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行为学认为,在人、财、物诸生产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就是人,通过理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把追求个人理想融人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脚踏实地地干事业。这就需要用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学科原理,研究企业及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盘活企业现有存量资产的同时,需要注重盘活企业的政治存量。这个政治存量就是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是广大职工在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职工在企业中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素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办好企业的根本所在,是一个企业的永恒主题。一、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依赖于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标志着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将由过去的注重生产任务的完成,向实…  相似文献   

3.
论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其核心"以人为本"也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价值标准.以人为本在城市规划视角下的价值诠释主要有四方面内容:即以城市中全体市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在致力于满足市民物质需要的同时,自觉地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关注市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发展目标的价值取向上,追求的是凸显人本价值的"宜居"与"乐居";尊重市民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相对立的,弄清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将包含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在伦理价值原则上究竟提倡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这一问题的合理解答。一、个人主义的经济前提不是市场经济个人主义倡导者一般坚持这样一个逻辑:市场经济需要主体由逐利动力所焕发的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每个人都必须拥有选择自己生活和事业的自由。而个人主义则充分尊重个人,强调个人在价值、尊严、平等及自由等方面的本位性和独立性,唤起人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所以,个人主义与市场经济有着内在一致性。确实,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难中之难”王国平国有企业步人市场必须攻克四个难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将牵涉整个体制转换,是一项具有深层次制度创新的系统工程,为此,必须理顺四方面的经济关系,即:政企关系、产权关系、企业内部关系和市场制约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在...  相似文献   

6.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要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创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转机和建制都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出发,使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  相似文献   

7.
一、发挥积极性,发扬自己的优势,努力把民族地区的经济搞上去 市场经济的优点之一,就是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过去只强调国家计划,结果就只有中央的一个积极性,压抑了地方的积极性、企业的积极性、集体的积极性、个人的积极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各种积极性都发  相似文献   

8.
小企业改制后面临的难题石霞张燕喜目前,放开放活小企业的改革,在明晰产权,重塑动力,转变机制,提高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改制后的企业(以下简称“改制企业”)朝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但是,这些小企业在运行中也遇到了...  相似文献   

9.
陆刚 《思想工作》2004,(12):18-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企业而言,就是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包括领导层在内的企业的全体员工视为企业的主体,树立没有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就没有企业生存发展基础的人本理念。就是说,现代企业必须大力培育人本文化,以人本文化为根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所谓人本文化,是指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其基本内容是: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企业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精神,增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转换国有企业内部机制,把竞争引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成为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课题,其中,如何转换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仍很不合理,企业效益、职工个人的贡献与激励严重脱节。这种僵化的激励机制给国有企业带来了种种后遗症。其主要危害是:  相似文献   

11.
<正> 激活、巩固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保证它们的充分发挥,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这实际上就是启动职工的发展动力。职工的发展动力可以理解为他积极主动而富有创造性工作的驱力。一般来说,人的发展动力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外部,称为外动力。外动力有两类,一类为命令强制,即不管人们愿意与否,执行是唯一选择,否则将受到惩罚;一类是思想诱导,即人们认同、内化组织的要求,愉快地展开工作。人的发展动力的第二个来源是人自身,称为内动力,即个人为达到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某个新期望的目标,内心发出的一种正激励力量。企业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做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工作,既要把握好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在于弘扬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充分激发拥有各种要素的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压力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所造成的弊端之一就是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充当了经营人的经济角色。实践已经证明,这个角色不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就必须重塑政府的经济角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也就是政府经济角色转换司重塑的过程;那么,在社g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o应该和能够夭当什么样的经济角色呢?这不取决于政流的主观意志而取决于现实经济运动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决定了市场在社会经济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市场的失灵又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社会经济运动的必…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放开放活小企业一直是各级政府、各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1993年,武昌区根据市委、市政府“五个一批”的改革思路,在推行股份合作、资产个人租赁的同时,首先将铜门钢窗六厂作为“资产租售结合”的改革试点。1994年又在13家集体工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逐步贯彻落实,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以来,企业开始从过去由政府包办一切的管理模式中相继被解脱出来,其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广大企业的领导人面对市场经济的海洋,跃跃欲试,这无疑地对发展生产力、搞活国有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从近年我国国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目标信念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新型管理方式。它的中心内容是企业的精神文化,即企业全体职工所共同持有并指导和支配他们行为的团体意识,它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和表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能否办好,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能否得到同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而企业文化建设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围绕信用信息记录、信用产品使用、失信主体惩戒三个关键环节,上海现已初步建成针对个人和企业的两个信用联合征信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一种诚信经济。缺乏诚信不仅会使社会公德丧失,而且会大大提高市场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据统计,由于在经济交往中缺乏诚信,我国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0多亿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企业的成功,有的是因为领导者足智多谋,有的是因为技术独步天下,有的是因为开拓了新兴市场,有的是因为质量上乘,也有的是因为服务水平高超,所有这些原因和“人”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作为最具能动性的资源,正日益成为各国学术界和实业界所关注的对象。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在人力资源不断得以优化配置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经济理论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但人力资…  相似文献   

20.
“抓大放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基本思路,并写进了十五大的报告中,其基本含义是抓好大企业,放活小企业。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放小就是卖小。1997年刮过一股拍卖小企业风潮,一时间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国家不要小企业了。 第二个误区是:放小就是放弃不管。由于小企业困难重重,有些人因此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