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的朋友阿雯去年5月与其丈夫离婚,法院将他们3岁的女儿判归阿雯抚养教育,并判令她的丈夫小吴每月可探望孩子两次。最近两个月以来,小吴因生活压力等方面的原因,染上了毒瘾,一次在幼儿园探望孩子时毒瘾发作倒地乱滚,吓得孩子哇哇大哭,阿  相似文献   

2.
薛富国 《中国司法》2001,(10):68-68
2001年6月28日,是刑释人员刘文清一生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山东省兖州市司法局将他失散4年之久的女儿小娟子解救回家,身为刚从监狱刑释回家的人,还受到司法局领导和干警的如此关怀帮助,他非常感激。祸起萧墙 身陷囹圄那是1990年,刘文清在吉林省榆树市新立镇做蔬菜生意。当地一女子李春娥离婚后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与刘的摊位相邻,卖点杂货维持生计,只因女儿拖累生意不佳。刘文清时常送些新鲜蔬菜接济李,并经常帮她照看孩子,李十分感激。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刘对李由同情发展到相互爱慕,最终走到一起登记结婚。看着天真活泼招人…  相似文献   

3.
强一雨 《江淮法治》2013,(18):40-41
患了孤独症的孩子被称为"小雨人"。3岁的杭州女孩淼淼得了孤独症,被学校一次次劝退。2003年,淼淼的妈妈马琛卖了老家的房子,请了8位特教老师,给女儿办了一个人的"幼儿园"。3年后,女儿还是无法像正常孩子上小学,马琛又要把最后的家产——杭州一套房子卖掉,给女儿办小学,丈夫余长江不同意,这是给女儿留下的惟一家产。是留一套房子重要,还是让女儿学会生活自理,有一项生活技能重要?马琛"狠心"选择了后者。她的决定正确吗?  相似文献   

4.
“女儿还小,离婚时说好了每周我都能看女儿两次,他却不让我看!”她愤懑难平。 “正因为孩子小,像她这样的探视简直就是一种‘骚扰’.对女儿没有好处!”他同样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5.
潘家永 《江淮法治》2011,(10):56-56
编辑同志:我下夜班回家途中.发现一名6岁的女孩在哭泣.得知她自行外出迷了路.便陪同她在原地等候她父母来找。等了2个小时未见其父母.我就将其带回家住宿。第二天我就报告了派出所.民警进行登记后说由他们来负责寻找孩子的父母,并希望我继续帮忙照看。  相似文献   

6.
在秦岭南麓,汉水河畔、太极岛上有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她以60年的办园历史,60年的薪火相传,以投石探路的不断创新理念,用踏石留印的务实管理操作,让句阳本土文化润泽儿童心灵,让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书写孩子明媚的春天,她就是句阳县第一幼儿园.  相似文献   

7.
幽默大王     
那天,我一边照看女儿写作业,一 边和朋友闲聊:"你说现在的学校都在 教些什么?学校有数学课,回家要上奥 数班;学校有语文课,课余时间还要学 作文;学校的英语课不考试,老师就不 认真教,英语不补就不会;现在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人在日本,孩子的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自从有了孩子,原本教育这个离我们很遥远的话题迫切地摆上了日程。一位朋友的女儿和我女儿年纪相仿,还不到2岁,她  相似文献   

9.
选择就无悔     
李豫皖 《江淮法治》2014,(24):25-25
正最近有点忙,表妹咨询孩子选择上哪个幼儿园?孩子小姑忧心中考的女儿是否能上二中,不能又该选哪个中学?闺蜜在思量孩子到底是在上海上学好呢,还是索性回蚌上学?人生总是在选择。说起人的一生,还真是在不停地选择中度过。出生选择医院,医生;幼儿园选择公立、民办;上学选择软硬件过硬的;高中选择文理科;大学选择专业。好不容易上学这出戏唱完,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才真正粉墨登场!首先,要选择一份好工作,不都说先立业后成家么?其次,要选择一个好伴侣,古人云"种不好庄稼是一季子,找不好伴  相似文献   

10.
《这个孩子判归谁才合适》一文中的两种意见,我认为都不合适。应该用调解的方法说服那对老夫妇和小红,让他们结为一家,即小红做老夫妇的女儿,小红生的那个男孩,就是老夫妇的孙子,这样双方的利益都能兼顾了。那对老夫妇无生育,如判给他一个女儿,又有孙子,也许会很满意;对小红来说,她母子得到团圆,又同老夫妇结为一  相似文献   

