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改革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这个社会在各种动力下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管原来主张什么,社会纲领是什么,它总要有一些新的事物出来,对于这个部分,无论是老30年还是新30年,都是有的。另一部分就是社会当中冒出一些新的东西、新的权利,如何使其合法化,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说,改革就是解决新事物的合法化问题。比如农村的包产到户,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但是一直不被承认,是1981年以后才真正承认的。那么我相信其他方面的变化也是这样的。其实到社会基层去看一看,什么做法都有。问题是哪一部分被纳入到国家的合法体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4,(4):57-57
周其仁在2月18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改革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这个社会在各种动力下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管你原来主张什么,社会纲领是什么,它总要有一些新的事物出来。另一部分就是社会当中冒出一些新的东西、新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梁衡 《新湘评论》2014,(10):26-27
我理解,新闻业是一个社会责任很重的行业。它担负着为全社会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责任,是整个社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必须使用的桥梁和纽带。新闻业至少承担着如下几个社会责任:社会信息的传播,社会道德的建设,舆论监督和社会及历史文化的积累,它甚至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我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如果要问我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就是这个行当让你懂得什么是责任,怎样为履行这个责任来要求自己,充实和改造自己。有了责任也就有了做一个社会人的前提。新闻业是造就一个社会人的理想平台。存在决定意识,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自然会历练出这样一些特殊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社会对改革有一种新的期待与呼唤:“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但我以为,顶层设计不能汉理解为闭门造车拿出什么一揽子计划。方案,预展设计应该构建科学改革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有专家指出,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变化,集中表现在中国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这个历史性转变的基本背景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就是说,市场化改革实现是中国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7,(12):52-53
孙立平在11月12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最近这几年的时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一方面人们对于改革有着迫切的希望,但在另一个方面,许多重要的改革进展是相当迟缓的。就是说,在改革的需求和改革的实际进程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反差。这个反差来自于什么地方?我觉得和我们对社会危机的判断,和我们已经形成的一种稳定压倒一切的思维定势,有直接关系。在稳定压倒一切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下,稳定成了一种终极性的否定因素,以致有些地区、有些人常常把一些必须克服的困难、必须尽快解决的矛盾、必须尽快消除的问题,也不加分析地、无条件地与稳定问题挂起钩来,造成“凡是可能影响稳定的事情都要暂停”,把稳定问题当做躲避矛盾和问题的挡箭牌。其负面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正推荐理由年初,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在"2016正和岛新年论坛"上发表演讲。他认为,商学习官有很大好处,但模仿官场文化会有一些代价。企业没有强制力的机构组织、社会分工的部门,如果完全去仿,不自觉的就被那种思想方法框住了,就麻烦了。为什么选了这么个题目?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跟官场打一些交道,也跟商界打一些交道,我教过的学生一部分去了政府部门工作,一部分在企业工作,当然还有一部分留在学界。我的观察不够严谨,但却有这么个印象,就是商场很喜欢模仿官场。企业界动不动开峰会,什么叫峰会?这些都是从官场移植过来的。这个当然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它只不过间接的跟我们怎么渡过难关,怎么把  相似文献   

8.
《党风党纪月刊》2002,(2):42-43
第一种人,喜欢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的人我认为对这种人应该有一些新的看法什么叫表现自己?我们过去把一个人打倒,常常是很武断地下结论,这个人喜欢表现自己。如果没有什么个人私利,我觉得能够表现自己的人是要用的。  相似文献   

