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用奉献兑诺言,用生命搞科研。我们被黄大年炽热的家国情怀所感动、满满的拼搏劲头所震撼、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折服。"壮士已去,壮志未已",带上他身上的那"三股劲"继续前行或许才是对黄大年最好的怀念、最深的敬仰、最高的礼赞。学他的"傻劲",至诚报国。有些人不惜花费巨资,千方百计出国留学、拿到绿卡,而黄大年却主动放弃国外的高薪、别墅和安逸生活,义无反顾地回国艰苦创业。有人说他"傻",但这种"傻"却值得我们为其点赞。他是为国而"傻",他在国与家之间选择了"国",他在利与义之间选择了"义"。这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     
缅甸仰光,一名男童独自在吊床上,眼神呆呆的,似乎是期盼着有人陪他玩耍。但为了生计,他的母亲不得已用这种方式"照看"孩子。  相似文献   

3.
说“慎独”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告诫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重温关于"慎独"的教诲仍然十分必要。当一个人在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在大庭广众之中,遵纪守法,不干坏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在独处的时候,一些潜伏着的不健康的思想,往往容易泛起、发作;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往往利用这种机会施放糖衣炮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干坏事、犯错误的可能性大。一个人独处时的所作所为最能真实地反映其品德、情操和风格。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  相似文献   

4.
正当一个汽车专业人士和你聊汽车时,他也许认为诸如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ASR (防滑系统)这些词汇每个人都明日,更不要说什么"涡轮增压""最大扭矩"了。一个搞经济研究的人,很可能滔滔不绝地说着诸如"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PMI (采购经理指数)",而没想到听众压根不明白他在讲什么。这种现象被我们称为"知识的诅咒"。斯坦福大学的伊丽莎白·牛顿进行了一个实验,她把参与者分为两种角色:分别是"敲击者"和"听众"。敲击者拿到一张有25首名曲的单子,  相似文献   

5.
能在历史的转折点,预见到未来的方向,并引领社会前行,具有这种能力的人非常有限。袁庚就是这样的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社会的舆论和思想冰封的河床尚未解冻的"倒春寒"中,他秉持"向前走,莫回头"的探索精神和勇气,在重重束缚之中寻求突破,在发展经济方面多有体制突破的惊人之举,他表现出来的风标独异、卓尔不群,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听说这样一件事:某地一位干部在换届过程中被提拔到一个重要岗位,他坦言,在进入被考察阶段之前,他没听到有关自己可能将被提拔的任何"风声","这让我没想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外"之感?毋庸讳言,近些年,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选人用人上存在着严重的不正之风:一边是某些求官者为了个人"前途"跑官要官、拉票贿选,另一边则是某些掌握  相似文献   

7.
<正>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江苏省某市有一位村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立足村情,艰苦创业,经过近30年的努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发展为六年蝉联该市的强村,他本人也成为了村支部书记中的一面旗帜。当记者问他怎样才能当好一名村支书时,他回答说:"我始终坚持‘三不’,即:为官不偷懒,有权不滥用,见钱不眼开,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读完这则报道,笔者禁不住要为这种"三不"干部而拍案叫好,他的这一番话,值得领导干部细细品味深思。  相似文献   

8.
正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这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格,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一种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邓小平的许多谈话都能体现出他的这种态度和作风。1980年6月27日,他同胡耀邦、胡乔木等谈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的意见,开门见山:"决议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处理问题,善于抓大事和关键环节,把握住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轻"与"重"的方面及相互关系.1963年处理"跃进号"沉船事件,就生动地体现了他的这种领导风格.  相似文献   

10.
<正>前不久,在某单位党支部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上,一名党员在进行自我批评时说到这样一件事:去年国庆节期间,他与几位好友外出游玩,途经一座寺院时,有人提议进去烧炷香、拜拜佛。他提醒说:"咱俩是党员,这样做不合适吧?"对方不以为然地说:"咳,在这地方,谁知道咱是党员呢?"因为其他同行者大多想进香,他也就没好意思再坚持,犹犹豫豫地跟着进去了。他在反思时坦言:"虽然我进去后并没有烧香拜佛,但这种随波逐流的行为,反映出自己政治定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时代,皇帝是全国权力、财富最大也是最合法的拥有者,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在情理之中,"炫富"大可不必,至于"装穷"更是不可理解。然而,在历史上确有一批皇帝在"装穷",也有一批皇帝在"炫富",还有一批皇帝既"装穷"又"炫富"。武平六年(575年),一个特殊的"贫儿村"在北齐最奢华的皇家园林华林园成立了。最为蓬头垢面、衣衫蓝缕的"贫儿"就是北齐后主高纬。他既不是为了献爱心,也不是为体验贫儿生活,而是以这种独特的扮相和方式,追求一种"行乞其间为乐"的快感。  相似文献   

