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男权文化中的女性悲剧——论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苏童小说文本入手,细致分析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此洞悉苏童小说中女性在男权文化中的生存状态,解读苏童小说中女性对男权的依附意识,可以看出苏童作为男性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反思,表现出可贵的对女性生存的探索精神。同时也可看出苏童小说中女性反抗意识的缺失,以及他在透视女性悲剧命运、反思男权文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也许是巧合,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的主人公都是女性:饿死的母亲、辞严义正的姐姐和奢侈忘本的妹妹。女性情感丰富细腻,她们在电视剧中的形象是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民间文学中成功地塑造了布依族古代劳动妇女的各种典型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集中体现了布依族妇女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以中外影视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通过选取不同时期中外影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出女性在其中处于缺席、沉默、边缘的地位.社会文明的发展要求我们解构掉男性主宰的电影机制,重建女性世界的真实.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文本,《简·爱》既有向传统挑战的叛逆一面,又有与社会妥协的保守一面。本文分析了《简·爱》中的疯女人就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简·爱与疯女人这两个形象正是夏洛蒂·勃朗特本人分裂的女性意识的体现,论文进一步揭示了女性作家内心的冲突及其双重的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半个世纪以来台湾电影中各个阶段的女性形象的分析和解剖,指出台湾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发展变化是和整个台湾社会的历史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并进而指出,台湾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不失为台湾历史珍贵的集体影象记忆。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兼评莎士比亚的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莎士比亚37部剧作中130多位女性人物形象反映了广阔而又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莎剧艺术魅力之所在,正是由于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与典型化、生活化以及严格地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体现现实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9.
论女性领导媒介形象的偏差塑造对女性参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晓红 《求索》2007,(8):57-60
在当下的媒介文化传播中,媒介对女性形象表现刻板化,尤其是对女性领导形象塑造存在着种种偏差。且明显呈现出性别歧视倾向。这种形象宣传,潜在影响了女性参政的自我认知,亦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女性参政的正确认知和评价。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和对策,促使现代传媒在为女性参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妇女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忠强 《求索》2013,(10):146-148
屈原在楚辞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的经典形象。并赋予她们特有的政治寓意。屈原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仙界的神女、人间的凡女、理想世界里的美人。神女代表着远离尘世、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凡间关女代袁着芸芸众生简单低俗、伸手而能及的生活愿望:美人则喻指屈原理想中贤德的明君和清明政治。屈赋女性形象及其特定的关学意蕴,对屈原以后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几乎成为了美人形象的经典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11.
杨敏 《求索》2013,(11):156-158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是一个重要的海外华人群体,对祖先文化一方面表现出深深的眷恋,想通过创作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但另一方面,为了融入主流话语,建构自己的身份,又不免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疏离。在她们的作品中,中国文化/母亲被视为"他者",而被扭曲。本文试图探索华裔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挣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维环境之间的女性形象,揭示华裔女性在两种文化中成长的困惑和艰辛。同时,还探讨了在"男尊女卑"的华人社会和白人主流社会双重边缘化的美国华裔女性,在经历了性别和种族歧视后超越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成功地建构了独特的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叶晖 《前沿》2007,(8):211-212
虽然今天的女性在职业平等、政治参与等方面都有跨时代的进步,唯独在大众传媒中,女性形象的再现多数被歪曲甚至被亵渎,传媒隐性的话语霸权已经成为女性走向全面解放的深层障碍。本文意在揭示传媒表述女性形象的四大话语特征,即强化传统的角色定型、制造"美女神话"误导价值观、以女性拟商品和漠视女性的社会贡献。  相似文献   

13.
《妇女时报》的编辑者自觉地大规模刊登女性照片,这在女性报刊史上尚属首次。这些女性摄影形象展现了清末民初上海中上层社会女性的现代生活方式、人生理想和性别观念。她们既是现代性进程的产物,又借助于媒介的构建作用而反作用于女性群体本身。她们以其过渡时期特有的矛盾特质,标志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开辟了现代女性视觉形象的第一个阶段。从此,围绕女性形象的视觉文化进入了现代时期。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表现出矛盾的态度,既希望女性在战时能够承担更多传统上由男性承担的工作,又对女性心怀芥蒂,担心女性过于独立,对男性造成威胁。美国在战时宣传中塑造的各种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男权社会的这种矛盾心态。尽管遭受种种限制和困难,但美国女性仍然通过战争中的贡献和努力,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和更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杨洋 《求索》2013,(3):141-143
20世纪40-50年代,孙犁的小说创作塑造了数量众多风采各异的女性形象。在他的女性形象谱系中,有普通的劳动女性,有女战士,也有女性知识分子,还有一些颇具"另类"性格的女性。孙犁之所以钟情于女性形象书写,与他童年的家庭影响、个人性格以及文学修养密切相关。对孙犁创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研究,应该成为现当代文学孙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王嘉丽 《重庆行政》2019,20(1):99-101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女性形象简析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女性形象会随着社会文化和节目制作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主持人女性形象是特定情境下的产物,它是可以被建构的,并非一成不变。(一)对“形象”的理解主持人女性形象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女性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包括容貌、形体、服装等直观可见的元素;第二是主持个体中展现自我的个性部分以及定位后代表群体观念的“主持角色”[1]。  相似文献   

17.
杜娟 《前沿》2012,(2):141-142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人和女性作家笔下的自己虽然同样描写女人,却有着不同的诠释。男人把女人看做附属品,她们的形象是理想化的,或是温柔的天使,或是邪恶的魔鬼,男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女人;而女人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中,不甘受命运摆布而逐渐反抗男权社会,她们渴望平等,要求独立,女性意识也随之日益觉醒,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学。  相似文献   

18.
张毅 《求索》2007,(11):163-165
从“五四”到抗战时期。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反映了女性视野中不同历史阶段男性的表现形态和性格内涵。展现了女性作家对男性的认识、想象、反思和批判的过程,折射出女性作家的性别意识由觉醒而失落再到独立的历史进程。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女性小说的研究和批评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失衡现象,即偏重于以作品中的女性为研究焦点,如女性人物形象、女性问题等,而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弥补这-女性文学研究中的缺失,把“五四”到抗战这三十年的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作为研究时象,探讨这些男性形象在这三个十年中的不同特征和演变轨迹,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女性创作主体对男性的观察、批判和期待。  相似文献   

19.
多丽丝.莱辛以其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作品,跻身于20世纪英国的优秀作家之列。作者塑造了一个没有国界、没有种族区分、没有阶级差异和时间局限的开放的女性世界,通过她们,作者寄寓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深刻的体会和对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20.
清末是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以新小说和新女性为重点的文化诉求,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文学中现代女性形象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清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在性别革命的意义上,不管是民族解放还是个人解放,都有多层面的反映,20世纪女性的问题在清末几乎已经被悉数提出。而清末文化失调的语境,造成现实的女性和想象的女性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清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