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4年 5月 8日,贺龙指挥红三军一举攻克川东南的彭水县城。在清查官吏中,红军战士从小学校的墙壁缝中捉到一个美国人——史敬信 (又名勒·史密斯 )。他出生美国,幼年时随父母来中国武汉传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已 21岁的他带着夫人安娜到彭水县传教,是当时在四川省各县传教的 20余名外国人中的一个。虽然已在彭水住了几年,但他在福音堂里深居简出,很少出门接触老百姓。当红军战士抓到“洋人”的消息传开后,从没见过“洋人”的红军战士一个个要去先睹为快,老百姓也都争先恐后去看“西洋镜”。一下把学校门堵得水泄不通,外面还…  相似文献   

2.
司徒雷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他父亲司徒尔是从美国来到中国的第一批传教士,1875年开始,他担任由他本人兴建的杭州基督教“天水堂”教堂的主持。1876年,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国杭州武林门内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团寓所,11岁时被送回美国,在弗吉尼亚州上学.大学毕业后的1905年又回到中国传教。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前 ,172 3年清朝政府曾经颁布禁止外国人在华传教和中国人信教的“禁教令” ,在此后 10 0多年间 ,仅有极少数的外国传教士在华秘密传教。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184 4年法国利用《中法黄浦条约》 ,强迫清政府废止“禁教令” ,使得外国的对华传教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法国同时向罗马教廷和清朝政府施压 ,顺利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保护”各国在华传教利益的特权 (史称“保教权”)。 19世纪末 ,因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法国又不得不放弃它的所胃“保教权”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8日是利玛窦第一次进北京的400周年纪念日。明年澳门即将回归,研究澳门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已经提上日程,而研究利玛窦的贡献,应是此项研究的一个切人点。基督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第一次传播在唐朝“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即627-649年。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从波斯到中国传教,被称为景教。第二次传播是景教在元朝(1271-1368)的复兴和罗马天主教来华的传教。其影响只在蒙古族当中,因此,它随着元朝的灭亡而消失。第三次是明清之际,16世纪末到1789年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第四次是1840年之后…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传教士为了在中国更有效地传播其宗教,主动吸收中国文化,积极学习汉语,并用中文进行创作,以其独特的传教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对其传教策略加以探究,总结其规律,以求对当代汉语国际推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韩国歌手申海哲在自己主持的节目中的言论在韩国引起了巨大争议:"问题在于顺利解决问题之后的事情。他们(人质)应该低着头回国。"有人因此批评申海哲"冷血",但更有相当数量的人支持申海哲,认为韩国新闻界在"看教会的脸色",没有如实报道这些人质去阿富汗的目的是进行传教活动。  相似文献   

7.
杨红林 《党员文摘》2007,(12):16-17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踏上了大明王朝的国土,在随后长达27年的传教生涯中,利玛窦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帝国充满了赞赏。他在《中国札记》中描述:“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衣食用品还是奇巧物与奢侈品,在这个王国的境内都有丰富的出产……”  相似文献   

8.
时下有一部分农村党员,与普通群众没什么两样,一天“仨饱一倒”混日子,整日随波逐流跟大帮儿;即使遇上原则问题,也决不站出来坚持原则,仍然是嗯嗯啊啊,混同于普通的老百姓。 某党员家中来了一伙“传教”的,大谈什么“生命粮”、“生命果”、“关天门”、“入天堂”之类乌七八糟的东西。把这个党员的老母亲和识不了几个字的妻子唬得一愣一愣的,全都被蒙得入了迷,并虔诚地提出要“入教”。而这名党员就在旁边,他并未站出来驳斥这伙人的谎  相似文献   

9.
黄毅  张鹏 《世纪桥》2007,(4):96-97
马礼逊是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的开山鼻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是最具影响的人物。鉴于中国实际情况的影响,他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儒家经典和介绍西学上,这一举动有利于“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应看到其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文幼章,原名詹姆斯·安迪考特,父亲是加拿 大传教士文焕章。他长大后仿效父亲,给自 己起了个儒雅的中国名字——文幼章。 1925年,文幼章被加拿大教会委任为传教士,从此开始了他在中国的传教活动。次年发生了“万县惨案”,他目睹了帝国主义“炮舰政策”给旧中国带  相似文献   

