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从最初单一的城市低保发展到目前包括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农村敬老院建设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覆盖人口逐年增长,救助资金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2.
基地专页     
《中国民政》2006,(6):58-58
大同市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山西省《大同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出台,突出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市需要建立和完善的12项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低保制度;积极开展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扎实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进一步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互助制度;加快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实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积极实施城乡教育救助;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积极实施法律援助;积极实施廉租住房等方面的救助。市政府还成立了救助体系工作领导组,统一组织、协调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大同市民政局孙亚格)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双城市民政部门紧紧围绕"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主线.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组织,搭好有效救助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市民政局通过实行城镇居民低保、农村居民低保、农村居民大病救助制度,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目前,全市共有  相似文献   

4.
正为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兜底扶贫作用,近年来成都市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创新管理机制,提升保障水平,推动社会救助与精准脱贫协同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实行城乡和区域统筹,提升救助制度公平性。一是在全面消除城乡低保标准差异基础上,2015年全市实现低保标准分区域(即中  相似文献   

5.
民保函[2007]83号各市、县(区)民政局:现将《安徽省2007年城乡低保及医疗救助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安徽省民政厅二○○七年三月七日安徽省2007年城乡低保及医疗救助工作要点按照民政部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目标要求,2007年,全省城市低保进一步加强管理;农村低保建章立制并组织实施;城乡医疗救助逐步扩大覆盖面,增强贫困群众就医的可及性;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救助水平。一、加强城市低保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城乡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低保工作又是实实在在的基础民生保障工程,规范化既是路径也是目标。李克强总理近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城乡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该项制度的全面规范实施,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维护党和政  相似文献   

7.
政务了望     
民政部采取五措施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以临时救助和政策扶持、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全方位的救助体系,多方面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困难。二、进一步完善具体的救助制度,如农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尽快按照政策的要求做到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10,(12):61-61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江阳区城乡社会救助管理局,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为基础,以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和慈善事业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在实际运作中初见成效。(江阳区民政局)  相似文献   

9.
杜锁强 《中国民政》2006,(11):27-28
搞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近年来,西安市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制度入手,注意搞好配套制度建设,已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住房补助等制度相配套,政府救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经常性救助与临时性救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为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有力地促进了和谐西安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日前,湖南省在石门县召开了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场会,要求全省所有县(市、区)今年底前都要建立起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以制订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相配套,以财政性投入为主,以社会互助为补充,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同时年内全省要力争有30%以上的县(市)建立起农村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11.
短讯     
<正>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江阳区城乡社会救助管理局,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为基础,以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和慈善事业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在实际运作中初见成效。(江阳区民政局)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全市各级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组织开展城市低保核查提标工作,核定全市城市低保对象19856户45981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汕头市金平区致力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解决好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多项救助为支撑,以慈善救助、社会互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建立覆盖城乡、兼顾边缘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杨娟 《中国民政》2007,(4):52-53
四川省开江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开江县全面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建立起以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自然灾害灾民救济为基础,以临时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以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为全县弱势群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耿衍飞 《中国民政》2013,527(2):44-4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低保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乡低保工作,是亟需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淄博市为例,就当前城乡低保的现状做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淄博市城乡低保工作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淄博市城市低保工作开始于1997年,农村低保工作开始于2005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初步构筑起了“救助范围覆盖城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操作程序科学规范、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贵溪市民政局不断健全完善以低保为重点、各项救助相配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对“三类群体”基本生活的保障作用。截止6月底,全市有5316户10547人享受城市低保,月发放低保资金164.38万元.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155元;有7857户16482人纳入农村低保.月发放低保资金108.06万元,  相似文献   

17.
<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数年来对民政工作社会救助业务的实践,对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各级民政工作领导者深度提高对城乡低保工作的全方位重视。民政工作领导者对低保工作的高度重视是顺利推进城乡低保工作的保证,因为低保制度作为整个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在其中充当了很重要的决策角色,从低保对象的资格申报、审批、核准认定到规范管理等连环性操作流程都需要领导者的重视。时下,根据城镇低保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的人数比较发现,大部分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省无棣县将社会救助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体现来认识与对待,切实摆上位置,加大工作力度,构筑起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为主,灾情救助、住房、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民政要着力三大体系建设,切实 解决好民生,落实好民权,维护好民利。 一要着力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 好民生。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着力构建 以城乡低保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住房救助、 医疗救助、助学救助为主体,以就业援助、科 技援助、司法援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各类 优惠政策相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形成 “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实施、基层落实” 的保障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管理机 制。一是要推行自然灾害救助工程,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20.
短讯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上海市嘉定区设立了社会救助应急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以低保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这一救助措施的出台,对保障全区城乡困难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张洲平顾晓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