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北平沦陷后,日本在这座城市进行了一场"软性侵略",或者称"文化侵略",力图从精神领域消解沦陷区民众的心灵世界,使之从民族心理层面完全接受日本的统治。一、严密控制出版、传媒。日伪政权对于出版、传媒的控制十分严密,构建专门的舆论管制体系,主导北平地区的媒体宣传。除了日本内  相似文献   

2.
八路军的美术宣传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继金 《党史文汇》2005,(11):27-29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除了与日本侵略者展开军事战外,还展开了一场包括美术在内的思想战、文化战.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沦陷区推行文化殖民政策,非常重视运用包括美术在内的各种艺术方法和手段,大肆宣传所谓"中日亲善"、"大东亚新秩序"等侵略政策.  相似文献   

3.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相继建立了伪满洲国、伪蒙疆政府以及南京汪精卫伪政府三个傀儡政权。侵略者利用这三个傀儡政权在经济上疯狂掠夺、文化上殖民奴化、交通上破坏控制以配合其军事行动。本文从伪蒙疆政权入手,着眼于日本侵略者彼时对当地的教育、学术、传媒、社会等方面所进行的文化侵略活动以及当地民众的反文化侵略活动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4.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反映,是一个民族的民族魂和民族性的结晶."握着文化的火炬反抗侵略"是抗战年代进步文化人士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发出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5.
2005年4月5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2006年8个版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均为合格,允许使用。这是自1982年以来的又一次审定通过否认、美化日本侵略的右翼教科书事件。这一事件并不是孤立的,几十年来,日本一些阁僚及右翼势力不仅不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在侵略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进行反省和道歉,反而处处为其侵略行为辩护,甚至公然鼓吹"侵略有理"、"侵略有功"等谬论,妄图为侵略历史翻案。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之际,对日本教科书及右翼人士在日本侵华战争问题上散布的种种谬论,我们理当依据事实分别加以剖析和澄清。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东莞的文化侵略罪行累累:劫掠历史文物、毁坏宗祠、庙宇、宗教场所和文化古迹40多间(处)。强占和毁坏文化教育场所,使东莞文教事业受到严重损失。推行殖民文化,宣传殖民奴化思想,开展"东亚联盟运动","新国民运动"、"思想清乡",建造"兴亚忠魂碑"。实行奴化教育,开设日语学校,对复课和新开设的学校规定以"和平反共建国"为教育方针,在中学强制实施日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旧中国,上海乃至全国的电影市场长期遭受美国的文化侵略,战后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协定》为美国电影的文化侵略大开方便之门,使侵略的规模达到最高潮。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在维护电影发行市场稳定和保证从业人员就业的情况下,分步骤采取措施,限制并彻底肃清了在华放映的美国电影。  相似文献   

8.
1938年2月日军第二次入侵三灶岛后,即开始在该岛修建华南地区最早的地面航空基地——"海军第六航空基地",该基地在抗战初期日军侵略华南的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巩固和加强第六航空基地,日本政府曾在1939年9月和1941年先后分两批向三灶岛派出了农业移民,对华南地区实施移民侵略。日军还在三灶对乡民进行奴化教育以及设置慰安所,对华南地区进行殖民奴役等。以上新发现的日军入侵三灶的史料和遗址,同原有的三灶大屠杀及"万人坟"、"千人坟"等史料和遗址一起,成为抗战时期日军对华南地区进行军事侵略、大屠杀、移民侵略、殖民奴役以及设置慰安妇等全方位侵略的缩影和铁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以文化发达和富有而著称的国家 ,古往今来 ,中华民族都为自己灿烂的文化引以为豪。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 ,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的独立的一支延绵了几千年 ,过去和现在都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抗战时期上海文化只不过是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一小朵浪花 ,但她却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瞬间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下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体现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历史画卷。其意义、其影响都是深刻的。当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 ,全民族凝聚成一股力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进行殊死搏战时 ,文化显示的作用和力量是难以…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时期(1925年——1927年)福建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非基”运动(即非基督教运动的简称)。这一运动规模大、范围广、时间长,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民族觉醒意识,也锻炼了福建地方党团组织的战斗力。它在革命斗争史上的进步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阴谋发动"九一八"事变大肆侵略中国后,摄制了大量以"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为背景的鼓吹侵略中国、宣传"皇军威容"的法西斯影片,公然在上海租界内的日本影院上映。然而,与日本的所作所为相反,为了配合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于1932年6月对上海各影片公司发出了禁拍抗日影片的"通令",宣称"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77年前的"七七事变"是外国侵略中国的一个顶峰,中国人民空前团结,书写了一部抗击外来侵略的传奇。2014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77周年的"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让我们更加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爱和平、警示未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正>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的一些右翼势力,一再对战后国际秩序发起冲撞和挑战。其主要行径表现在:1.修改教科书《波茨坦公告》要求战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为制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国际社会要求日本教科书必须记载对外侵略的真实历史。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右翼势力就试图修改教科书,掩盖侵略罪行。1958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中国篡改为"进入大陆"。1982年6月文部省审定教  相似文献   

