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分税制条件下我省财税改革的几个问题李乃洁1994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举措最多的一年,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全面出台,范围之广、动作之大、难度之巨,是前所未有的。其中,以分税制为主体的财税改革是这次改革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2.
1994年初确立的财税体制改革方案,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讲都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它对部门、地区、微观主体及居民个人利益的影响是十分深远和巨大的。这次改革解决了许多积存的问题和矛盾,优化了税制结构,理顺了分配关系,新体制在近几年的运行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新体制本身固有的一些缺陷和问题也在运行中逐步显现出来,若不加以尽快解决和完善,势必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良性运行,阻碍改革和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一、财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取得的成就1994年以前,我国财税制…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加强改革宣传关于财税改革财税改革是今年各项改革的中心环节,包括税制改革、建立分税制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等。今年财税改革宣传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对财税改革的具体方案进行解释性、知识性宣传,要尽可能深入浅出,让老百姓看得懂。第二步主要是报道...  相似文献   

4.
丁伊  田家 《党建文汇》2001,(4):43-43
正在农村进行的税费改革,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这次农村税费改革是对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其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  相似文献   

5.
国情     
高层 李克强:改革最终要落到人民真正得利益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借医疗改革淡起改革经验:“改革必然要触动Ⅲ有利益格局,但最终是要落到人民真正得利益上。其次,改革红利的释放要依靠创新体制、建立机制。第三,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踟蹰不前,绕着矛盾走。”  相似文献   

6.
费税改革是一项触及上下左右各方利益的重大改革步骤。迈出这一步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应当作为财税领域改革的重头戏来精心安排。费税改革应以道路和车辆收费管理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实施“费改税”工作。这将使整个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大大理顺,各级政府行为也将逐步趋于规范,纳税人的实际综合负担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国的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关键阶段,国家出台了财税、金融、外贸、价格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系列改革措施。完成这些任务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新旧经济体制转换,会带来新旧观念的冲突和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各项改革措施的贯彻实施,会带来利弊伴生的局面;利益格局的调整,会带来连锁反应以及各项改革如何配套进行。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与力度如何把握,等等。  相似文献   

8.
《天津支部生活》2008,(10):59-59
《社会主义研究》刊登李斌斌、周行的文章说,改革的实质就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必然导致新的利益格局的出现,利益关系的变化是改革的必然结果。因此,建立健全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是首要问题。利益表达的需求总是产生于利益失衡或利益冲突的时候,这时,如果不开启表达的大门,利益矛盾不得到解决,会日积月累,从而酝酿出更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破产对利益格局的冲击巴曙松在不断推出的种种改革措施中,破产是十分引人注目、也是争论较大的措施之一。通过对一些破产案例的调查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一定意义上说,破产会对利益格局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因此,从利益调整的角度来把握破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与利益分配:福利三角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分配格局失衡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向来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侧重意识形态方面的推论,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纠结不清,缺乏对制度转型与利益分配的辩证探讨。理想福利三角模型从宏观层面对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运作机理进行了阐述,表明收入作为一种既定分配制度的产物,是社会各阶层权利博弈的结果。本文将福利三角模型与我国体制转轨的实际相结合,把抽象的机理演绎为政府、市场和家庭三个层面,论证了传统的博弈均衡在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制度非中性的条件下将伴随政府失灵逐步演化为社会既定利益分配格局的混乱,最终导致社会分配不公以及民众整体福利的损失。针对当前利益分配格局失衡的制度性原因,本文提出回归中性政府、引入公平竞争、提高家庭发展费用支出等相关改革策略,以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论体制创新的意识形态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晨辉 《新视野》2001,(6):30-31
一以体制创新为目标的中国改革已经进入至关重要的“攻坚”阶段。改革的目标、步骤、途径和方式已经逐渐清晰起来,并日益为中国的各个不同利益群体所接受。但是,人们也注意到随着改革的深化,与体制转型相联系的一系列问题日趋突出,概括地说有两类现象:一是随着旧体制下传统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摩擦加剧。尽管在抽象意义上无人不赞同改革,但是人们也并非无条件地支持每一项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人们对改革的态度,越来越取决于他们对某项改革的理性预期。而且,随着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日趋严重,“搭便车”…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12,(12):63-64
肖畅在10月22日的《长江日报》上撰文指出:收入分配改革2005年已开始酝酿.但改革的理念、手段、时机一直争论至今,最常见的理由便是“利益集团阻挠”。但是,分配改革。原本就是要重新调整目前不甚合理、日渐固化的利益分配格局。如果说忌惮“利益集团阻挠”,那么分配改革将不存在任何改革时机,因为既有的特殊利益格局只会继续固化。坐等改革时机,就是让既得利益做大做强,然后改革空间将被迫一点点挤压。  相似文献   

13.
利益矛盾与利益协调──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几点思考魏星河(一)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利益调整,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都涉及到利益格局的重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旧体制交替、新旧观念碰撞的今天,人民内部矛盾还不断从各...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分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益分化在社会转型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二是利益差别不断拉大,三是利益冲突不断加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改革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14):49-50
改革的每一步都纠结着现有利益格局的重构,牵一发而动全身,阻力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12,(4):4-4
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17.
王玉铭 《新长征》2010,(10):50-51
一、坚持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坚持改革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内在要求。当前,我们吉林油田已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整体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相似文献   

18.
推行"营改增"政策目的是减轻企业税负,避免重复征税,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然而,"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产生了一系列政策溢出效应,对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分配格局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本文借助于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型,归纳了"营改增"政策执行中所涉及的各利益主体及其利益格局变化,初步探讨了"营改增"政策对当代中国的府际关系,尤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研究认为,"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如果不能及时完善地方财税体系、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会更加依赖中央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有可能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研究》刊登李斌斌、周行的文章说,改革的实质就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必然导致新的利益格局的出现,利益关系的变化是改革的必然结果。因此,建立健全畅通的利益表达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社会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阶级和阶层发生了新的分化组合,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从而使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的格局。如何认识这一变化了的状况,将是我们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