9.
隔行如隔山,按理,我是没有资格对广告、策划这个行业说长论短的。但细想起来,它与中国文化、中国现代化、国计民生以及现实生活关系实在太密切,又有王多明先生卓著的广告和策划理论建树和实践经验,不能说没有一点想法。一、广告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实上,张扬某种观点,宣传某种事物,褒奖某人物、某种产品,介绍某个旅游景点;准备做什么项目,举办什么活动,开发某项产品,甚至小到请客吃饭,都要做一番设想,其实,也就是策划。广告广告,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策划策划,就是做事事先有谋划。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就是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学习所有的知识,就是让自己变得聪明一点,为社会为人生多一些有益的谋划。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多明先生的广告、策划理论要说大,无所不包;要说小,无微不至。王多明先生在《逐日集·广告篇》做了这样的概括:“广告,即广而告之。为什么要广而告之?为了传递信息,引起受众的注意,得到广告人预想的效果。”王多明先生没有在著作里给策划下定义,我相信要是下起定义来,肯定也是很精彩的。所以,王多明做的是为中华民族文化大厦和现代化发展添砖加瓦的大事,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我常写点批评类的稿件。发现在一些媒体那里,有两个潜规则:一是什么都可以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不能碰;二是民国时期的社会弊端你也最好少碰。尤其是美国,说好听点的可以,但批评则万万勿能,即便是常识性的批评也不行,根本就发不出去。这个时候,什么兼容并包、言论自由,还有什么“尽管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等等,全都成了“一个冬天的童话”。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西方社会的奥运会政治也开始处于一个活跃状态。从社会名人到国会议员到政府部长们都好像做好了要对中国施加全面压力的准备。 在这个政治舞台上自然有动员者与被动员者。动员者主要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就是本来对中国就不那么友好的人士,另外一部分人则是衷心希望中国进步尤其是政治上的进步,但过于天真地认为可以利用奥运会来快速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12.
《理论导报》2008,(2):21-22
价格改革最大的功能就是丰富了社会商品的供应   问:你支持不支持价格改革?   华生(燕京华桥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我觉得这个根本不是同题,而且这个可能对于中国的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根本不是问题.因为只要想一想我们今天的情况和30年前的情况,有多大的天壤之别,对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应该有任何疑问.   ……  相似文献   

13.
我做一个简短发言,讲我自已在工作中接触张闻天研究中的三点感受。 第一点,关于“各尽所能、各取所值(按劳取酬)”提法的由来。 这个问题是从我研究毛泽东著作中提出来的。195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上,收入了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的第一部分,题为《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就是往社会主义时期,物质的分配也要按照‘备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决无所谓绝对的平均。”大家知道,毛选出版时,在毛泽东主持下,对各篇文章都作过一些文字推敲和修改。这句话在古田决议中的原文是:“就…  相似文献   

14.
守望新千年     
如果你在这个世纪,不,夸大一点说,是这个千年,生活得很不如意的话,那么,你不妨寄希望于新的千年或新的世纪。  其实,不要说一千年,就是一百年,也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嘲笑的就是这种不切实际的妄念。但这有什么呢?难道做梦也要事先考虑能否实现,能否换来猪肉和职位的升迁么?事实上,如果你的处境已经够好了,即使梦得再坏,也不可能带走什么,因为它毕竟只是一个梦;如果你的处境已经够坏了,即使梦得再坏,也不可能雪上加霜,因为它毕竟只是一个梦。  比如,在新千年里,我希望警察能…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一些改革者关于要改革用人制度的呼声在全国激起了巨大反响,可以说,这个问题的提出,已触到了改革的首要问题。 我认为,要解决好社会主义社会的用人问题,不只是要解决用好一批人或一部分人的问题,而是要在整个社会实现人尽其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9,(12):55-55
据程士华郭奔胜王恒志在10月20日的《中国改革报》上报道:记者近期在安徽、江苏等地采访中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中已经出现一个特殊群体:无地农民工。其中一部分是计划外超生的孩子,另一部分是农村土地30年不动政策实施后的新生儿。其共同特征是没有承包土地。阜阳市政府劳动部门已经关注到无地农民工现象。据阜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汝天彬粗略估计,  相似文献   

17.
正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什么是体制转型?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发展转型?就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如果不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限制,中国不仅不可能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而且中国转型的目标(使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06,(3):19-19
钟国兴最近在《学习时抛上发表文章认为,一切改革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要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有效改革,必须做到“四个弄清”:一是弄清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产生和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经济和社会需要什么样职能的政府机构。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转折时期的问题十分复杂、互相交织。什么问题该是政府管的,该政府什么机构管,什么问题不该政府管,什么问题需要暂时管,  相似文献   

19.
●一访周恩来斯诺说:“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埃德加·斯诺,美国作家、世界著名记者。就是他,几乎一生都在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人民艰巨、宏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促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在遗言中,他甚至这样写道:“我生前一部分身心常在中国,希望死后也将我的部分遗体留在中国。”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这位西方世界的“无冕之王”对中国如此钟情?打开斯诺的人生卷宗,或许从他4次采访中国总理周恩来,从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中能找到某种答案!1936年6月,北平火车站。一个…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以稳定求发展,以秩序求前进。邓小平同志反复要求:“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6页)。他还说:“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4页)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发展就会一事无成。当前,在社会稳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从我们株洲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相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