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政文化是提升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因素。在行政文化视阈下审视政府执行力弱化的原因有四个方面:管理理念使得政府执行理念错位;形式主义的作风和习惯使得政府执行低效率;"官本位"思想使得监督和问责难以落实;封闭和保守思想使得执行缺乏创新。构建提升政府执行力的行政文化就应该建设"以民为本"、"法治型"和"高效型"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2.
"诚信行政"既是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行动,同时也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 价值判断,使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诚信行政"应包括政府诚实的动 机、忠诚的行动、公众的信任、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的信息、国家公务员良好的品德等方面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
"心理契约"在行政文化建设中有可适性."心理契约"的无形约束功能对行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行政文化建设中构建"心理契约",要注意从动力点、着力点、基点、落脚点努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完全突破原有困境的束缚并陷入了改革的"怪圈",集中体现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失衡导致的后发劣势。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转型与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将逐渐向加强行政文化建设靠近,具有文化形态的行政价值与理念的提出,构成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行政文化建设作为深化与转型的突破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实现自身转型:既要重视行政文化建设,将其作为未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向;又要重视行政制度建设与行政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以行政文化建设引导和规制行政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我国特殊的行政文化,进而也造就了我国根深蒂固的官僚制行政。事实证明,每一次行政理论范式的变迁都是与行政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因此,要变革官僚制行政就必须在行政文化上寻求"哥白尼革命式"的转折点,这是解决我国行政理论和行政实践中根本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政府的管理活动与行政文化的变革和创新必须都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效能型、德治型、开放型、创新型、现代型、务实型、民主型、公平型行政文化,着重树立崭新的政府形象,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行政价值观乃公共行政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价值观是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 ,行政价值观是公共行政之“魂”。这是因为 :从行政主体角度看 ,行政价值观是根据性的 ;从行政管理过程看 ,行政价值观是引导性的 ;从行政文化环境看 ,行政价值观是统摄性的。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进程中,为官不为等行政不作为现象频频抬头。为进一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从行政文化角度探讨为官不为的表现类型,为官不为的行政心理,社会文化成因及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塑造行政文化战略,力促新时期"为官有为"就要强化公共精神文化、行政制度文化、行政执行文化和行政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政府的性质有执行性也有行政性。二者的区别是,执行机关和行政机关存在于不同的关系之中,"执行"体现的是从属性,其管理性较少,责任相对明确;"行政"体现的是相对独立性,其内容主要是管理,责任相对模糊。政府的执行权与法院的司法权也有不同,表现在是否与诉讼案件有关,是否只是执行议会的法律,是否只是执行行政法律等,这不同于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区别。政府集行政权与执行权于一身,互相渗透,交错行使。  相似文献   

10.
公务人员作为公共利益的承担者和维护者,其行政人格主要表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和道德素养,以及为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当前,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宗旨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为目标,注重行政人格的提炼.  相似文献   

11.
<正>"行政主体"按字面理解就是"实施行政的主体"。[1]在日本行政法学上,既有将其作为行政组织法上基础概念而强调其重要性的观点,[2]也有对其有用性表示怀疑,拒绝认可其意义的观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开创了"大众网络文化的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对传统行政权运用方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对传统行政法制的变革提出了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变革传统行政权运用方式,重视行政软权力的运用。从行政法治的分析架构出发,信息技术条件下行政软权力的运用,不仅需要行政决策方式和行政法主体互动模式的转变,更需要行政软权力资源的变迁和行政法律制度规范的相应改变,以实现"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与"对行政权的控制"之间的平衡,建立一个符合信息社会化和行政法治要求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软环境,是行政管理的灵魂。一定的制度必然会有一定的文化与之相伴,一定的文化也总与一定的制度相适应。对我国的行政文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尝试性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讨论我国行政文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对构建服务型政府,创新管理体制是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和政治模式中,"礼"和"乐"有着显著的地位和强烈的影响力。中国古代的政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礼乐政治"。在这种政治中的"行政",也许可以叫做"礼乐行政"。这种"礼乐型"的政治与行政中的礼乐,实质上可以视为政治或行政的"法定程序"或习惯程序。因此,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和行政的礼乐特征或属性,实即认识中国古代法制的特殊意义上的"程序"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命令一执行”模式,“商量行政”是指行政上级和行政下级之间,行政者和行政对象之间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决定行政任务的内容甚至行政处理、处罚的程度和方式。这种模式与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关系、圈子、权谋、潜规则、和等因素有关,表现了我国具体行政方式的特色。这就启示我们,理解和借鉴一国的行政必须注意一国的行政文化,我国传统行政文化以其极强的稳定性、延续性和渗透力影响着当下的行政,需要在认识、理解的前提下做改进行政文化的持久努力。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文化对公共行政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行为是受行政文化的制约及决定的,行政文化对公共行政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行政文化的培养与塑造就是要确立行政文化的积极性方面,消除行政文化负面的影响。这就要不断推进行政文化创新,树立服务行政文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潮流。这给我国行政文化重构提出了全新课题。观念性行政文化以其行政信念、行政意识、行政价值、规范性行政文化以其行政原则、行政习惯、行政制度、物质性行政文化以其行政设施、行政环境、行政技术手段浸淫和塑造行政主体。在外来文化输入、渗透、交流、碰撞、控制、融合面前,我国行政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行政文化重构既是及时更新观念、确立公平规范,把外部压力转为内部发展的动力,也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重新构筑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契机,又是全面提升政府能力、提高行政主体素质,早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全面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不断增强司法行政队伍拒腐防变的能力等方面,切实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推进行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要求,在推进行政观念文化建设上,要努力实现由管理行政理念向服务行政理念的转变,由行使权力理念向履行责任理念的转变,由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转变,由夹带追求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理念向纯粹追求公共利益理念的转变;在推进行政制度文化建设上,要突出抓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廉洁从政制度;在推进行政行为文化建设上,要进一步厘清职能职责、加强行政文化教育、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公园管理机构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不能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婚纱照收费"的主要部分不是服务性或经营性收费,而属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依法规范;各地公园自行制定"婚纱照收费"标准和收费,构成违法收费;地方物价部门默认甚至支持这种收费行为,涉嫌违法行政或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