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竟然看不见一块骨殖、人类的遗迹。惟有大立人,瘦瘦高高地挺立着威仪。在这里还找不到《诗经》,找不到《史记》,找不到《楚辞》以及《三国志》,只有一些符号,我们不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记载了先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孙燕 《民主》2009,(4):50-50
今年1月4日,成都市政府宣布。将发放总额为7500万元的免费就业“培训券”。发放对象包括成都市外返乡农民工、2008年以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因企业停产或经济性裁员而新增的失业人员。此举赢来许多叫好声,但远未达到预期效果,时过两个月,领券者不到最初预计的一半.参训者不到1/10。有的担心培训后,还是不好找工作:有的觉得还是先找工作挣钱,等找不到工作再去培训;有的觉得培训花时间、培训期间无收入来源,还是挣钱急于培训(2009年3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相似文献   

3.
国学赏析     
《侨园》2017,(12)
正【选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2)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3)。"【注释】(1)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2)三:多次的意思。(3)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相似文献   

4.
华丁 《瞭望》1987,(24)
《人民日报》八版载文《论主》,披露上海港几个仓库清理出超期积压的“无主认领”进口货2330件,批评货物的主人对待国家外汇“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身上找不到一点主儿的气息”。 天下事竟是无独有偶。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接着又揭露出北京机场港口仓库积压大批进口货,超期无人认领的咄咄怪事。据报道,仅1985年1月到1986年8  相似文献   

5.
据《国外社会科学动态》报道:日本《公明》月刊1981年4月号刊载东京大学副教授饱戶弘的题为《现代青年的政治意识考》一文,文章说: 今天,生活在富裕社会的日本青年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三点。第一,青年对社会问題本来是富于正义感的,易于爆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滿情绪,1968—1969年席卷全球的大学纷爭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今天在日本已找不到这样的青年了,因为富浴  相似文献   

6.
陈军 《民主》2009,(4):52-52
近日.200余张重庆抗战老照片现身.震惊文史界。引起市内外及美国媒体的巨大关注。但是.在这批照片中所展现的部分抗战遗迹,在现实中已找不到身影。据权威统计,20年来。仅主城就消失抗战遗迹372处(2009年3月4日《重庆商报》)。  相似文献   

7.
印度与中国,同为世界上东方文明古国。 1924年5月21日,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应中国学者之邀率团访华,在太原与当时的军阀政客阎锡山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请问阎先生,什么是东方文化?""东方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中’字。"我们此行经上海、天津、北京,为什么见不到一点中道文化的痕迹呢?""不只上海、天津、北京找不到,就是太原也找不到,你们想要找,去乡村可以找到一点。"  相似文献   

8.
袁良骏 《学理论》2008,(1):88-88
近年来,盛行一句所谓鲁迅的“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且不管这句话的对错,问题是你查遍《鲁迅全集》,也找不到这句“名言”的踪影。因为这本来就不是鲁迅的话,而是别人望文生义、节外生枝出来的。那么,鲁迅的原话是怎样说的?不妨原文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刊首语     
《团结》1999,(4)
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更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所以,现在我们的政府正在下大力气治理污染,老百姓也越来越把环境保护当作自己的事,就象本期发表的敖怀撰写的《公众环保意识在提高》一文告诉我们的那样。 但是,迄今为止,政府官员和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是您乘火车从北京去南方,无论是走京沪线,还是京九线、京广线,可以保证沿途您找不到一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几乎找不到一个比较通行的国家概念,邓初民在《政治科学大纲》中引用了郭尔苦诺夫和吉尔克的话说明了这一点。郭尔苦诺夫说:“政治书籍里有无量数不同的国家定义,而没有一个是共同承认的。”德国法学教授吉尔克说:“关于国家的争论,不但对于国家内容及其根本目的,大家意见不能一致,甚至对于国家定义  相似文献   

11.
豫东明珠     
在大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许多市、镇的名字找不到,而在河南省开封市附近,却能看到“朱仙镇”三个字。这个小镇之所以受重视,是因为它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名扬天下,繁华胜过某些都市,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如今,这个古镇仍象一颗镶嵌在豫东平原的明珠,在豫东人民的经济生活中,又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本文作者,我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年轻人,在此我要非常诚实的告诉您一件事:我不知道晋太宗是谁,各种资料都找不到有这么个人,正当我准备放弃时,突然又在《晋书》帝纪部分的倒数第二卷发现一句“庙号太宗”。而当我看完相关资料后,我震惊得泪都流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3.
久已不看《光明日报》了。今天偶然翻到该报2月3日三版《记汪原放》(作者倪墨炎)一文,颇有所感。开国以后二三十年,我们的斗争对象一直是资产阶级及其思想、道路。汪原放保存的泰东图书馆的纸型,也难逃厄运。 大革命失败以后,1928年我进初中,还是爱看蒋光慈等人的小说。那时省城里还有个泰东图书馆,只有这家书铺还能买到创造社等出的书刊。一两年后,就找不到这个书铺了。此后,我就只能从商务的《小说月报》上,读到好的小说了。 从文中才知道汪原放是泰东的老板。1960年,25岁  相似文献   

14.
商品交换即俗话所谓“做买卖”,无论对于当年以“小米加步枪”为生的“老革命”来说,还是对于捧读过《资本论》的新一代人而言,的确都是件很陌生的事情.党叫你攻碉堡的时候,你当然不能讲什么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在《资本论》中,的确也找不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共产党员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做买卖”的论述.苏联十月革命以来,中国解放以后,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几乎都曾把商品经济看成某种与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对立的“异物”.读着这些课本长大的人,难免对商品交换感到陌生.  相似文献   

15.
不虞效应     
200多年以前,有个叫霍雷斯·瓦尔坡的人写过一个名叫《不虞国三王记》的故事,说在锡兰岛上有一个古怪的国家,名叫不虞国。在那里,你本来不需要什么,可就偏偏会遇上什么;你本来想要什么,但就是找不到。什么事情都会事与愿违。霍雷斯·瓦尔坡根据这个故事创造了一个词:不虞效应,用它来表示意外发现原来根本没有去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疏达  韦山  肖平 《学理论》2013,(33):244-245
普通高校机械类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然而企业却找不到优秀的工程人才,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足,其主要原因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培养过程管理等方面。结合实际,从教学以及培养过程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几种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种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虞效应     
麦笛曼 《党政论坛》2008,(20):53-53
200多年以前,有个叫霍雷斯·瓦尔坡的人写过一个名叫《不虞国三王记》的故事,说在锡兰岛上有一个古怪的国家,名叫不虞国。在那里,你本来不需要什么,可就偏偏会遇上什么;你本来想要什么,但就是找不到。什么事情都会事与愿违。霍雷斯·瓦尔坡根据这个故事创造了一个词:不虞效应,用它来表示意外发现原来根本没有去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王惠 《学理论》2013,(24):261-263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长期的压力积淀,中学语文教师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职业倦怠感尤其突出。从社会因素、学科因素、制度因素、教师个人因素四方面来阐述造成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不可避免的外部压力使语文教师找不到职业尊严,缺乏成就感,疲倦工作。语文教师个人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解压,不注重个人能力发展,加重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9.
男多女少,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中国会出现5000万找不到老婆的光棍汉!  相似文献   

20.
"关节不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这句话出自《宋史·包拯传》,是当时人称赞包拯的话。关于包公的故事,见之于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直到今天,还有搬演、流传。今年春节期间,电视连续剧《包青天》和《三侠五义》吸引了许多观众,可见,清廉正直、刚正明察的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