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文彩 《学理论》2013,(18):212-213
女性的身体解放是中国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天足运动"到"天乳运动",现代女性的解放以身体为出发点,逐步走向自由。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提倡、精英知识分子在报纸等媒介上的鼓吹为女性解放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精英阶层的启蒙观念有一个大众化的过程,女性身体解放的观念是从国家或精英层面逐渐流向大众层面的。商业广告作为大众媒介,在逐利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女性解放观念——尤其是女性身体解放观念——的世俗化与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民社会和性别意识的发展,女性参与社区治理的价值体系也在逐步形成,并对社会、社区和家庭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女性NPO的社区参与有其特殊的运作机制,在自我意识与能力、资源支撑、制度保障、社区认同等层面,影响着社区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女性NPO参与社区的组织化意识和能力是实现女性价值的前提,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女性NPO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在于:完善政策与法律支撑体系;有序与渐进——女性NPO参与社区的实现路径;互动与合作——女性NPO获取社区认同的策略;充分发掘女性NPO的精英潜力;以组织绩效作为对女性NPO提供支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往往被物化、被表现为男性视觉欲望的客体、被表现为私人领域主角,或者被定为弱者等等,这些女性形象是社会刻板印象的反映,也折射出业界和受众社会性别意识的普遍缺失。探讨这种现象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对策,有助于树立平等的性别意识,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有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4.
元明清文学中女性的觉醒是普遍而深刻的.在这一漫长历程中,戏曲作品人物崔莺莺、杜丽娘、李香君三位女性爱情观的变化体现了女性觉醒的三个阶段,从她们各自阶段的个性意识出发,勾勒出女性觉醒的总体轮廓是递进发展,并逐步实现了女性的主体价值.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5.
姚敏  刘玉 《学理论》2013,(29):228-230
清代为黑龙江移民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探讨黑龙江移民或流寓人口等问题时,广大流寓女性却被冷落一隅。从人物、婚姻、礼教观念、生活等方面对清代黑龙江流寓女性试做考察,得出清末民初,在民主解放的浪潮影响下,一些知识女性开始谋求社会角色的自我转变,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紧紧围绕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和性别意识理论,对城镇失业女性的社会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城镇失业女性的社会心理需求,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寻找改变失业女性弱势地位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精英的正常合理流动是维持社会稳定、消除社会紧张的必要机制.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精英漉动机制.自中国进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以来,精英地位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体制内的流动,更多的是从市场获得,表现为从"血统原则"转向"成就原则"、从国家选择趋向社会选择、从一元模式趋向多元路径的流动模式.转型期间我国精英流动机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应从制度上创新以促进精英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2)
女性一直是不同时代文化地图的炫目风景,因为性别政治不断对其进行着身份的建构。在民族国家话语场中,女性是一种什么样的身姿?拟以孙犁、丁玲作品中的风景为索引,去分析女性性别身份的形成。即女性总是呼应着民族国家话语的召唤而诞生,或者回归家庭支柱角色,或者像男人一样辗转各色战场。但不论如何选择,形而下的身体总是性别政治角逐的关键,它映照出女性性别建构过程中难以被文化、政治、道德等消融的自然人性的一面,女性永远在寻找自我的路上。  相似文献   

9.
和平是人类最基本也最根本的诉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和平"内涵的理解已从狭义的反对战争扩展到广义的消除各种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诺贝尔和平奖作为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和平奖项,是国际社会认识"和平"理念的一个风向标。在诺贝尔和平奖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上,总共已产生16位女性获奖者,这些女性获奖者在分布地域和身份背景上都在不断拓展,她们是女性影响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缩影,对于重新审视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内涵、重新定位女性在世界和平中的贡献、推动国际和平运动的进行、促进女性和平研究的发展以及彰显国际社会基本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巍 《学理论》2013,(17):223-225
民国初年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阶段,南京临时政府积极倡导革除社会陋习,改变生活习惯,对当时良好的社会风尚起到了引导作用。民初,东北地区亦受到文明之风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然而,对于处于社会下层的东北普通女性来说,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缺乏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薄弱,其生存状况与现代文明几乎绝缘,仍然在生死线上挣扎徘徊。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一起交通事故的调解为例,探析乡村社会公平建构的模式:法律条文提供"剧本",宗族势力是"舞台",而精英人物则是舞台上的"主角"。这种模式强调规则、结构与行动者的相互作用和互动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丁玲和简·奥斯丁是中国和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突破了各自国度已往从男性视角叙写女性生活、命运的传统,从女性视角用女性独特笔法塑造了一系列反叛传统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尽管都以勇敢反抗男权社会为其主要性格特点,但在反叛的强度和方式等方面却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实质上是两位女作家本身女性意识差异的投影,其深层原因在于作家所处的社会及家庭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姚敏 《学理论》2013,(14):228-230
近二十余年来清代知识女性研究成果丰硕,大陆学者从专题研究、人物研究、地域性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港台地区和国外学者的研究用力颇深,但目前的研究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人物个案研究极其匮乏,少数民族、文学领域之外的知识女性群体研究尚需深入。地域性研究不均衡,多聚焦江南,对东北、西北、西南、中部地区知识女性关注不够。研究视角较窄,多从文学赏析角度研究,史学视角下的研究不足,缺少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2 0 0 1下半年和 2 0 0 2上半年全国各大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的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a.电视广告中的大多数女性形象依然是传统女性的形象 ;b .广告中 2 / 3的女性形象是与广告产品有关的 ,1 0 %的女性是”装饰性”形象 ;c.广告中的女性身体外表属”性吸引”的占 4 2 .4 % ,属”非性吸引”的占 57.6 % ;d .性别歧视水平在女性形象—广告产品的关系类型上没有显著差异 ;e.广告中的性别歧视与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身体外表有关。另外 ,独立女性的形象在广告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展现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对我国女性就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失业率及失业面增大就业不稳定性提高心理压力增大等;从企业、行业和个人三方面进对之作了简要分析,并以女性福利视角,从职业培训、灵活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展开了女性稳定就业路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付佳琪 《学理论》2014,(3):144-145
辛亥革命时期先进女性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转变,女性突破了维新时期女性角色的定位,有了质的变化,从而迈入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并为五四时期女性角色的进一步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应看到,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国由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社会转型的长期性决定了女性角色现代化的长期性,女性新的角色定位并不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7.
调查女性弱势群体对社会支持网络的主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女性弱势群体的现实诉求后发现,社会支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建构分层互补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农村女性社会政策存在着不足之处:社会性别意识的匮乏;政策具体实施的虚化;城乡女性政策差距过大化。国家有必要从战略层面上考虑和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女性劳动力就业:特征、问题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的就业歧视,有其客观性.从劳动力参与的生命周期看,女性劳动参与率呈M型;家庭中男性户主就业,对妻子就业有很大的影响;男女劳动效率也存在差异.而男女性别差异、女性所承担的生养责任、我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等现实,使中国女性在经济转轨中面对市场的冲击更大.促进女性的公平就业,可以通过法律保证市场公平竞争,使女性有公平的就业机会;健全女性社会保障,提高女性的生活水平;鼓励各种就业方式,使女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企业及社会公众平等就业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4)
关于女性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研究,已经受到众多学者及其他人士的关注。女性是否能够被社会的其他群体所尊重以及能否享受到其应有的平等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权,不但关系到家庭的和谐稳定,而且与全社会的幸福度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都离不开女性合理的社会地位的作用。本文通过一个全新的角度,即城镇和农村女性地位的差异对比,来证明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但同时也说明女性地位的提高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