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凡是看过<董存瑞>电影的,都不会忘记那高潮的一幕……董存瑞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响导火索,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用身体做支架,用血肉之躯为战友铺平了前进的道路,董存瑞精神一直成为鼓舞中华儿女几代人的精神支柱.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传承董存瑞精神,已成为当前交给我们的重任.在河北省隆化县董存瑞牺牲地,有一位已经75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地奋斗在弘扬存瑞精神的阵地上,他就是原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吕小山同志.  相似文献   

2.
今年第8期《大众电影》发表了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一文,称没有人亲[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一英雄壮举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这种说法引起了董存瑞生前战友及一些教育专家的质疑,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要求尊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历史。与此同时,该文对艺术感染力很强的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也有一些与事实根本不符的描述,并没有正确介绍电影《董存瑞》文学剧本真实的创作情况。笔者前些年有缘与电影《董存瑞》的编剧之一、著名军旅剧作家董晓华相识相知,曾向他详细了解过电影《董…  相似文献   

3.
凡是看过《董存瑞》电影的,都不会忘记那高潮的一幕……董存瑞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响导火索,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用身体做支架,用血肉之躯为战友铺平了前进的道路,董存瑞精神一直成为鼓舞中华儿女几代人  相似文献   

4.
《大众电影》(2006年第8期)发表了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称没有人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一英雄壮举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访问记立即引起董存瑞生前战友及一些教育专家的质疑,许多人看到此篇歪曲史实的文章后,誓要为英雄正名。驻吉林省延吉市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们更是个个义愤填膺,希望《大众电影》能够尊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历史,到英雄所在部队和英雄遗像前道歉。据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政治部主任徐学泉讲,《大众电影》文章刊出后,他们在部队官…  相似文献   

5.
一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毁敌人桥型暗堡的刹那,到底喊的什么,是人们关心的一个话题。电影《董存瑞》的镜头是烈士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的故事》等书籍写的是烈士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那么董存瑞到底喊没喊过这两句话呢?第一个报道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消息的是齐肃,文章题目是《共产党员奋不顾身董存瑞自我牺牲使隆化战斗胜利完成》,刊登在1948年7月11日《群众日报》1版上。文中写道:“……董存瑞为完成任务,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毫不踌躇地一手托着炸药包,一手拉导火索,在强烈的爆炸声中敌碉堡毁灭,董存瑞同…  相似文献   

6.
夏维福  刘滨 《党史纵横》2004,(11):27-27
2004.11党史纵横195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董存瑞》在全国广泛播放,使“董存瑞”的英雄形象为更多的人熟知,它甚至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提起“董存瑞”,人们就自然会想起他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我们的耳边就会想起英雄牺牲前高呼的:“为了新中国,前进!”在小学课本以及《董存瑞的故事》等书籍上也会看到这样的描写:“为了新中国,冲啊!”其实,董存瑞牺牲前说的并不是这句话,那么董存瑞牺牲前究竟喊了什么呢?董存瑞出生在原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七岁开始,董存瑞就跟随着父亲、姐姐下地干活,放羊、…  相似文献   

7.
董存瑞在牺牲前到底喊了什么?在电影《董存瑞》里,董存瑞喊的是:“为了新中国,前进!”而在近年来的一段时间里,董存瑞的遗言成了“热门话题”,在网上甚至出现了借英烈之口调侃某省人士的无聊恶搞: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以票房之王的名义,吴宇森的<赤壁>(下瞪台亮相.电影<赤壁>(上)以史无前例的3.2亿票房让吴宇森成为"3亿俱乐部"的会员,如今又携<赤壁>(下)卷土重来,公映4天即票房过亿,终极目标剑指4亿.……  相似文献   

9.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汇聚了黎明、章子怡、孙红雷、陈红、安藤政信等巨星,剧情被分成了"死别"、"生离"、"聚散"三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地道战漫谈     
张立峰 《党史博采》2005,(12):19-20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一听到这首雄壮激昂的歌曲,大家的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电影<地道战>中的画面.整整40年了,这部"老"电影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然而,地道战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革命文艺史上,没有哪一部作品像<白毛女>那样,在歌剧、电影、京剧、舞剧方面均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不同艺术形式的<白毛女>作品都凝聚了各自领域最优秀的创作者的心血.其中歌剧<白毛女>的成功上演,为后来这出戏的电影、京剧及舞剧版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1953年初秋,我从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前身)毕业,当时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急需演员,我便被分进"东影",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职业电影演员,从此开始了电影表演生涯。进入电影厂几个月后,我首登银幕,参加了故事片《沙家店粮站》的拍摄,随后连续参加了《董存瑞》《妈妈要我出嫁》《刘三姐》等多部影片的拍摄,在拍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丁利冬 《实践》2009,(1):53-54
一提起内蒙古的电影,很多人就会想到宁才这个名字.2002年,因为在电影<天上草原>中的出色表演,他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2005年,由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季风中的马>又在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中脱颖而出,摘得亚洲电影大奖.短短几年,这位集导演和演员于一身的内蒙古电影人就成了内蒙古电影界的骄傲.  相似文献   

14.
正董存瑞生于1929年,河北省怀来县人。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连队发起冲锋后,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由于桥形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有的学者发表言论,声称<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译文有错,应译作"扬弃"私有制."扬弃"一词表示既有舍弃,又有保留.<北京日报>理论版也发表过同类的文章.我认为,<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译文没有译错.  相似文献   

16.
在河北省隆化县城北郊,有一座烈士陵园,苍松翠柏间,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他出身贫苦农家,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灵活果决,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和1枚"毛泽东奖章".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卜辞中有"鬼方"二字,却没有更多的记录.后来,人们在金文、<易经>和<诗经>等古籍中又发现了有关"鬼方"的记载,<周易·既济>进一步记载说:"(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由此人们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有一个被称为"鬼方"的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18.
话说"洗澡"     
几天前看了电影<洗澡>.电影写的是清水池澡堂里发生的故事.去澡堂的人,都是真正要洗澡或要搓澡的,绝对没有名为按摩实为"特殊服务"的歪门邪道.那是名副其实的澡堂,一次洗浴,通体干净、神志清爽地走出来,是何等的快慰之事!  相似文献   

19.
当年",为了新中国前进!"成为英雄董存瑞的绝响。今天,沈阳军区某炮兵旅十五连"董存瑞班"第50任班长——共产党员邓文井,坚持以"传承英雄血脉,弘扬英雄精神,争做英雄传人"为己任,努力践行"育过硬的兵,带打赢的班"的誓言,被赞誉为"放心班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三派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提出六点新见:<手稿>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顶点论、不成熟论、起点论三种基本观点;导致三种观点的是三种不同的解读模式:"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以苏解马"的解读模式、"以马解马"的解读模式;在版本结构上应当区分出相对独立的"第四手稿"或"哲学手稿";<手稿>的深层哲学主线是从异化观走向实践观;<手稿>的哲学底蕴可以称之为新唯物主义实践观论纲;<手稿>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创新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