12.
正省委书记张庆伟强调:这种领导干部就地免职,这种公职人员马上开除!2月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庆伟来到疫情防控指挥部。他在现场强调,强化重点地区防控措施,实施更加严格的管控标准,做到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营造"人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的氛围,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婚丧嫁娶活动一切从简,坚决遏制疑似病例增长。发现公职人员在疫情期间违纪聚集性聚餐,一律开除公职,领导干部就地免职。  相似文献   

13.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抵抗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成为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首先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他积极揭露日寇侵华阴谋;强烈呼吁进行政治改革;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抗战,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树立了一位杰出民主人士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4.
他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却攻下了大学中文、俄语、日语几个专业,并且做了北大、人大、上海交大等中国知名学府的客座教授;他曾是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童工,却一步步地当上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等职.他涉猎广泛,从文艺理论到绘画、摄影、书法、舞蹈,样样精通,迄今著书60余部.他为官政绩卓著,上个世纪80年代搞得红红火火的"五讲四美"和文艺界的"万里采风"、"德艺双馨"等等活动均出自他的大手笔.他于高官、专家、学者于一身,他于常人、名人、奇人于一身.他是谁,何以将人生演绎得如此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田家英是一位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的人,他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十分关心,对农民的境遇深表同情.同时他又是一个博学多识的人,在文史哲方面有不凡的修养.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党内基本上是"左"的指导思想占统治地位,1958年出现的大跃进、总路线和人民公社所谓"三面红旗"正是这种"左"的思想的产物.面对大轰大嗡的形势,田家英却始终不随波逐流,冷静地站在群众一边,为群众的根本利益着想,替群众说话,留下不少精彩的言论,发人深省,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6.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抵抗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成为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首先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他积极揭露日寇侵华阴谋;强烈呼吁进行政治改革;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抗战,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树立了一位杰出民主人士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7.
罗荣桓元帅曾经告诫一些党员干部:不要以为你很高,这种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下了马,该多高还多高。诚然,当上"官"、骑上"马",比普通老百姓确实权力大了、地位高了,但必须明白的是,党员干部的地位是人民群众给予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只有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唯一正道。否则,就会陷入官僚主义的泥沼。罗荣桓元帅自己就做了很好的表率。他不管是做基层工作还是担任高级领导,从来都把自己看做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即使后来担任重要职务,也从不对自己搞特殊化。他很乐意接近群众,也很容易联系群众。为此,有同志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扬他:革命友谊重山河,首长关怀暖心窝。帅府门前客不断,单车倒比汽车多。  相似文献   

18.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他的新著《财富的革命》一书中揭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货币经济形式的"产消合一"经济形式。他认为这是经济进入后全球化时代财富创造的新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有其特殊的背景及驱动力,探究并顺应这种革命性的财富形式,对于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如何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不甘心对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三次"围剿"的惨败,于1932年秋开始推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谋略,他得意地称之为政治、军事双管齐下的"新战术".从第四次"围剿"到第五次"围剿",国民党推行的这种"政治围剿"步步深入到接近革命根据地的所有地区,给红军和根据地广大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谁是蒋介石"政治围剿"策略的始作俑者?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人物,他就是蒋介石"三顾茅庐"得到的"奇士"杨永泰.  相似文献   

20.
庄电一 《共产党人》2010,(11):54-54
现在,全国各地评选活动很多。有些如"十大人物"、"十佳"、"百佳"之类的评选,由于入围的人要多于当选的人,必然会有部分人落选。谁当选,谁落选,充满着悬念。当选与落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实际差别很大。于是,有的候选人就开始活动了。有人不仅四处活动、为自己造势,有的还打电话给记者,请记者写稿宣传他。一位记者就接到了这样的电话。那位"感动XX十大人物"的候选人就用恳求的语气在电话里说:"如果能在影响大的媒体上报道他一下,他当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为此,他一再恳求那位记者写写他。应该说,这位候选人确实不易,事迹也足以让一些人"感动",但那位记者还是没有帮他这个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