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备这么重要,放开让学生用,这怎么可能?”“我有这么多科研成果。还是评不上教授,难道曾院长不知科研的重要性?”“这样的‘怪’学生也招,曾院长不怕砸招牌啊?”从1982年到现在,他倡导的教育“改革”一直走在前沿。  相似文献   

2.
2000年以来,辽宁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明显好转。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的根本改革,还需要解决更深层次的症结。有学者认为辽宁目前改革的深层矛盾集中在“死债”和“活人”上。“死债”指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资金不足,问题是“钱从哪来?”“活人”是指企业富余人员、离退休人员负担重,问题是“人往哪里去?”。“死债”现象在国企中普遍存在,而“活人”鉴于辽宁省的特殊省情,在全国似乎更为抢眼。  相似文献   

3.
刘鋆星 《世纪桥》2012,(7):113-114
学期伊始,大庆三中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站在21世纪大的平台上去谈改革,我们不会陌生,也正是在社会各界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同时,教育体制的改革也顺势而行,但是究竞为何改革?“改”的是什么?“革”的又是什么?如何在不变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伐竹取道”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新一代教育人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仅仅看“排量”吗?朱全太近这一大报,有一则题为《这辆“红旗”为何卖不出去?》的消息说,有一种新出的特制高级豪华“红旗”牌小轿车,设有“真皮座椅、高档地毯、镭射音响、冷藏柜,加上舒适宽敞的后座空间,在国产轿车中显得气派超群。”售价在“51万元左右,比五...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两会”盛宴,热点此起彼伏,话题接连不断。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已的“两会”话题——你是在谈论高居不下的房价,还是在质疑收入分配的不公?你是在探讨户籍制度的改革,还是在关注领导的个人财产申报?题题涉及国计民生,事事皆关人情冷暖。  相似文献   

6.
《廉政瞭望》2013,(2):16-19
一直以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行政的手总是若即若离。如何实现彻底改革,让行政的手转型服务,市场的手称量公平?四川以改革者的姿态,通过自上而下的指导,进行了自下而上的改革。决策、执行、监管,三权分立,“一委两办一中心”的四川模式逐步成形;交易平台内进行了化学反应式改革,“流程管理”隔离了操作空间。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改革者思考得更加深入,如何健全监管体系,确保风正船直,让公共资源交易真正姓“公”,公开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3,(3):58-58
1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评论说,改革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首先,需要改革者有“向自己开刀”的勇气。涉及改革者自身利益时,改革者能否让渡不正当的既得利益?敢不敢“向自己开刀”?  相似文献   

8.
尚志发 《奋斗》2007,(8):59-59
“北大荒”这一充满原始情结的俗称.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精神,作为地域文化的表征,正扩展着人们活泼的思维,激荡着人们新鲜的精神空间。 “北大荒”这个名字,其源何处?其始何时?在老祖宗留下的浩如烟海般的典籍中.找不到“北大荒”。但有对这片土地和先民的记述。《山海经》里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成。有肃慎氏之国。”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哪儿?这两个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因不同的国情而有不同的答案。对于中国来说,党的建设问题始终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又是改革的“突破口”。一、党的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建设被毛泽东誉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今天,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这个“法宝”依旧是“法宝”,它是决定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所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一百多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程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天津市深入推进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滨海新区打造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的关键一步,2014年5月20日,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成立,并通过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实现了“一颗公章管审批”的体制革命和“车间流水线式”的机制再造,充分释放了“改革红利”,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加法”。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的成立,被有关专家称为“革命性的变革”。在全国一炮打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此次改革的突出亮点和创新之处是什么?该局目前的运转情况如何?未来还有哪些创新举措?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张铁军。  相似文献   

11.
史哲 《党建文汇》2009,(9):16-16
曾有日本人羡慕美国能出现像奥巴马那样同时具备个人魅力和改革魄力的领导人,如今,他们对日版“奥巴马”——鸠山由纪夫充满期待。那么,鸠山到底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性格,又有怎样的战略?为什么他能成为首相?  相似文献   

12.
舒炜 《廉政瞭望》2014,(13):42-43
“卖陕西面皮为啥还需要政府、培训发证?办一个二级资质木工作业分包公司到底有多难?‘挂证族’的出现反映出创业者哪些无奈?”在第五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上,江苏省宿迁市副市长沈海斌一口气抛出3个问题,核心却指向了一个问题——“连陕西面皮从业能力也需要政府认证,政府是不是管得太多了?”  相似文献   

13.
陈刚 《廉政瞭望》2014,(7):41-41
政府改革,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简政放权。今天谈简政放权,就是要“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任务”。什么是“最后一公里”?就是权力应减必减,能保留的权力事项必须要有总的“清单”。  相似文献   

14.
屈炳祥 《学习论坛》2010,26(2):24-28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早就与我们说了“再见”,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是,我们的改革还没有完,还要继续下去。那么改革的下一步该如何深入?对此众说纷纭,都有道理,但是有一个重要问题被大家忽略了,这就是在我们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如何加大中国文化的融入,使之真正富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因此,我们下一步的改革就是要在“中国特色”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刊登编辑部文章说,时下思想界提及频率最高的词,莫过于思想解放。已经有媒体在发问“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否已经启动?”  相似文献   

16.
改革的逻辑是什么呢?从我1980年代参与改革研究到现往,所谓改革就是两个东西:一是民间基层自发的活动,碰到困难,碰到不适应的地方总要把它“拱”开。比如包产到户,最早并不是北京有谁写了一个文件就包产到户了,而是农民觉得以前那个办法不合适,吃“大锅饭”多劳不多得,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8,(10):28-29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中国不改革行不行?这样的问题至今还时不时地从某些人口中提出。我们说,中国不改革不行,中国的改革是让形势“逼”出来的。回首30年前,中国改革发轫时的情景的确如此。  相似文献   

18.
汪青松 《党史纵览》2010,(12):39-42
1990年3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谈到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时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战略构想.为什么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为什么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就是“两个飞跃”?怎样理解“两个飞跃”的丰富内涵与深刻意义?这些问题都必须联系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大背景来把握.总结建H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在加快推进农业“两个转变”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两个飞跃”.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长沙市委、市政府抓住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契机,提出“打造先导区,建设大河西”的战略构想。先导区担负长沙“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的重大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改革发展前沿,促使我们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先导区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6,(3):48-48
舒圣祥在2006年第三期的《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据《北京日报》报道,“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百余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进行问卷调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领导干部对2006年哪些方面的改革最关注?结果显示:在“第一关注”一栏中,领导干部最关注的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其次是“机构人事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