见其重。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下,  相似文献   

4.
刘德伟 《党课》2012,(12):78-79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从政的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德尚德,千年传承中,形成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绳墨的道德准则。老百姓历来十分看重为官者的道德素养,“自古人正千夫敬,从来官清万民服”“官德正,则民风淳;  相似文献   

5.
刘建明 《党课》2012,(6):80-81
《管子·牧民》中有言:“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相似文献   

6.
《管子·牧民》中有言:“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日礼,二日义,三日廉,四日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意思是说,国有四维,  相似文献   

7.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通过对我国多部研究刊物及数位德育工作者所做的有关大学生的调查、测验和各类统计资料的汇集与研究认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在调查中,有近五成的同学选择“共产主义”为自己的信仰,并认为“无私奉献精神非常崇高”,71.25%的同学认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应该兼顾”。90%以上的同学认为“仁、孝、忠、礼、信、义、廉、耻”等传统道德观念仍有保留的必要,并且对“孝”的选择率最高。但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卢泰 《新长征》2006,(7):20-2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完美结合,在每一对荣耻中,都蕴涵着深刻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尽管德才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但对“廉”的评价总是少不了的。诸葛亮的识人之道有七,其中的第六即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史上有过齐桓管仲、刘邦陈平等不耻小节、唯才是举的佳话,但小节之耻能流传下来,说明千百年来人们仍以小节之耻为耻。尽管小耻不掩大德。承平时期、民主年代,人们对“德”的要求程度提高,通州区规定拟提拔...  相似文献   

10.
左亚文 《学习月刊》2012,(15):21-22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任何一个民族在其不同的历史时代都会凝练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观。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在儒家思想的倡导下,逐渐形成了仁、义、礼、智、忠、孝、信、廉、耻、和、中等核心价值观念,统治者正是依靠这些价值观念长久地维系着社会的运行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用他的思想和学说教化人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其思想首位是孝,核心是仁,"以仁统摄诸德",由孝生仁,以仁为做人的根本。《孝经》是记录孔子孝思想,孝文化的重要典籍。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  相似文献   

12.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和精辟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和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群体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它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教育性、示范性和延展性,它源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却又高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如何结合职业特点,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准则,树立五种意识,不断强化以教为乐、执教为民、兴教为荣的职业道德观念,牢记宗旨、知荣弃耻,贯穿教学、褒荣贬耻,立足岗位、扬荣抑耻,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优化学校德育环境,打造和谐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晏子春秋》有这么一段记载:历任齐国三公大夫的晏子委派高纠为自己管理家政,三年之后把他辞去了。身边人问晏子":高纠为你做事整整三年,你不仅不提拔他,反而把他赶走,他有什么过错呢?"晏子回答说:"只有圣人才谈得上十全十美。我晏婴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如果身边没有人随时替我指出缺点错误,我在礼、义、廉、耻等方面将存  相似文献   

14.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如果进一步问:传统美德是什么,请举个代表。作为整体德目,我就举“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作代表。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提出仁、义、礼、智“四德”(又称“四端”)。西汉时期董仲舒首先把“仁谊礼知信”作为整体道德要求概括为“五常之道”,东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后,“仁义礼智信”被官方确定为整体德目“五常”。五常不仅是五种具有基础性的“母德”“、基德”,而且形成并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当然,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5.
李启明 《党史文苑》2006,(10):68-68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叛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那么,在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的过程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引起热烈反响。“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相似文献   

17.
知耻近科勇     
艾迪 《党课》2006,(7):86-87
因为从小就接受过是非教育,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长辈们时时苦口婆心,老师们常常循循善诱,所以,人们从小就应当知廉识耻了。但是随着一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是非观一定会受到冲击,于是,有些人开始变得不知廉耻了。不知耻的后果就是“百事可违”,没有什么勾当干不出来。难怪古语中将“不识廉耻”视为第一位的骂人之话。本来,在古汉语里,“廉”与“耻”都是褒义词,前者的意思是让人懂得什么是清正,后者的意思是让人懂得什么是羞愧。  相似文献   

18.
“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义利之辨”发端于春秋时期。《中庸》中说:“义者,宜也。”义就是适宜、应当、适当的意思。《左传·隐公元年》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可见,春秋时期所谓的义,意为行为或断事适宜于礼,义作为适宜于礼的道德要求,其一般含义就是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礼制,达到“义节则度”。而“利”单指个人利益、功利,是与礼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19.
践行“八荣八耻”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定了社会主义“荣”与“耻”的评价标准,引导人们知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相似文献   

20.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概括精辟,言简意赅。中国古语说,“道简易行”。因为概括简练,所以容易深入人心,容易推行;从内容上讲,内涵深邃,每一句展开,又包含了无比深广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于我们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特别是对于恢复中华民族的良好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荣辱观和羞耻感的培养。《说文解字》对“耻”的解释:耻,辱也。从心、耳声(“耻”字原写为“耻”)。“耻”是一个会意字,有闻过心生惭愧之意。羞愧乃心有所愧而生,故从心。又因耳为听闻的器官,人每因闻过而耳赤面热,故“耻”从耳声。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