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一,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美帝国主义就把战争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打与不打",中国决策层面临着重大战略抉择。经过反复慎重考虑,中央最终作出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连续五次战役及艰苦卓绝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以打促谈"的阶段,终于赢  相似文献   

2.
有些单位,每有重大任务,便重点培养"尖子班";每有重要比武,便精心挑选"梦之队"。这些单位只把尖子当成单位的"门面"和"台柱子",只想着挣荣誉、挣面子,没有从提高整体战斗力出发发挥尖子的辐射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影响部队的整体建设。独木不挡风,单兵难排阵。未来信息化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作战,整体与整体的对抗,每个官兵都是战争链条的重要环节,单靠尖子打不了胜仗,单靠个人难有作为。热播电视剧《特种兵  相似文献   

3.
"和平演变",是帝国主义在保持强大军事压力的前提下,通过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接触与交往,运用战争以外的手段,促使社会主义国家从内部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这一战略,主要是依仗他们在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暂时优势,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在前进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向社会主义展开"和平演变"的全面攻势,妄图"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新的世界大战","融化掉社会主义".当前,国际反动势力正掀起一股反社会主义的逆流,其浪潮之大、来势之猛、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思想的论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为精辟、最为生动、最为丰富的内容之一。他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人是战争力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也是战争力量的主宰者,要反对机械论和唯心论;强大的物质力量只是胜利的必要条件,还必须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人是物质力量的运用者,战争指导者与战场指挥员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会决定成败;战争不只是军力的比赛,也是人心的较量,联系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失败;对待战争的态度和战斗精神,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对于强大的敌人不要怕,要有"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的思想准备,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认识到勇敢是在战争中取胜的重要条件。今天重温毛泽东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充分认识战争胜负是战争力量竞赛的结果,战争胜负决定于战争综合力量对比,战争胜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人民军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7,(11)
正2013年7月15日,一次重要的军事工作会议在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主持下召开。开门见山,习近平讲了这样一番话:"战略就其本来意义而言,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必须紧紧抓住战争指导这个根本。"讲到军人和军队要"随时准备打仗"时,习近平特别强调说:"战争指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筹划和  相似文献   

6.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军队建设战略目标,也是对新形势下加强各级党组织能力建设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我军面临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相对和平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我军多数领导班子成员既缺乏实战经历,  相似文献   

7.
正1965年4月,毛泽东在与外宾会谈讲到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经验时,把自己一生用兵打仗的韬略概括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毛泽东对人民军队战略战术的生动概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是指灵活机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则是指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其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我军战略战术的精髓,深刻揭示了战争内在规律,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几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思考,因为这是制定国际国内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他认为,战争还是和平,这是一个根本性质的问题,对此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判断。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基本判断是:世界战争大体上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可能的;新的世界大战可能会推迟三四十年甚至根本打不起来。进入60年代以后,中国周边环境日趋险恶,毛泽东对战争的威胁保持了高度警惕,并作了相应的战略谋划和应对准备,提出了要争取和平,但不怕战争,要准备打仗,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两方面做好准备等应对战争的战略思想。进入70年代以后,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有了新的变化。虽然他仍坚持认为这个世界还不太平,战争难以避免,但他判断:大的战争一时打不起来。毛泽东对待和平与战争的基本态度有三条:第一,我们需要和平,不要战争;第二,我们需要和平,但我们不惧怕战争;第三,对战争要有准备,准备没坏处。这种基本态度对我们今天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9.
正"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是1952年8月4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讲话时所说,也是毛泽东对抗美援朝战争做过的诸多评价之一。其实,对新生的共和国来说,抗美援朝战争不仅仅有"大学校""大演习"的意义,更是一场血与火的"大课题""大考验"。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为新中国的建设打出了几十年相对和平的  相似文献   

10.
<正>"亚洲一体"的观点推动了"大亚细亚主义"的形成、蔓延和发展,衍生出一系列诸如"王道乐土""大东亚共荣圈"之类的荒谬理论概念,成为日本进行侵略亚洲的"大东亚战争"和"圣战理念"的根据,并且最终被装填进了侵华日军的脑袋里,凝结在日军的刺刀尖上,播撒到侵华战争的硝烟里。历史为鉴,"脱亚论"与"亚洲一体论",不过是在为日本侵略政策制造不同的借口而已。近代日本的侵华理论花样百出:或要海上军事侵入,扩大版图,藉以岛国生存;或要脱亚入欧,以邻  相似文献   

