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党课》2012,(13):124-124
当年咸丰准备提拔一批官员,“拟于朝臣之中,简拔一二新进”。大臣穆彰阿摸准了咸丰脉搏,他推荐了曾国藩。曾国藩是谁?他有何德有何能?咸丰心里并不清楚,穆彰阿给的考察语是,曾国藩“遇事留心”。这让咸丰特别留了心,记了名字。穆彰阿推荐曾国藩没几天,咸丰下旨说,要考察人选,时间是某日某刻,地点是某栋某室。曾国藩整顿衣裳,装修脸面,提前半天儿前往等待。  相似文献   

2.
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一起被称为晚清“同治中兴”的四大名臣。彭玉麟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要”美名而著称于世。彭玉麟是湖南衡阳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一年,曾入石鼓书院读书。咸丰三年,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军创办湘军水师,在湖南广招奇士能人,彭玉麟遂以一介书生投入湘军水师,与千总杨载福各领一营。由于他智勇双全,在攻打田家镇、湖口等战役中屡立战功,便逐步擢升至水师统领,成为曾国藩湘军的一员骁将。  相似文献   

3.
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一起被称为晚清“同治中兴”的四大名臣。彭玉麟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要”美名而著称于世。彭玉麟是湖南衡阳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一年,曾入石鼓书院读书。咸丰三年,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军创办湘军水师,在湖南广招奇士能人,彭玉麟遂以一介书生投入湘军水师,与千总杨载福各领一营。由于他智勇双全,在攻打田家镇、湖口等战役中屡立战功,便逐步擢升至水师统领,成为曾国藩湘军的一员骁将。彭玉麟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其残酷镇压太平天国的行径显然应该谴责,但是其节操道德,尤…  相似文献   

4.
唐骏素有中国“打工皇帝”之称。从微软到盛大,再从盛大到新华都,他完成了职业生涯的“三级跳”。他每一次跳槽,对起跳时问、机会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每一次都能跳到一个更高的平台。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到了这位“打工皇帝”的跳槽秘诀。  相似文献   

5.
罗日荣 《前线》2014,(3):118-118
曾国藩与王阳明、孔子并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完人,曾国藩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了士大夫“三不朽”的人生追求。古人历来讲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是如何治家的?曾国藩虽忙于政事,但对治家也很上心,“尽得一分算一分”。关于如何治家,在《曾国藩家书》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如此看来,曾国藩治家之道的核心在这四字诀——和、孝、勤俭。  相似文献   

6.
永丰辣酱:皇室贡品美名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丰辣酱是双峰县的传统特色产品,历史十分悠久。据双峰县志记载,早在公元16世纪,明崇祯年间,双峰县城(原属湘乡)永丰镇一带就有人开始晒制永丰辣酱,以味鲜肉厚的灯笼辣椒为主要原料,先把小麦蒸煮、发酵、磨制、加盐调水,曝晒成酱。17世纪中期,蔡氏兄弟先后在永丰镇开设蔡广祥、蔡广益、蔡顺益三家酱园,以后相继有人开设生义兴、龙胜泰等10多家辣酱作坊,开始有规模地生产商品辣酱。清朝咸丰年间,永丰辣酱开始有了名气。相传湘军统帅曾国藩有一次将永丰辣酱这一家乡特产带到京城,进献给咸丰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的皇帝一尝这满有乡野风味的辣…  相似文献   

7.
《太平广记》中记载着这么一件事:武则天时期,朝廷严禁杀生,大臣们因此苦于吃不到荤腥。有一次,御使大夫娄师德奉命到陕西巡视时,地方官员设宴招待他。厨师先端上羊肉,娄师德见到便斥责道:“皇帝好德,下诏严禁杀生,你们为何杀羊 ?”厨师回答说:“豺咬杀羊。”娄师德听后自言自语:“豺真懂事 !”于是举筷便吃。一会儿,厨师又端上鱼。娄师德又问:“为何杀鱼 ?”厨师又回答:“豺咬杀鱼。”娄师德听后便骂道:“笨蛋 !何不说獭 ?”厨师忙改口:“獭咬杀鱼。”于是,娄师德又心安理得地吃起鱼来。   在现实生活中,娄师德式的…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相人”的功夫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素负盛名。 一次,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李鸿章推荐了3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微笑着放下学生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到府邸,家人立刻迎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来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很长时间了。曾国藩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9.
★道光皇帝晚年,以文宗(咸丰)长且贤,恭亲王奕明而敏。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道光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道光皇帝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遂密定储于文宗。论者以为可  相似文献   

