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泰国潮剧源于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泰国潮剧逐渐本土化,并对中国潮剧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为海外潮剧的中心,对潮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潮剧在泰国与中国之间的地理位移意味着这一特殊戏曲艺术在整体格局中的边缘与中心地位的互换,其后隐藏着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给予人们深刻而独特的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2.
方展荣的名字,在海内外潮剧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知。近二十年来,他在潮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柴房会》中所扮演的李老三角色,达到了令人百看不厌、百听不腻的地步。潮剧团历次出国演出,多半要带去《柴房会》这一备受侨胞喜爱的精彩剧目。《柴房会》原是一出鬼戏,它描写一位正直善良的小贩李老三夜宿客店柴房,遇上鬼魂莫二娘,惊恐万状。后来得知她原被恶棍阳春所害,含冤惨死,他激于义愤,毅然带她前往扬州报仇。解放前,旧本在演出这个戏时,女角面带鬼壳,头贴白纸…  相似文献   

3.
泰国的社会与文化独特精巧,随着其旅游业的日益繁荣逐渐远播世界。本文以笔者在泰国的亲身经历,对泰国的各种社会现象做了细致的观察,涵盖政治、经济、交通、教育、宗教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并深入分析其历史文化渊源,旨在揭示泰国社会和文化的部分哲思底蕴,以期能为系统地研究泰国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1999年10月19日晚 ,我正坐在泰国芭提雅国宾大酒店的大会堂里 ,此刻 ,泰国潮人团体正在尽地主之仪 ,举行晚宴 ,欢送世界各地来参加第十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乡亲们。舞台上 ,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先生 ,正在唱潮剧。他唱的是《莲香戏鞋》。这一段潮剧 ,戏文长 ,咿咿呀呀唱了好半天 ,但大家都盯着前面的大屏幕(为了让大厅里几百桌的乡亲都能看得真切主人特意安上了像国内演露天电影时用的那类大屏幕) ,兴致勃勃地欣赏着。我对潮剧实在是缺乏父母那种热情。但我记得小时候 ,爹妈总是顽固的 ,只要有潮剧来京演出 ,必定会拖着我们孩子一起…  相似文献   

5.
中泰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泰国有史以来,中国人就了解泰国,并与之有着历史的联系。至少从十三世纪后,华人就在泰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艺术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王室垄断贸易和其他商业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为生活所迫而移居泰国的华人,多少世纪以来经历了各种苦难、动荡、变迁和新的组合,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已参加泰国国籍,如今已成为泰民族的组成部分。他们同当地各族后裔一样,生于斯、长于斯,忠于自己的国家,为泰国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泰国的萨迪纳制和中国云南傣族地区的田官等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1990,(3)
文章认为中国云南省傣族地区与毗邻的泰国在历史上都经过封建领主社会,两者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态基本相同,但又各具特点。由于各自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发展变化道路。泰国直接向资本主义过渡。傣族地区则沿着封建制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夫妇伦理是家庭伦理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综观泰国谚语有关夫妇伦理的文化蕴涵,泰国夫妇伦理规范呈现出了复杂、多样的意蕴,有着与该国社会、历史、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联系的特质。但总的来看,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是泰国谚语有关夫妇双方职责文化的主要蕴涵。在泰国传统家庭中男尊女卑的伦理倾向较为突出,但对恩爱和谐的夫妻关系的倡导是当今泰国社会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层级式互动框架,对泰国立宪君主政治权威兴衰的过程、原因与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泰国立宪君主政治权威的发展变化,主要取决于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结构性失衡引起的新旧利益集团的政治权力竞争与妥协。20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立宪君主政治权威复兴的根本原因在于军人集团与王室-保皇派从冲突到结盟的政治关系转变。从长期来看,新资本集团的政治崛起将使得王室-保皇派再次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岭南、泰国的水崇拜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笔者在研究泰国水文化时,发现中国岭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宗教文化、饮食男女等跟水也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岭南的水文化与泰国的水文化有诸多的相似相近之处。笔者认为,岭南人对水的崇拜之所以与泰国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是由于:一、源于民族生活的现实环境相似在古代,人  相似文献   

