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应有的深度和活力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在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萍 《前沿》2010,(14):14-16
在我国,舆论监督是指舆论监督的主体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其实质是人民的监督。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舆论监督,并在不同场合强调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而且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七大,"舆论监督"的概念连续五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2004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将舆论监督列为党内监督的一个重要制度。这样,舆论监督可以广泛而深入地参与或介入党内监督活动,并成为党内监督中居于独特地位的不可取代的一种监督制度。新闻舆论监督不仅能帮助领导机关掌握问题、督促问题的解决,还能起到警示作用,防范问题的发生。但是,反观目前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问题众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方法不得力,在相当程度上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力图为维护党的纯洁性、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及更好地完善、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提供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卢尚纯 《桂海论丛》2008,24(5):56-58
舆论监督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着疲软与失范的现象。产生原因主要有思想观念的误区、文化传统及新闻理论的缺失、利益因素、体制原因和立法原因。舆论监督的疲软和失范,必须从机制完善上解决。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监督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强大的影响力,是现代社会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新闻舆论监督进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新闻要真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让"无处不在的眼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敏锐,必须科学认识舆论监督的意义,加快新闻立法进程,健全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体系,同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舆论监督网络,强化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升和形象塑造等,进而探寻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5.
干永福 《今日浙江》2006,(14):50-51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群众性、公开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将其运用于党员监督,能起到专门监督机关起不到的作用。新闻舆论的有效传播,能够负载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和社会压力,推动工作改进与问题的解决。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作为纽带和桥梁的新闻媒体,要在舆论监督中正确地、有效地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第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公开性这一特性,扬正祛邪。丑恶的东西总是…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重视舆论监督的对策研究,对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是前提,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舆论监督能力是基础,加强舆论监督的法制化是根本,发挥监督合力是保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随之而来的新闻官司也大量涌现。面对现状,如何做到既能切实保护新闻自由,又能保护被监督者的权利;既能惩治新闻媒体滥用舆论监督的行为,又能惩治被监督者抵制新闻舆论监督权的行为,为此,笔者认为应将新闻舆论监督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8.
张晓静  侯树河 《人民论坛》2011,(11):232-233
近年来舆论监督引发的新闻官司严重挫伤了新闻记者主动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这充分说明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存在着重大的法律责任风险。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要培养法律责任意识,在具体操作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四位一体"新模式,以规避法律责任风险。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舆论监督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代中国自媒体舆论监督也存在着侵蚀公民自由,破坏政治生态,弱化政治信任等政治风险。为了防控政治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媒体舆论监督的正向功能,必须加快推进自媒体舆论监督立法工作,规范自媒体舆论监督;加速推进公民社会的成长,夯实自媒体舆论监督的理性基础;强化党政机关的新闻意识,用真相筑牢自媒体舆论监督的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舆论监督引发的新闻官司严重挫伤了新闻记者主动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这充分说明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存在着重大的法律责任风险。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要培养法律责任意识,在具体操作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四位一体新模式,以规避法律责任风险。  相似文献   

11.
刘赋  邹茜 《理论月刊》2010,(10):24-2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完备的无产阶级党报如何利用报刊阵地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思想理论体系。具体包括:舆论监督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开展舆论监督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舆论监督要坚持走法制化建设之路。——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真知灼见,对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搞好党的新闻事业,如何正确开展舆论监督,以利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无疑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舆论监督的重点是权力组织和公职人员。对拥有执法权力的公安机关而言,新闻媒体的监督发挥了不同于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的效力,极大地推动了警察队伍建设。但是,也要看到,有一些媒体的监督没有把握好尺度,给警察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应正确分析涉警舆论监督的误区,以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祥平 《前沿》2009,(7):3-7
政治文明进程中的舆论监督有四大趋势:执政观念的落后使舆论监督受阻现象仍然存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变化使舆论监督渐受欢迎,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力日愈重大迫使党政干部学会在舆论监督中生存,舆论监督趋于制度化。新时期下新闻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和坚持自律来发挥其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揭示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廉政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内在规律,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入挖掘我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精华,形成一个史论结合的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发展史研究体系,并从中提炼出有助于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有益因素,以期为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这些重要的思想总结不仅为当时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舆论监督是当前我国主要的公共权力监督形式之一,也是大众传媒的一项重要政治功能。由于新闻舆论监督不受法律和纪律强制力的影响,舆论以新闻的形式传播,将监督的具体内容全部公开化,因此得到社会各阶层人群的支持和信赖。随着网络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时代的快速更替,民众有了表达意愿更便捷、更隐蔽的途径,网络舆论监督成为人人手中掌握的一把"利器"。在网络舆论监督的"重压"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如何更好  相似文献   

16.
时下,舆论对司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司法过程中舆论监督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能发挥积极作用,否则将会阻碍司法公正。剖析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而尽量限制其消极作用,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随着我国互联网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公众法律素养提高,舆论监督在司法监督体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有效地促进司法公开,遏制司法腐败。然而,在实际案件中,舆论监督也存在对审判独立的干扰,影响法院公正审判。因此,应厘清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之间的关系,从而探析两者之间矛盾的原因,进而找到平衡冲突、解决矛盾的可行路径,维护司法公正和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新闻媒介的一项神圣使命。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着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舆论监督的法规建设,加快媒介自身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及掌握舆论监督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加强网络舆论监督 优化当前法制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莼  常海霞 《前沿》2010,(2):102-104
舆论监督,特别是网络舆论监督,在我国这样一个正稳步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其特定的必然性。网络已深深地影响到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普通百姓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发表观点,也更方便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交流和联系。随着网民人数的大量增加,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优势,必然在舆论监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凯伟  周波 《求索》2013,(2):205-207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我国舆论监督的一种新兴监督方式.其监督效能不断显现。它在实现公民民主权利、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升政府决策水平、形成高效监督合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网络舆论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受到法制环境、监督联动机制、利益集团、监督主体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效能的提升。因此,应该采取完善网络监督法制、构建监督联动机制、建立安全监管机制、扩大监督主体构成、克服非理性因素对监督效能的负面影响等措施,促进网络舆论监督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