10.
清代嘉庆十矩,四川总督勒保觐见皇帝。在君臣闲聊盼时候;皇帝问他:“以你历任督抚的经验,觉得在官员中间哪一类人最占便宜?”勒保回答说:“会说话的人最占便宜。”皇帝赞同道:“是啊。能干的人,因为善于说话而显得更加能干;不能干的人,也因为善于说话,使自己的毛病得到遮盖。”  相似文献   

11.
赵仕方 《当代贵州》2013,(27):58-58
看完《曾国藩全集》,我想至少有三方面应该向他学习。 首先是生活情趣。文中有个章节,讲到曾国藩与朋友吟诗作乐,要求每人扮演东坡、佛印、秦观和黄州太守中一个角色,先举一件落地无声之物,接着说出两个古人,一问一答,讲出一件事,答句必须是现成的两句作归结的诗句。先是“东坡”:笔毫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仲问鲍叔,因何不种竹?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60年代,在曾国藩的主持下,中国开始了留学教育。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统帅,也是洋务运动的奠基人。在与太平天国的厮杀中,他亲眼目睹了西洋落地开花炮的威力,不禁感到惊心动魄,由此产生了一种民族危亡的忧患意识。当英法联军凭借他们的新式武器纵横中原,直捣京师,而“天朝上国”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抵御时,曾国藩更是难以成眠。他自己在日记中写道,“四更成眠,五更复醒”。正是这种民族危机感,促使他首先倡办洋务,拜强敌为师,借法自强。1862年,曾国藩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军事工场安庆内军械所,开始了“师夷长技”的…  相似文献   

13.
何穰 《新湘评论》2005,(3):64-64
《读书镜》载,宋太祖一日罢朝,俯首不言,内侍王继恩问故。上曰:“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故不乐了。”象宋太祖这样的皇帝“偶有误失”,竟然怕“史官书之”,令人感慨。  相似文献   

14.
黄启国 《廉政瞭望》2013,(20):72-72
孟浩然游京师,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诏出,问其诗。然自诵,至“不才明主弃”,帝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这则附录很有意思,孟浩然作为唐代的大诗人,一生没能做官。王维本来想推荐一下,可是偏偏孟浩然在皇帝大人面前因为一句“不才明主弃”,反而得罪了皇帝,结果当官无望。  相似文献   

15.
由﹃食而去稗﹄与﹃一钱免官﹄想到的赵光辉近代思想家易宗在《新世说》中讲了一则佚事,说曾国藩驻军安阳时,一个亲戚从乡村来投奔,此人“行事萧然,衣服朴素,对人沉默不能言”,颇得曾国藩所爱。曾国藩打算为他谋一份差事。某天他们一起吃饭,恰巧饭里有稗子,这亲...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文汇》2014,(2):8-8
春节期间.辽宁省开原市委组织部深人开展了“暖心七日行”活动,全体组丁干部用一周时间,以“望、闻、问、切”的形式深入基层体民情、察民意、解民忧。“望”即“沉下身子,走一走”.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探望帮扶。“闻”即“虚心请教,听一听”,深入旗层,倾听百姓呼声.  相似文献   

17.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18.
老六月雪 《党课》2010,(16):112-115
在皇帝身边混事由,你必须学会一种本事,或者说只需有一种本事:会说话。 在人生必须具备的诸般技能中,“会说话”是比较难的,因为“会”的标准是既让听者觉得你的话十分受用,还得让他听着舒服。这标准很简单,却简单得令人大肠九曲、小肠千廻,心思用尽,也难得要领。  相似文献   

19.
小说︽曾国藩︾及其作者潘荻《曾国藩》一鸣惊人近年来,117万字的长篇小说《曾国藩》悄悄进入了我国千家万户。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士,几乎都向自己的亲友们推荐:“《曾国藩》值得一读。”据国内外报刊报道:中央一位领导同志视察长沙时,湖南省委书记也向他赠书、推荐...  相似文献   

20.
快乐大叔 《党课》2008,(9):102-104
咱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正儿八经的皇帝前后出了好几百个,这些年咱们的荧屏上面和皇帝有关的宫廷戏也着实拍了不少。清朝的皇帝快拍完了,明朝的皇帝也紧随其后。不过,快乐大叔喜好历史,相关的书籍也看了不少,觉得在明清两朝的皇帝中,最“有意思”、最具“娱乐精神”、最具“叛逆”思想的皇帝恐怕非明朝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莫属了,只是不知为啥却一直没有影视界人士拿他来“戏说”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