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述 《北京党史》2011,(4):42-44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历史研究.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从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自身历史的研究总结,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始终把研究党的历史看成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2.
郭湛 《前线》2014,(2):42-43
人是一种现实历史的存在。我们共同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历史时代,共处于这样一个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这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在当代中国历史条件下,风云际会,我们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每一个有历史感的中国人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李瑞环同志常说:“历史的人要办历史的事”。作为历史的人,我们要能够自觉地参与历史创造,就要有自觉的历史意识。这是历史的人的历史自觉,有这种历史自觉,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现实历史过程,做好我们该做并能做的事。  相似文献   

3.
城郭幽情     
马吉福 《共产党人》2005,(6):42-42,49
一个地方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存,犹如一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它标志一种底蕴与修养,它展示一种成熟与文明。其中古城郭则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陈晋 《党史文汇》2008,(3):55-56
关于历史,人们不太陌生的一个比喻是,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的记忆那样重要。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轻慢和忘记自己的历史,那将是不堪设想的,至少不会是一个拥有成熟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段名句:“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5.
张敏 《学习月刊》2011,(20):140-140
学习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学习。好比手机充电,好比汽车加油。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党员干部不抓紧学习来提高自己.不是自己淘汰过去的自己.就是让别人淘汰今天的自己.就难以完成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中共历史研究工作的繁荣和发展.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宣传和普及.以及中共历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和进步.关键在于党史工作者。他们在中共历史研究中的创新和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共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李群山 《学习月刊》2009,(13):18-19
继去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后.我们又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每一个重要的周年纪念,往往是我们回顾历史.反思历史.展望未来的一次重要契机。那么,认识和总结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规律自然是我们回顾历史.反思历史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道德     
朱海山 《学习月刊》2009,(15):39-39
一个人有道德,一个社会有道德,一个城市是否有道德呢?我觉得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经常说某个人缺德。某个社会缺德.但很少听说某个城市缺德。城市一定有自己的德性.这一点勿容置疑。一个人的德性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情看出来.一个城市的德性却很难从一两件事情看出.因为城市的德性是综合的.是历史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那么城市的德性是不是不可描述呢?我认为完全可以。一个城市的德性.应该用历史的、全面的、人性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个人认为,考察一个城市的道德,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如今,一些人在刻意戏说历史、歪曲历史、重构历史,特别是对党的历史人物进行解构,甚至亵渎。这是对党史的不敬畏。列宁讲,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敬畏党史,也是一种背叛。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7):22-22
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  相似文献   

11.
辶中骅 《党课》2012,(24):107-110
旧时,读书识字的人少,看戏听书就是人们拓展眼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到了现代,电影、电视剧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渠道之一。当几个人聚在一起“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因为一点点历史知识就能争个脸红脖子粗。一个说:戏文里是那么唱的!另一个说:小说里不是那么写的!和事佬说:电视剧里是这么演的!  相似文献   

12.
新的世纪,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不断被历史和现实,被锐意进取的青海人频繁推向一个又一个世人瞩目的舞台。曾经的遥远,正在缩短着距离:曾经的陌生,正在变得熟悉、亲近。不断产生的各种影响力和日益清晰起来的青海形象。正在改写着历史,创造着历史。历史似乎也在用愈加浓重的笔墨.书写着高大陆的神奇。越来越多的人。  相似文献   

13.
张鸣 《廉政瞭望》2010,(9):71-71
电影《十月围城》已经热过了。一次,在一个小型的研讨会上,我表示尽管这部电影赢得了相当多的好评,但我依然不能认同电影的预设——清廷派人暗杀孙中山。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中,最大的可能是反过来,孙中山的革命党不断派人暗杀清廷要员,甚至最高领导人:太后、皇帝以及后来的摄政王。但是,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只要电影的倾向是健康的,换言之是鼓吹民主的.历史的真实不是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不到长城非好汉”,中国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中的这一不朽诗句,已经成了中外人士、专家学者、旅游观光者们认识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的名言。一个中国人要认识自己的历史,如果不了解长城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外国人如果要了解中国,不了解长城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长城所记载的中华民族上下两千多年的历史内容太丰富了,所表现的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坚强勇敢的本色太形象了,所点缀的锦绣山河也太壮丽了。  相似文献   

15.
“不到长城非好汉”,中国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中的这一不朽诗句,已经成了中外人士、专家学者、旅游观光者们认识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的名言。一个中国人要认识自己的历史,如果不了解长城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外国人如果要了解中国,不了解长城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长城所记载的中华民族上下两千多年的历史内容太丰富了,所表现的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坚强勇敢的本色太形象了,所点缀的锦绣山河也太壮丽了。  相似文献   

16.
押沙龙 《廉政瞭望》2013,(12):46-46
梁武帝是最奇特的一个君主。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俭省的皇帝.但没有一个过日子过成他这样的。他一天只吃一顿菜羹粗米饭,穿的是布衣,挂的是木棉黑色帐,一顶帽子戴3年,一条被子盖两年,不喝酒不听音乐。  相似文献   

17.
马冀  伏凌涛 《实践》2007,(10):42-43
任何一个时代的城市文化,都不是凭空创造的,它的繁荣与发展.都是以前人创造的文化遗产作为出发点和依据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任何割断历史,轻视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思想和态度,都是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所以,对前辈留给本城市、本地区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精心保护,并结合本地实际,推陈出新,创建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着更加迫切更加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6,(4):15-16
对于如何实现最理想的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追求。例如.19世纪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人,就曾提出过种种社会主义的方案。但是,由于他们不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致使他们的方案都成为了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常有两人并称的情况,如太平天国的洪杨(洪秀全、杨秀清),戊戌变法的康梁(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的孙黄(孙中山、黄兴)。两个人中,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另一个也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两人相互补充而又相互依存。共同把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罗焰 《世纪桥》2006,(5):98-99
现在历史教育危机重重,但它决不是失去了存在价值,而是长期以来历史教育过多的重视知识体系而忽视了教育的最终目标——“人”,其实无论从社会的需求、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是历史教育本身的功能等方面都要求历史教育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其创造力,完善其个性作为教育的主方向,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历史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必须给予重视,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归属,让他们具备历史的眼光而不单纯是历史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