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蓓 《人大建设》2012,(12):13-13
陕县,古称陕州,周公、召公以陕塬为界,分陕而治,故名。“陕,隘也。”陕县位于崤山峰岭的环抱之中,“据关河之肘腋,扼四方之噤要”,是豫西和渭河平原间的咽喉。陕县地势为南高北低,东峻西坦,地貌基本以塬区和山区为主。这里位于滚滚黄河的中游南岸、陕晋豫交界的金三角处。如今,34万陕县儿女正在这片崤函大地上绘制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2.
迈出踏实的脚步记陕县党外副县长姚龙尚润泽邓清李文霞滔滔黄河,蕴育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陕县,自古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陕县人民争相传诵党外副县长姚龙的动人事迹。3月9日,河南省委组织部发出“向下派干部姚龙学习”的号召。英雄在这里诞生199...  相似文献   

3.
《协商论坛》2008,(7):57-57
海联成品油零售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7年,现拥有209国道加油站、崤山路加油站、贺家庄快速通道加油站、陕县商贸城、陕县加油站、三门峡海联广告有限公司等企业。  相似文献   

4.
一是根据陕县实际,成立了陕县“清洁家园行动”领导小组,印制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的实施方案。各乡镇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该项活动取得实效。二是强化目标管理,认真组织实施。县里确定了37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分别结对帮扶23个村,帮扶单位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协调各村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帮助完善村卫生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创评活动。  相似文献   

5.
工作狂姚龙———访陕县党外副县长姚龙□本刊记者常红晓在陕县,一提起党外副县长姚龙,许多人准会说:“姚县长有能耐,最平易近人。”今年四十有四的姚龙站到你面前,稍胖的身材,满脸红光,炯炯的眼神,直盯着你,他对你说:“我这个人,没活干着急,有活干更着急。我...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陕县人民政府驻地由三门峡市区迁往大营镇的请示》(豫政文[1997]72号)和有关补充报告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陕县人民政府驻地由三门峡市区迁至陕县大营镇。搬迁所需经费由你省自行解决。  相似文献   

7.
近日,河南省陕县创建“农村信用工程”现场会在西张村镇召开,拉开了该县今年 信用工程创建工作的帷幕。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关乎国本,文明关乎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首次归纳提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1]。这不仅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本真与独特所作出的重大结论,而且科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与伟大。立足百年变局、放眼战略全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自觉赓续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9.
姜义华 《人民论坛》2023,(1):100-103
人文化成的核心思想,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深深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演化为人们普遍性思维和生活习俗,成为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无可置疑的应有之义。正是中华文明“人文化成”如此深厚的沃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在中国人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极大地激活了中华文明之魂。  相似文献   

10.
崔乃文 《人民论坛》2023,(20):104-106
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长期交往,并在兼容并包、交流互鉴中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样态。中华文明也在器物、技艺、制度、思想等层面影响和促进其他文明及人类文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表明,文明交流互鉴使各文明在交往中增强对自身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认识;增进相互间理解、尊重、友好,助力维护世界和平;各文明间相互借鉴,互为启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华清 《当代广西》2010,(18):54-55
中国传统史学多认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华夏,是中华文明肇源所在。60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已充分证明,如今的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和东北、西北、西南,以及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无可置疑地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也展现了中华文明源头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西方历史哲学的方法论谬误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朱红文一中华文明的“他者”形象在中西两大文明的关系上,中华文明一直处于被认识的地位。中华文明作为西方文明之外的“他者”、“非我”,其形象折射着西方人的幻念和贪欲,也反映了西方文明理论的理性主义偏执和片面性。西方...  相似文献   

13.
华侨华人,璀璨星群,是中华文明这颗巨大恒星热力四射、洒落在世界各地的发光体。 华侨华人,友善桥梁,连接着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和谐发展的通衢。  相似文献   

14.
求实创新的陕县教委  相似文献   

15.
近日,河南三门峡市陕县法院判决一起造成3死2伤的交通肇事案件。在受害人家属没有得到任何赔偿的情况下,陕县法院以"被告人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为由,对肇事司机"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当事副庭长称自己当时"眼睛花",才将案件判错了。  相似文献   

16.
寻亲访友     
郑佩芬、秦致忠寻母刘富珍、秦王氏父秦毓顺秦毓顺(德顺、立顺),九十岁,河南濬县人;秦王氏,八十二岁,天津人;刘富珍,六十八岁,汉口人,一九五三年前在香港曾有家信寄回。望知其下落者函告:河南焦作市花园北街二五八号秦致忠、郑佩芬。王克忍寻兄王毅远王毅远(连仓),六十岁,河南陕县人,原在国立十中上学,后南迁,曾从香港来信。望知情者函告:河南陕县强村王克忍。刘元卿寻兄刘元将刘元将,六十二岁,河南陕县人,原在国民党空军做事,曾从巴黎来过信,后失联系。望知情者函告:河南陕县张村高中刘元卿。  相似文献   

17.
李虎群 《人民论坛》2022,(6):117-1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论述,指引我们看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文明史意义,现代性地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根”和“魂”,为新时代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的根本精神指明了方向。一是中华文明的生命观和历史追求;二是中华文明的学习精神和融合能力;三是中华文明的义勇精神和群体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准确领会中华文明的“根”和“魂”,才能真切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对于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伟大意义,并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倪素香 《人民论坛》2023,(7):101-103
中华文明高度凝结和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宝库和精神动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及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既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创新路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文明国家。文明国家是中华国家范式的本体性表达和精准性描绘。中华文明国家强调,中华国家乃是国家形态、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同构。国家形态是中华文明国家的政治外壳,它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提供遮风避雨的防护。中华民族是中华文明国家的结构性肉身,它是支撑中华国家和建构中华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则是中华文明国家的精神底蕴,它为中华国家提供安身立命的价值体系,并定义中华民族。正是中华文明的浸润,中华文明国家才形成人民立场的伦理底蕴、刚健有为的精神品格、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与协和万邦的天下情怀。  相似文献   

20.
周丽 《理论月刊》2023,(8):103-109
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是将中国传统村落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现象与内涵是其旅游文化的基础。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呈现,是对内连接中华文明古今对话,对外建构国家形象、文明互鉴的传播主体。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的传播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消费、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意义重大,它是中国文明大国、东方大国形象的根源,在国家层面进行形象塑造与价值传播至关重要。在具体路径上,需要整合差异化资源,建构村落多维故事体系,整合多元传播路径,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村落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