11.
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一见到我,就小鸟般飞快地扑进了我的怀抱。 女儿用她的小嘴在我脸上狠狠地“啄”了一口,然后,歪着脑袋淘气地对我说:“爸爸,我爱你20次!”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3,(3):31-31
“我想。无论孩子和男人或者女人在一起,她始终是我的女儿,我就当家中多了一个女儿,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深圳首对公开恋情的女同性恋情侣于2013年1月4日大摆婚宴,并得到父母的祝福。其中一位女同性恋者的母亲如此表示。  相似文献   

13.
不占坑进不了名校 2012年2月13日,李女士到清华园教育给女儿燕燕报了"坑班".10天前,她参加了这家教育培训机构一堂有关"小升初"的公益讲座,随后决定接受老师建议,报名占坑. 燕燕今年读五年级,还有一年多时间便升入初中.对女儿寄予厚望的李女士说,她希望孩子能进入海淀辖区的市级示范中学.  相似文献   

14.
生命钻石     
我曾读到一个故事:美国一位母亲有两个孩子,其中小女儿特别可爱.有一天,8岁的小女儿给她讲了一件事.她说:"妈妈,我做了一个梦,我变成了一颗钻石,在手上不断发光,而且很漂亮.  相似文献   

15.
“我始终相信110会来救我的!”2006年12月25日,当人们沉浸于圣诞之夜的欢乐中时,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病房内,传来这句喊声。在这个寂静的深夜,萧雯(化名)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而坐在她身边紧握住她双手的母亲轻声安慰着女儿,“别怕,孩子,妈妈在呢!”边说边陪着女儿一起落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生活》2012,(18):45-45
2012年9月3日,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李先生将女儿顺利地送进幼儿园,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李先生的女儿今年3岁3个月。为了能让女儿进北京市第二幼儿园(简称二幼),李先生使出了浑身解数。今年元旦刚过,李先生一大早跑到二幼报名,直到8月中旬才接到被录取的通知。  相似文献   

17.
焦朝彪 《江淮法治》2014,(21):21-22
正9月开学时节,黄山市黄山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组织开展开学情况督查时,通过听取教育部门情况汇报、视察城区部分公办、民办幼儿园教学情况,认真了解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学前教育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在青青苗圃幼儿园,督查组和一位前来为孩子报名入学的家长交谈,在被问及对幼儿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时,这位家长说:"现在城区的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孩子能得到相同的教育,这解决  相似文献   

18.
海南,一片神奇的热土。然而,一年多未曾围绕一个孩子的不幸天析及其所在的幼儿园应否承担责任而引起的法律讼争与新闻风波,却使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在难耐的灼热之下,感到一阵莫名的激动和不解。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为什么会在几小时之内突然遭遇不幸?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应否承担责任?当然,这也是每一个读完本文的读者,都渴望得到的答案。海大幼儿园突然给孩子的父亲魏炬打来扩机称,小今没病了,速来接送医院治疗。母亲王建红赶到幼儿园时发现孩子病得不轻,便将孩子送进了医院。当晚,孩子不幸天折。1994年9月7日,…  相似文献   

19.
2009年4月27日中午,绵阳安县黄土镇江池村. 叶剑径直走进板房学校,在一间教室的窗外停下脚步探身望. 学校午休,教室里的孩子都在喧闹,只有一个小女孩在埋头写作业. "那个是我女儿,天呀,她居然在写作业."叶剑觉得,女儿也应该和别的孩子去玩儿.  相似文献   

20.
采访中,记者多次问自己:移民到底好不好?早在去年,因为要组域外栏目的稿件,记者就已经跟全家移民加拿大的小桔建立了联系。从她的文章中,从与她的聊天中,知道了那里环境优美,福利优厚。她有了自己的花园洋房,有了她想要的两个孩子。可是,她也真累呀,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还要做饭,打扫卫生,“幸好这里干净,屋子一个星期擦一次就可以了”,她乐观地说。我问她为什么不请个保姆或小时工,她说:“加拿大人工昂贵,只先生一人的工资每月刚好持平,哪有钱去雇人?”老二因为早产,总是生病,在一次检查中发现孩子严重缺铁,她自责不已。老大上幼儿园后也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