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善光 《中国监察》2013,(19):40-41
实践表明,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不能坐而论道,必须选好载体、找准抓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积小胜为大胜。  相似文献   

2.
密切联系群众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当前中国正处于重大历史机遇时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面临一些新的历史变化。本文阐述了当前密切联系群众的现实需要和实际意义,并根据客观环境的新变化提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路径实施思路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郭海艳 《政府法制》2014,(24):56-56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山西省长子县科技局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借助“四下四查四服务”这一活动载体,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  相似文献   

4.
彭朝晖 《江淮法治》2013,(23):28-28
宿松县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组织人大代表闭会期间认真履职,激发各级人大代表情系群众,为民奉献,较好地展现了“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风采.代表小组活动丰富多彩组建代表小组并健全制度,是推动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经常化、规范化的途径之一.宿松县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县实际,将该县的50名安庆市人大代表按照行业划分为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3个代表小组.县乡人大代表按照便于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一般以村、社区为单位,采取混合编组的方式建立了代表小组,基本形成了上下协调、纵横联系、条块结合的代表活动网络,为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标志着我国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日月经天,星移斗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走过整整60个春秋。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国家的权力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  相似文献   

6.
王浩 《法治与社会》2010,(10):24-24
近日在宁海,有网民要求宁海县人大常委会公布县人大代表的工作电话与工作地址,结果,遭到了拒绝。“如果把人大代表的电话公布出来,代表们是否会不堪烦恼?人大代表的工作单位,岂不成了一个个信访局?”宁海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华飞回应说。然而,在数千里外的云南昆明,人大代表的电话和地址却不是隐私。两年前,在《昆明日报》上,昆明市人大就把包括主任、副主任在内所有市人大代表的电话公布出来。事实证明,昆明“公布电话”两年正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通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一篇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献。特别是讲话通篇贯穿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试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规范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选某一法律关系的准据法时,综合分析与该法律有关的各种因素,确定一个地方(或国家)与案件的事实和当事人有最密切的联系,就以该地方(或国家)的法律为法律关系的准据法。它产生于冲突法学界批判传统的冲突规范之时,产生于司法实践。它是冲突法领域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在当前国际范围内的冲突立法中,这一原则被看作一项选择法律的指导性原则的表现越来越突出,然而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理解并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恰当地确立其在冲突法中的地位,并使其规范化。本文作者对这些问题作了较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试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利弊得失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回顾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发展历程,在充分肯定其卓越贡献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初步分析了其主要的局限性:⑴灵活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但有导致过分随意的危险;⑵它是英美法系立法与司法制度的产物,如何与大陆法系传统相融合,尚需深入探索;⑶其适用中对政府利益的强调往往减损其效果;⑷立法上尚需明确最密切联系,是指与国家的联系,还是指与法律的联系。因此,国际私法在21世纪重新定位与功能转换的要求,必然涉及对这一原则的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0.
"密切联系群众很容易走过场。"广州市长陈建华说,一说密切联系群众,就有领导带人到五保户、贫困户去慰问,"弄袋大米、两瓶油、一床棉被,去走一走,看一看。""这基本上可以说是形式主义。"首先必须厘清的是,广州市长陈建华称"慰问送米送油基本上是形式主义",并非是否定走访慰问贫困群众的做法,而是提醒领导干部不要把走访慰问当做一种"形式"去走,更不能走过形式后便不闻不问了。事实上,各级各部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走访慰问要注重实效,不能搞形式,更不  相似文献   

11.
王寨华 《行政与法》2009,(8):102-104
作为国际私法领域的一个制度,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根源.本文从分析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入手,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各国的具体运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两大法系对自由裁量权的限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在我国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时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几类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郭永平 《中国监察》2011,(16):32-33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通过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温延安精神,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3.
张羽 《法制与社会》2011,(24):171-171,175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宝,当前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存在宗旨观念淡化,工作方向错位、官僚作风作怪、群众工作热情不高、民主作风欠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关系。因此必须注意凝聚和引导群众,不断巩固党群工作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聚合群众力量为社会全面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杨璐  蔡茂术 《法制与社会》2011,(31):166-167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它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扣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应根据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建设,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15.
法律选择理论是冲突法中的核心理论问题,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在法律选择理论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各国普遍接受的法律选择理论。本文从法理学角度探讨了在涉外侵权案件中确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揭示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阐明其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16.
最密切联系原则与我国的立法及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冲突法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当代冲突法中一种生命力极强、在各国立法及其实践中普遍确立和运用的一种法律适用的重要理论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实质在于软化连接点 ,增强法律适用的灵活性 ,从而实现法律的根本性价值———公平、正义 ,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在立法上确定了这一原则 ,但对这一原则的运用标准不够完善、具体 ,因此导致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官摸索办案的客观现实。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应成为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在司法实践的运用中应体现法的公平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代表邮箱的举措到底有多少实用价值,本人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8.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在美国冲突法革命推动下发展起来的联系分析法的新的表现形式,是力图保持了法律关系本座理论的基本结构,同时又最大可能地克服僵固性和机械性努力的产物。最密切联系原则具有过度的灵活性和易被滥用等缺陷。因此需通过明确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法律原则指导地位,适当明确例外条款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标准等方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具体规定和适用现状为基础,提出了完善我国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相关建议,以期该原则在我国得到最理想的发展空间,并对我国顺应国际私法的发展潮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邵文星 《法制与社会》2014,(12):264-265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国际私法实践中确定准据法的重要法则,它的产生是形式正义与结果正义博弈的结果。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出现冲击着冲突法的基本制度。世界各国对于该原则有不同的接受模式,这也为我国的相关立法提供了借鉴意义。我国立法肯定最密切联系原则,但法律的笼统模糊给司法实践带来障碍,对于该原则在我国的完善本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