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晓芳 《法制与社会》2011,(13):171-171
当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生效时,公众期待《条例》的实施能够为公民对政府信息知情权提供法律保障。但是,《条例》实施以来,各地的“第一案”纷纷遭遇信息不公开、诉讼不立案的尴尬。  相似文献   

2.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初现端倪,但和西方主要国家相比,仍存在不足。本文试图从比较的角度审视美、日、英三国的相关制度,并希望在比较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主要设置了四种救济模式:行政系统内部救济、第三方独立机构救济、准司法裁判机构救济和法院救济。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只有两种救济模式:行政系统内部救济和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7年4月由国务院制定完成并予以公布(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集中体现在《条例》上,《条例》正式实施5年以来,这项重要制度已经从诸多方面对我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前所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存在的垄断现象主要是行政垄断。从实践中看,行政垄断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也纳入了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但目前,行政垄断管制中相应的法律救济措施仍存有不足。为此,本文结合中国国情,探索了完善行政垄断管制中的法律救济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行政与法》2012,(1):6-10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在世界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来,但要保证其具有生命力,必须完善相应的救济制度。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关于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规定,期望对我国相应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能有所启示。这种启示体现在立法策略上,要注意立法层级的选择,注意权利的完善规定;体现在具体救济制度建设上,重点探讨了救济制度中的司法救济的建设与完善并分析了有关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6.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9):25-25
两汉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其中水灾尤其频繁发生。对于两汉时期的水灾次数的统计说法不一,邓云特在《中国救荒史》中统计的数字是76次,其他学者诸如陈业新先生的统计数字为105次,而杨振红先生的统计数字是78次,学者甄尽忠统计为92次,相互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两汉时期的洪涝灾害频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救济     
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改革进一步加深,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法制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政府建设为切入点来探讨行政法制建设,尤其是行政救济制度的现状,通过分析行政救济的涵义及其意义,以及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小宇  朱蕾 《法制与社会》2011,(15):184-185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农民工权利保障对于社会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意义。各级政府的职责是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特别是农民的平等就业权、社会救济权、政治权利实现等方面需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给予保障,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萧 《法人》2005,(11):92-93
法律既要为股权分置改革提供私力上的救济途径,也要提供公力上的救济途径,而 这在目前的改革过程中基本没有涉及到  相似文献   

10.
WTO与中国行政救济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加入WTO与行政救济制度的关系 ,目前的研究比较表面化。应当以加入WTO对政府活动的影响为出发点 ,以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提出的要求以及政府活动方式的一系列转变为基础 ,完善行政救济制度。具体包括 :一是从信访制度、行政纠纷的司法审查前置程序和行政补偿三方面完善行政救济制度体系 ;二是要在救济制度的规则方面强调裁判机构的中立性。  相似文献   

11.
论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公民知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覃红 《中国法律》2007,(4):39-40,106-108
中国加入WTO后贸易摩擦的形势日趋严峻。由于职能的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平贸易和产业损害调查等国际贸易救济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中央政府更注重从立法层面以及政治和宏观经济贸易合作方面进行努力;地方政府要在职权范围内把握好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为进一步规范外贸秩序、切实维护中国正当权益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知情权法律救济在我国遭遇的尴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然而<条例>在规定知情权法律救济途径时,由于并未充分考虑其独特的性质,故知情权如遭受侵害,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传统的救济手段中面临诸多困惑与尴尬.因此,在宪法中明确赋予公民知情权以基本权利的地位;待时机成熟提升条例的法律位阶,变条例为法律;调整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审查方式,增加屏蔽审理程序;提高公民权利观念,加强政府法治理念,畅通救济途径,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4.
美国版权法中的救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美国商业秘密法中的禁令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学龙 《知识产权》2004,14(4):54-58
一、引言 英美法法谚有云:"救济先于权利",极言救济对于权利保护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如果一项权利在受到侵害时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济,则很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权利,不同的权利有不同的法律构成、法律属性,其指向的法益也大不相同,对权利侵害的行为方式和法律后果千差万别,因而法律应根据各种权利的具体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救济措施,以确保权利得到有效维护和最大限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简易程序的适用有其积极意义,但亦存在程序不公及实体认识错误之不足。为此,两大法系各国分别规定了相应的救济程序,特别是对检察机关此时所承担的义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有利于我国简易程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投资全球化的发展,次级救济在当代国际投资领域的适用范围也日益扩大,本文将从国际投资仲裁已有裁决出发,分三个层级次级救济地位上升的原因。第一,首要救济在当代国际投资争端中受限状况。第二,当地救济和国际仲裁庭之间相互作用中,次级救济适用的条件。第三,讨论影响次级救济的投资协议条款。  相似文献   

18.
王晓明 《法治研究》2007,(11):35-39
针对目前执行拍卖程序中权利救济程序薄弱和救济途径缺失的现状,以司法合同概念为导引,解析了执行拍卖的概念、基本内容及法律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明确了执行拍卖救济程序中的权利主体和权利内容,提出了补正拍卖瑕疵、撤销拍卖委托、撤销拍卖结果等几种救济权利的基本途径。力图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的结合,促进我国建立完善的执行拍卖程序中的权利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国际商业贷款中的违约事件与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国际商业贷款中常见的一些违约事件条款 ,如不还款 ,违反对事实的陈述与保证 ,违反约定事项 ,交叉违约 ,破产、丧失清偿能力及类似事件条款 ,借款人控股关系的变化 ,借款人歇业和进行资产处置 ,重大不利变动条款等。并分析了对国际商业贷款违约之补救。最后 ,就该条款的总体效用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学》2016,(1):164-172
临时救济已成为民商事纠纷解决中的重要机制。随着民商事纠纷的日趋繁复,该机制的架构亦趋复杂,其中,第三人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和关键。在临时救济的适用中,第三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临时救济裁定的作出阶段与临时救济裁定的执行过程之中。具体来说,第三人可成为临时救济裁定中的义务承担者;在临时救济裁定的执行中,第三人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法院临时救济裁定的执行对象和执行义务的负担者,以及可予借助的重要协助力量和参与实施者。无论如何,第三人在临时救济机制中扮演的仅仅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性角色,且其对临时救济所负担之义务的违反可引致法律上的诸种责任。对第三人权利的保障是临时救济机制合理架构的题中之义,我国法律就此提供的异议救济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损害赔偿程序等都是实现该保障的重要措施。架构临时救济机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第三人是该系统工程中的关键性支点。我国法律应从宏观视角恰当地定位第三人在促进临时救济适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