11.
<正>大八大以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截至7月20日,落马的副省级以上官司员已达39人。当"大老虎"遇上"大数据",或许能窥见中央的"打虎"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战争年代,革命战士把牺牲称作"光荣",把负伤称为"挂花"。作为负伤次数最多的开国将军之一,颜文斌的头、臂、胸、腰、臀、腿,共有18处挂了"花"。他的名字很"文",可打起仗很"武",5次当敢死队长,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差点儿"光荣",可谓满身尽挂"光荣花"。他身上的伤疤或大如碗口,或小如铜钱,可以说一个伤疤就是一  相似文献   

13.
正"伙计干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稳固了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赢得社会赞誉和群众好评。"打伙计",是瑶族同胞之间的一种习俗,意指如果两个人合得来、谈得拢,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相互认可,就相约"打伙计",平时常走动、有事帮一帮,感情胜似亲兄弟。荔波县瑶山瑶族乡以民间传统的、群众易于接受的"打伙计"方式,让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与群众结对子、交朋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肯定。  相似文献   

14.
正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个性的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也屡见不鲜。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指出部分互联网平台利用算法技术进行大数据"杀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加强算法应用的有效规制。套路多,用户防不胜防有用户分享自己被"割韭菜"的经历:"我和妻子同时打车,同时发起,同样的起止点,我的定价每次都会贵一些,因为我每天都要打这个路线的车,我妻子只是偶尔会打。"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不是2014年一次偶然"触电",仁寿县宝飞镇果园村村主任王加兴绝不会想到9个青见鲜果在网上居然能卖到65元。这对于与果树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王加兴而言,是一个特别大的惊喜。他隐约感觉到,电商可能会对果园村的发展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就在今年"五一"前夕,仁寿网上枇杷节可算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尽管受  相似文献   

16.
马钟成 《探索》2015,(1):165-17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依据吉恩·夏普的"非暴力战争"理论,在全球范围内频频通过"颜色革命"的方式更迭他国政权。从"郁金香革命"到"茉莉花革命",从"占领国会"到"占领中环",其具体战术,全部都出自吉恩·夏普总结的198种手法。高度重视心理战和意识形态战争,是夏普式非暴力战争的鲜明特色。"非暴力战争"理论是美国精英阶层系统学习和模仿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的产物,"颜色革命"严重威胁中国。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这个"党的生命线",是最重要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从"电视问政"到"网络问政"和"网络反腐",从人民网推出打贪腐小游戏到中纪委网站推出廉政漫画"第一季""第二季"再到反腐"科普贴",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高效反腐何以可能?除借助于权力与法律的制约以及社会、民众与政府的监督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实现内容、渠道、市场、制度的"四大融合"。这种融合要基于服务、合作、创新与监督的"四个基点",且以拓展法治思维能力、提升媒体竞争能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与培养公民参与能力为前提,最终找到新旧媒体融合的具体领域、制度建设、合作治理、服务与监管无缝对接等具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是民主主义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孙中山早年曾经"给中国带来清新的民主精神",强调革命的目的"均不外求自由、平等、博爱三者而已"。但在孙中山发动讨袁战争(又称"二次革命")失败以后,他的思想却发生了大倒退。他在检讨"二次革命"失败原因时,将它归结为"全在不听我之号令",在  相似文献   

19.
正何为"三线子弟",这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国际局势紧张,本着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未雨绸缪,毛泽东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提出了建设军工大三线。"好人好马上三线",于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好儿女一时都汇集到大西南的深山峻岭中建设军工企业,成为军工战士,他们就是在三线建设中奉献青春与热血的一代人。当时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的子女则被称为"三线子弟",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20.
"非典"的肆虐再次引起了世人对传染病的关注. 其实,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传染病杀死的人,远比战争或者其它天灾人祸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以战争而论,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绝大部分战争里死亡在刀枪之下的人都不及死于战争中的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人数.传染病给人类社会投下的阴影,是其它灾难无法比拟的.仅1918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流感,就造成了4000多万人死亡,大约是打了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口的两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