11.
正戊戌政变后的年,个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来到中国。此时,山东和直隶两地,已经闹起了义和团,但朝廷还在剿抚之间摇摆,没有拿定主意是否扶植义和团对付洋人。所以,在内藤所到之处,已经嗅到了排外的味道,但还没有遭遇危险。在华的洋人,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传教的传教。洋人的兵舰,在中国港口停泊,还不时  相似文献   

12.
张鸣 《廉政瞭望》2014,(5):49-49
戊戌政变后的一年,一个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来到中国。此时,山东和直隶两地,已经闹起了义和团。但朝廷还在剿抚之间摇摆,没有拿定主意是否扶植义和团对付洋人。所以,在内藤所到之处.已经嗅到了排外的味道,但还没有遭遇危险。在华的洋人,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传教的传教。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燕京大学,是美国基督教差会在中国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1916年成立,1929年迁入北京西郊海淀新址.司徒雷登是1919年1月底出任该校校长的.他根据教会差会、美国财团及个人意见,确定了“燕大”的办学方针:“燕在是整个传教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兴办是为了给教会人员的子女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为了给教会培养工作人员.这正是燕大能在中国土地上得以创办的唯一理由,也是它  相似文献   

14.
习骅 《党员文摘》2023,(6):57-58
一想起1813年秋天那件事,嘉庆皇帝就感到窝囊:他差一点就成了大清的末代皇帝,并且,各级官员早就知道要出事,却都像请客一样,把问题迎进了紫禁城。1812年一个宁静的仲夏夜,台湾知府汪楠,被淡水同知查廷华扰了美梦。原来,查廷华抓了一个传教的人。  相似文献   

15.
席三廷非法传教传谣骗群众黎城县东崖底镇政府原经营管理员、共产党员席三廷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自1995年3月参加非法宗教组织“全范围教会”以来,先后在2镇3村以开荒布道的形式进行非法聚会,散布谣言邪说,拉人入教,并以“信主能治病、免灾、平安”等谣言蛊惑人...  相似文献   

16.
“我想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这是本世纪20年代初,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时的远见卓识.1 1924年春,应中国大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翁由缅甸取道来华访问.一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位享誉全球的诗哲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说:“朋友们,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便象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到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 他还强调说:“我此番来到中国,并非是旅行家,为瞻仰风景而已;也并非是一个传教者,带些什么福音;只不过是为求道而来罢了,好象是个敬香人,来对中国文化界敬礼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最早在本世纪初由日文译成中文传入我国的.到了20年代,则被大量直接翻译介绍,他的作品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相似文献   

17.
老六月雪 《党课》2012,(4):105-109
利玛窦,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中国传教。其名按音译应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4):104-109
晚明时期,就在中国人孤芳自赏的时候,在欧洲,一种以开放进取、征服掠夺为特征的“新文明”正迅速崛起。葡萄牙航海家开通了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道,随后占领了印度的果阿。接着他们又以帮助明军剿灭海盗和行贿等手段,得到了中国澳门的“居住权”。于是,手擎十字架的传教士接踵而来,抱着“欧洲人至上主义”,叫嚣着“用武力强迫中国人改变信仰”,多次试图进入中国定居传教,但都碰壁而归。在他们看来,明帝国仍是一块顽石。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向来是超群出众和发挥神威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凸现得尤为显著。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制定了联合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发展对内、对外统一战线的政策。在这方面,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就留下了感人的故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朱德:回赠教士《什么是法西斯主义》,送给史迪威抗日相册抗日战争时期,大力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对外国教会组织、外国传教  相似文献   

20.
程旭光 《实践》2007,(9):45-46
美岱召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是由当时土默特部领主阿拉坦汗(即俺答汗)主持兴建的一座较典型的喇嘛庙,原名“寿灵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阿拉坦汗的孙子扯力克之妻五兰妣吉重修泰和门后改名为“灵觉寺”。1604年,西藏考虑内蒙古无高僧掌教,遣大喇嘛迈达里胡土克图(美岱召乎图克图)至内蒙古传教。两年后,五兰妣吉迎请迈达里抵“灵觉寺”宣教佛法。从此该寺称为“迈达里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