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巨川 《党史文汇》2006,(12):16-20
毛泽东一生写过大量书信,绝大多数收入<毛泽东书信集>.1978年12月20日,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曾提到1946年夏秋,毛泽东先后给自已写过九封亲笔信.但在公开出版的<毛泽东文集><毛泽东书信集><毛泽东军事文集>等著作中尚未见收录.笔者和有关方面在编写党史丛书过程中,从中央档案馆查得了毛泽东这九封书信的手迹.这段历史虽已过去了60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和王震、习仲勋也先后作古,但今天重温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尤觉寓意深远、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2.
王震是湖南浏阳人,15岁就投身革命,从此追随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一代名将。抗战期间,以指挥南泥湾大生产闻名遐尔,并率三五九旅克服艰难险阻,完成被誉为“二次长征”的南下北返。在解放战争中,他转战于西北战场,为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立下了不朽功勋。新疆和平解放后,王震向中央请缨,挥师入疆。率10万官兵,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开展了艰苦卓绝的  相似文献   

3.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一反“左”倾领导者军事指挥上的死板打法,以自己特有的远大战略眼光,灵活地指挥三万中央红军,与十倍于自己的优势敌人周旋,南北往返数次,东西驰骋千里,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迅速扭转了长征初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习仲勋相识于20世纪30年代。那时,毛泽东把习仲勋从极左分子的屠刀下解救出来,并且在后来的工作中信任习仲勋,对他称赞有加,屡屡委派习仲勋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建国后,在习仲勋遭受康生等人陷害时,毛泽东也对习仲勋很关心,这使习仲勋在严酷的逆境中得以保全性命。毛泽东逝世后,习仲勋十分悲痛。《毛泽东选集》一直是习仲勋最爱读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翻开毛泽东与开国上将王震半个多世纪交往的档案文献史料,其中处处都闪耀着军事智慧与英雄豪情、革命理想与真诚奉献的灿烂光辉.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王震赤胆忠心,雷厉风行,功绩赫赫.特别是在保卫党中央、毛泽东的历次战斗中勇往直前,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王胡子".  相似文献   

6.
卢保亮 《求实》2012,(Z1):12-13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军的成立、发展、壮大乃至最终取得革命政权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中单从作战指挥运筹思维的角度看,其胸中有"数"、举重若轻的作战运筹思维样式更折射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一、毛泽东胸中有"数"作战运筹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德与毛泽东统筹指挥全国的军事斗争,参与制定了我军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整编军队,组建起了适合于大规模运动战的野战军.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相似文献   

8.
1944年11月10日,王震率南下支队(三五九旅一部)从延安出发,途经7个省,历时688天,于1946年9月27日回到延安,行程两万余里,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毛泽东称之为“第二次长征”。 毛泽东精心部署,谋南征。嘱王震做好全军覆没的思想准备 1944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第7个年头,毛泽东在延安精心筹划新时期战略部署,确定了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的战略方针,计划四路大军分别向华南发展,其中王震  相似文献   

9.
因为毛泽东的正确指挥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红军中指导地位的确立,保证了长征的最后胜利。经过长征军事实践的检验,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跃农 《党史博采》2022,(5):25-30+45
<正>从1935年10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至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与习仲勋有近三十年血与火的革命同志情。毛泽东更是习仲勋成长之路的导师,他对习仲勋坚持群众路线、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敢于反对极“左”倾向的立场给予嘉许,对他压担子、给任务和重点培养。习仲勋更是跟随毛泽东,执行毛泽东、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一、毛泽东到陕北,刀下救出习仲勋——“我相信创建这块根据地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摆脱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抵达陕北根据地,有了自己的落脚地,实现北上抗日,对开辟陕北根据地的红军将领,毛泽东自然是急于一见。  相似文献   

11.
正1955年的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从筹备之日起就受到了党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叶剑英元帅亲自担任军演总指挥,粟裕、陈赓、邓华、甘泗淇、肖克担任副总指挥。大演习开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龙云,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杨尚昆、习仲勋、王首道、黄敬、赵尔路、吕超、章伯钧以及我军高级将领黄克诚,罗瑞卿、谭政、王树声、张云  相似文献   

12.
翻开毛泽东与开国上将王震半个多世纪友谊交往的档案文献史料,处处闪耀着军事智慧与英雄豪情、革命理想与英勇战斗、真诚友谊与献身革命的灿烂光芒。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王震赤胆忠心,雷厉风行,功绩赫赫。特别是在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历次战  相似文献   

13.
<正>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在中国革命处于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但是,毛泽东军事指挥权的确立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大体经历了遵义会议当选为常委,常委分工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扎西会议重新肯定和确立毛泽东军事路线——出任红军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沙窝会议,常委再分工,毛泽东分管军事工作,取得完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后长征路上的两次重要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水河畔的陈福村是红军长征中中共中央成立新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地点,也是毛泽东在组织上真正掌握军事决策权和指挥权的地方。遵义会议后,李德虽然被解除了军事上的指挥权,但并不意味着毛泽东就顺理成章地替代了李德。根据遵义会议的决定,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和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且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毛泽东此时虽已经成了政治局常委,但在军事上还是周恩来的“帮助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周恩来的军事助理。  相似文献   

15.
1932年的漳州战役和1935年的四渡赤水都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重要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不仅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对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毛泽东确立其军事领导地位的关键之战。通过漳州战役与四渡赤水的比较,可窥知在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过程中,四渡赤水更为突出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华小勇 《世纪桥》2011,(22):47-51
粟裕是我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在解放战争中,他指挥数十万军队,所向披靡,接连取得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的胜利,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因此,毛泽东对粟裕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极为赞赏。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四次点将粟裕,委以军事重任。  相似文献   

17.
漳州战役是毛泽东体现其军事韬略的重要战役之一,在当时苏区党内最高领导人周恩来的支持和配合下,本已被剥夺军权的毛泽东亲自指挥该战役并取得了胜利。漳州战役的胜利,对后来毛泽东军事领袖地位的确立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指挥战争的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展现,为人类军事思想史写出了光辉的篇章。尤其是在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上,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运用,令人叫绝,堪称战争艺术的典范。一、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毛泽东认为,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决不是任何天才统帅脱离实际情况的主观想象物,而是由战争双方的特点所规定的,是对战争实际情况的反映。因此,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把战略战术的理论牢固地放在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上。他指出:中日战争双方相矛盾的基本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军事上的战…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习仲勋主持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他带领陕甘宁边区军民发展生产、减租查租、整军练兵,全面加强边区建设;根据毛泽东指示,领导和发动横山起义,接应王震率三五九旅中原突围返回延安。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他协同彭德怀率部转战西北战场,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同贺龙、林伯渠一起经略后方,全力支援前线作战,努力建设陕甘宁边区,积极准备接管新解放的城市,为解放大西北、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华小勇 《湘潮》2011,(5):10-13
左权是新中国成立后被确认的36位军事家之一。左权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指挥和参与指挥了众多著名战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军事指挥才能和军事理论素养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高度评价,除天赋和丰富的军事履历外,更得益于他三次求学中打下的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