14.
隆鸿昊 《前线》2017,(9):49-52
日本"华北驻屯军"成立于1901年。从1911年至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共有三次增兵,实力、编制等也随之不断升级,不断增强日本在华的侵略势力。本文试以"华北驻屯军"三次增兵为例,探讨日本扩大对华北的侵略与列强如何应对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日本帝国主义把向境外移民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基于强化其殖民统治,推行所谓“皇民化”,“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实行其侵略图谋的一个重要步骤。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侵略,特别是从移民入侵开始到掀起移民狂潮,充分暴露其实行殖民统治的罪恶目的,进一步向世人昭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进行侵略、扩张的野心蓄谋已久。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潮流。伴随着这股潮流,“文化侵略”、“文化渗透”逐渐成为西方国家侵略其他国家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文化也具有安全问题,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看法。一、文化安全的含义及其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概念,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拥有的其他各种能力与习惯。它可以是知识、艺术、精神等发展的一般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物品,如VCD、电影等,还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抗日战争时期,地处福建东南的泉州虽然不是沦陷区,但同样遭受日军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各种侵略。面对日军的暴行,泉州人民奋起斗争,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给予了侵略者毫不留情的打击。一、日军侵略泉州的罪行日军侵略泉州的罪行政治上扶植汉奸势力,祸害百姓。抗战期间,日军在福建欲重演华北事变,企图假借闽人自治,因而不断加快对土匪、汉奸等势力的扶持,实施其"以华制华"的毒计。在1936年7月前,日军就派铃木三郎化名杉村,作为闽省  相似文献   

18.
日本占领蒙疆地区后,军事上通过驻蒙军来维护其殖民统治;经济上为了有效地控制该地区的经济命脉和最大限度地获取所需要的战略物资,时重要经济部门实行国家统制,欲将该地区作为掠夺工业原料及军需物资的基地.为了达到稳定占领统治,加强对蒙疆地区的文化侵略,在文化上奴役占领区人民,分化瓦解中华民族的战斗意志,在舆论宣传方面亦实行统一控制,即对当时的主要新闻媒体手段报纸和广播亦实行政府统制.通过"蒙疆新闻社"垄断统制报纸新闻业,建立"蒙疆电气通讯设备株式会社"垄断广播,企图通过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使占领区人民伏首贴耳甘当亡国奴.  相似文献   

19.
陆魁举 《党史纵横》2007,(11):59-60
"九一八"事变后,不屈的东北人民开始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一支盘山抗日救国军,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打响了东北武装抗日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从强盛走向衰落,正是其侵略、扩张、信用缺失、唯我独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文化基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如果从历史长周期来看,真实的美国是什么样的呢?第一,美国的历史是通过掠夺和非掠夺手段不断扩张领土的历史;第二,美国历史是一部战争史,是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动外部战争的侵略史;第三,美国历史是贸易战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