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健全人格及其社会化关系的基础上 ,阐明了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最后还对建立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所涉及的两个重要方面———理性教育观和科学教育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三大社会关系(即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中,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当前青少年期亲子关系总体良好,但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亲代对子代学习的关注状况、亲子互动的频度和范围,以及亲代对子代的评价和期望等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要想更好地优化亲子关系,还须增进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互理解。从双向互动的层面讲,亲代应不断完善自身并适应子代的变化,改变沟通方式,以及合理地调整对子代的期望值和评价标准;而子代则应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最富有感情色彩的社会初级群体,是人与社会关系的桥梁。家庭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首属环境,其重要性、基础性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4.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运用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合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期亲子关系冲突与亲合并存,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与父母间的冲突在减少,与父母间的亲合在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对“流动”与“留守”子女亲子关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总体上看,两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正常的和良好的,从两类家庭亲子关系的比较来看,“流动子女”亲子关系要比“留守子女”亲子关系和谐.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两类子女亲子关系起作用的多数变量在影响性质和程度上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两类子女亲子关系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多于相异生.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行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探讨家庭结构完整性与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2013—2014学年以及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为基础,基于OLS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生活在结构缺失家庭中的农村青少年相比,结构完整家庭中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发生率显著较低;家庭结构通过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两条亲子关系路径来影响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发展状况;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父母监督以及父母对子女的信心等亲子互动显著正相关,而与家庭经济状况并无显著相关。这一结果揭示了亲子互动的重要意义,从微观的为人父母层面和宏观的公共政策层面都对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常态化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导致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从而使中国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隔代直系家庭现象越来越普遍。研究表明,家庭结构会对亲子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疏离或亲近的程度可能不一样。本研究借助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考察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影响,从青少年与父母的亲近程度、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青少年与父母交往的频率三个维度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亲子关系的差异,检验家庭结构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并作出解释。研究发现,目前,14岁左右的青少年家庭大多数亲子沟通较为缺乏,但亲子关系总体较为亲近,且“和妈妈的关系”明显好于“和爸爸的关系”。在经济条件好父母职业地位较高的家庭中,青少年和父母亲子关系疏离较轻,亲子关系较为亲近,呈现出良性发展的特点;亲子关系疏离现象比较频发在夫妻分居、夫妻冲突激化和单亲家庭中。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家庭结构会影响青少年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结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消减青少年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疏离。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通过对以往理论的梳理与思考,结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学角度深入剖析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群众路线与"三型"政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群众路线为"三型"政党建设提供重要法宝,"三型"政党建设为群众路线的贯彻提供重要支撑。因此,我们要用"三型"政党建设促进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0.
郭喨 《传承》2010,(36):146-147
现代通讯技术对我们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无疑也对亲子关系良性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其带来的信息/技术鸿沟的出现,随之在亲代呈现的技术焦虑和在子代呈现的信息迷失,导致亲子关系健康发展更加严峻。为此,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刘庆 《青年探索》2022,(6):52-61
后独生子女时代,受生育政策、生育意愿、传统生育伦理责任等因素的影响,客观上形成了许多高龄产子家庭,其家庭内部子代之间的同胞关系也面临新的挑战。“同胞隔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学术建构,其本质在于兄弟姐妹之间心理年龄和社会时代的断层,存在的基础是较大的生理年龄差别。同时,作为传统“代沟”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同胞隔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形成机制原因包括:高龄产妇生育意愿提高、“一孩”意愿改向、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维护家庭内部和谐、减轻子代赡养父母压力。在高龄产子家庭中出生间隔较长的同胞间不仅会产生情感隔阂、心理障碍、时代断层、社会化差异,而且会对旧有的家庭结构、家庭养育模式以及家庭关系带来新的变动和调适。本文希望为“三孩”政策下中国社会家庭研究有所助益,开启重新构筑“多子女”新家庭理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邱文蔚 《中州统战》2001,(12):26-26
我原是安阳市二中的一位教师,1992年3月,市民革换届,我当选为主委。2001年7月,我被推举为名誉主委,从一线退到了二线。教书是我所长,做党派行政工作是我所短,担任民革市委领导职务后,如何补己之短,胜任工作,就成了我时常挂心的问题。通过近10年的实践,我有以下体会和感受。以同志们之长补我之短。中共安阳市委和民革省委为我市民革配备了一个好班子。班子成员思考问题,决定行动,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互相支持,同心协力,确实做到了两个不辜负:一是不辜负中共安阳市委、民革河南省委的关怀与委托;二是不辜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电脑和网络在中国家庭的普及,青少年上网问题成为家庭、学校及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之一。有的青少年能够健康地使用网络并从中受益,而有的却陷入到所谓的网瘾之中不能自拔。本研究以正常青少年和成瘾青少年两个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家庭社会资本理论为框架,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探究,剖析家庭对于青少年网络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论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跃玲 《求索》2005,(7):122-123
管理创新的提法虽然产生在技术创新之后,但管理创新的呼声日益高涨,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日益为人们所认知。过去那种重技术创新轻管理创新的倾向已逐步得到纠正。管理创新之所以能够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就在于:一个效率较高的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活动,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经济增长。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管理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5.
任文 《公安教育》2003,(5):43-45
与西方比较,中国警察拥有广泛而强大的权力,兼具司法和行政双重功能,不仅在司法程序中与检、法各司其职,拥有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的权力,还有治安、交通等行政管理权力,拥有对类似西方违警罪或轻罪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交通违章行为等的行政处罚权,是我国主要的法律实施机关。法学界主张限制并适当减弱警察权,这反映了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人们对警察存有戒心,担心它走向民主与自由的反面。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所言:“可以肯定的是,老百姓对公安等执法机构的权力与义务不对称是有怨言的。我们的社会要法制化,就必须使…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四川省某中学一位善良的食堂师傅张明星,在每月只有500元退休金的情况下,6年来无偿资助77个贫困学生考进大学。然而受过资助的77名贫困学生在上了大学后j殳有一人以任何方式对老人表达过自己  相似文献   

17.
18.
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总是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相关。一方面,文化多元性是人们在生态多样性的环境下适应性反应的产物;另一方面,在趋同的生境状况下,由于生产力低下和外来文化影响等原因,多元的民族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又呈现出同一性特征。乡土传统文化模式的重构推动着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民主”三题——从奥本海默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民主,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自“五四”以降将近80年来无数希冀中国富强的志士仁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科学与民主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则似乎除了依稀见过若干大而空泛的表述处,脑海中却不甚了了。近来在阅读R·奥本海默的演讲集Uncommonsens...  相似文献   

20.
据《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载:一天,孙权召吕蒙议事,发觉他才识欠佳,于是劝他读书。吕蒙却以“在军中常苦多务”为由,说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你们事多,若不好学,岂不更难胜任?当即开列了一串书目,如《孙子兵法》、《六韬》、《左传》等,限期读完。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发奋苦读,笃志不倦,终成文武全才的将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