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宁市从2013年9月开始组织开展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以“治污先治吏”、“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的非常措施.强力推进全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2014年在巩固攻坚阶段治理成效的基础上,市政府进一步确定了大气污染“治本”措施,向大气污染宣战,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古代重典治吏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惩贪立法中,重典治吏是一项贯穿始终的重要方法,总结其得失利弊,以古为鉴,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工作不无裨益。一、重典治吏的原因官吏贪污腐败是封建官僚社会激化阶级矛盾、触发农民起义、造成政权更迭的主要原因,因此如...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民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吏治、提升官德的呼声也日益成为党和政府关注、回应的问题。整饬吏治先从提升官德开始,而提升官德应以修身正心奠基础,以制度伦理作核心,以民众监督为重点,,官德正则吏治清,治吏之道,提升官德为先。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寓意深刻的名言:"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與沦,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纵观东欧、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江山变色党改姓的蜕变过程,不难发现,这些国家性质的演变,首先是从党的性质演变开始,而党的性质的演变,又都是先从党的思想上开始.敌对势力也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发起进攻,先"心"夺人,在思想上打开共产党人身上的"缺口".西方一位政界要人在其著作《1999  相似文献   

5.
《党建》2004,(11)
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看,当时苏共领导人提出“意识形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这一重要论述.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是党全部工作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不断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我们要自觉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的重要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7.
齐惠 《唯实》2013,(4):83-84
用人,是政治的核心问题。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事关政权性质、吏制结构以及民心向背,是政治兴衰的睛雨表,也是政权存废的生命线。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和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毛泽东曾说“读懂历史,才能认清现实”,探求古代用人之道,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对今天的政治实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乃明朝开国皇帝,在位期间,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深受百姓拥戴和称颂。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勇于并善于治贪倡廉。其一,抓要害,正“上梁”。治国之道,重在治吏,官吏不廉,国家必乱。朱元璋深谙此道。他认为,治贪倡廉的关键在于先正“上梁”,因为大官不廉,小官自然贪婪,这叫上梁不正下梁必歪;反之,大官不贪,  相似文献   

9.
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提高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能力,是关系到社会稳定、政权稳固,关系到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那么,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应该怎样做好这件事情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设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去探索和完成。理政先治吏,治吏先治心。领导干部要治心,就必须用党性约束人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一心为民的为官心性。  相似文献   

11.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在国民党旧政权遗留下的百孔千疮的经济烂摊子上,开始建设新中国的伟业。  相似文献   

12.
正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卷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问题是出在品德上,而不是出在能力和才智上。我国自古以来就从政重德,把修身养德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前提。孔子说:"为政治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历史也一再告诫我们,官德兴,政权安;官德衰,政权乱。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邓小平同志也要求广大党员干  相似文献   

13.
1.《毛泽东是怎样读二十四史的》作者:徐中远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8月编辑推荐:一部《二十四吏》,与毛主常朝夕相伴24年。就是在主席生命的最后粤月.许多个夜晚.在灯光的陪伴下,他还聚精会神地读着《二十四吏》。翻开这部《二十四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计多顷面上都留有主席当年阅读时的批画符号和批注文字。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干部,是公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代表人民行使一定的公共权力,党和国家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他们的手中。领导干部道德,是一种与权力相联系的特殊的职业道德,即所谓的“官德”。 “官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处于主导地位,代表着整个社会道德的先进水平和前进方向,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加强“官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我国自古就有强调“德治”的传统,并要求治国先治吏,治吏先正德,因为“官德毁,民德降”, “吏不廉则治道衰”。早在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催生了政党的产生。政党作为一定阶级、阶层或者集团利益的代表,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取得政权、执掌政权、控制政权、影响政权,从而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者集团的利益创造先决条件。政权问题,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政党从一产生开始,就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它必须致力于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取得政权,成为执政党。当它取得执政权以后,就必须致力于处理好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执掌政权、控制政权、影响政权。作为一个执政党,它执掌政权、控制政权、影响政权的能力,就…  相似文献   

16.
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事关政权的巩固毛泽东曾强调 :“凡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 ,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 ,革命的阶级是这样 ,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古今中外都如此。任何一个社会 ,一个政权都需要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来维护 ,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突出地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所以历史上革命或反动的阶级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 ,都把它作为争得或保持自己在经济、政治上的统治权的有力武器。从一定意义上看 ,意识形态对统治阶级来说是一种社会心理、人心向背的导向。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正>纵观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始终把以德治官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治民先治吏成为共识。中国古代思想家所阐述的"徒法不足以自行","明主治吏不治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都说明官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政风纯正、官吏清廉是历代帝王和黎民百姓所祈盼的,因为它关系着国家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
康熙朝大治天下.把吏治摆在了首位.宣布“唯以察吏安民为要务”。只有明了康熙朝为政的特点.以及政治环境.才会明白著名清官于成龙的出现实非偶然,亦知当时之清官并非于成龙一人,而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故其吏风清明.政通人和,天下大治。  相似文献   

19.
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全国各地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陆续举行,将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涉及县级政权2000多个、乡级政权3万多个。  相似文献   

20.
郭剑鸣 《探索》2011,(6):59-64
以近10年来公开的36起千万元以上贪腐大案为样本,分析我国贪腐大案发生的特点、趋势、分布领域和成因,可以从中管窥我国反腐败模式存在的结构性缺陷:重防控用人腐败、轻防控用财腐败;抓大放小;重不敢腐败的态势营造、轻不能腐败的制度建设。而造成我国反腐败模式出现结构性缺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治吏与治财脱节。治腐先治吏,治吏先治财。因此,充分整合反腐败力量、全方位规制政府财政行为,应是完善我国反腐败模式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