10.
素集·翁贴是泰国《艺术与文化》杂志主编。1975年以《民意报》记者身份随同当时的泰国总理克立·巴莫访华来到昆明,1984年4月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的邀请,随同泰国总理府“中文文献有关泰中关系史料研究委员会”代表团前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大理等地参观访问,进行学术交流。他回国后,分别在《向未来》周刊和《民意报》写文章发表访滇观感,就泰族族源、泰族史和南诏大理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作者是泰国华人。文章从经济伦理关系与人口组成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华族语文、华人团体与华人风俗习惯存在是泰国多元民族社会特色,不能因此而认为泰国存在一个华侨社会。  相似文献   

12.
"教父"群体是当代泰国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泰国传统的曼荼罗及萨迪纳等级制孕育的庇护文化是这一群体兴起的历史原因,而当代泰国的政治经济变化直接促成了"教父"的崛起。这些"教父"们身份认同多变,在泰国地方省府掌握大量经济财富和政治资源,是联结地方与曼谷政治经济的中介。上世纪90年代后,教父群体一度受到打击,并与他信及其后的政权间产生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他们在泰国的长期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应客观分析评介其政治及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黎明 《东南亚》2006,(2):53-58
民族问题研究是当代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泰国因其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受到不少学者的学术关注。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泰国,少数民族边缘化现象正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瓶颈效应:北部山地民族因经济的落后而被隔离于社会主体之外,南部马来穆斯林因其与主体民族巨大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4.
泰国的华人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泰人与华人的关系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注意,特别是,学术界未能考虑到泰国社会状况的迅速变化。有关泰国华人社会的大多数研究都把斯金纳的著作当成标准的参考文献,而不是根据变化中的泰国社会状况来审慎地研究问题或提出新的观点。从这些研究来看,过去30年期间泰国社会的变化似乎对华人的生活及其同其他种族群体的关系没有产生任  相似文献   

15.
比其他亚洲国家起步早的泰国民主化道路走得并不平坦,军事政变和政治独裁的交替似乎成为了近70多年来泰国政治的主线。这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和泰国的政治文化、宗教意识、教育水平、社会结构等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最初由精英发起的泰国民主化运动,如果得不到整个国民的回应,没有获得成熟市民社会的支持,真正的民主主义也就不可能在泰国扎根。  相似文献   

16.
泰国华侨华人民间信仰的特点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信仰是一种植根于人民群众中的、古老而又特殊的宗教文化现象。早期华侨出国,不仅给泰国人民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而且也把中华民族的民间信仰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泰国。于是寺庙便随着华侨的足迹遍布到泰国各地,并与会馆、学校构成了泰国华侨社会的三大特征。华侨华人民间信仰与泰国当地民族的其他宗教信仰通过长期的接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以后,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信仰。但是,它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亲属关系和依附制度是古代泰国政治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重要关系。这两种关系在泰国政治中交互发挥作用的情形出现于素可泰和阿瑜陀耶时期,到曼谷王朝前期达到顶峰。直到今天,泰国社会中仍有其遗迹。一、泰国亲属关系和依附制度的概念与类型亲属按来源可分为三类:血源亲属、婚姻亲属和旁系亲属。前两种可称为直系亲属。这种亲属关系强调的是父母两方面的双边关系,认为亲族中的年轻者必须尊重男女长者。本文将先对泰国王公贵族的直系亲属作一个界定,因为他们是本文的主角之一。在一夫多妻制盛行的古代泰国,某王公贵族所有妻妾生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中国与泰国民众之间的友好往来十分频繁,有许多华人移民在泰国居住。华人文化不但得到了泰国政府和民众的接纳和包容,也对泰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有不少泰国华人还与中国祖籍地保持着联系,他们也是中泰两国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9.
泰国的社会和文化在1973年10月以后的三年民主制度时期似乎产生了急剧的变化。对此,日本在对泰国问题的研究中是否已经给予高度的重视,姑且另当别论。本文拟论述作为地区研究的泰国问题研究的发展情况。从七十年代的大约150篇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泰国问题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东南亚华人社会变迁是一个全面、持久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亦是中华文化扎根海外、创建本土特色文化体系的漫长经历。在互动视野的观照下,东南亚华人社会不断建构自身的主体性文化,发展出不同的文化形态与知识体系,显示出中华文化内在机理的创新与适应能力。东南亚华人历史知识体系正是在知识形态与社会政治变迁持续互动的历史场景中形成和衍变。然而,知识体系的生产并不仅仅仰赖于外部宏观历史条件之催化,知识体系的考古学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