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权为摄政王多尔衮所掌握,由于顽固地实行五大弊政,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精神上给被统治人民带来极大危害,直接和间接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成为清初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为维护统治秩序,多尔衮积极贯彻以禁止讹言、力行保甲、开明刑狱、满汉分治、收缴武器、停止投充为主要内容的警政思想,力图扭转危局。多尔衮的警政思想具有探索性、矛盾性和过渡性等特点,是清代警政思想发展的童年时期,他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措施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为康乾盛世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他的警政思想受日、英等国警察制度影响较大。他从宏观制度层面提出新军御外敌、巡捕靖内乱和军队入警时巡警、警官的任用需有较高综合素质等主张,推动了警政的现代化进程,对于以后的建警方略有借鉴意义,但因受到时代的局限,其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康有为的警政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士珍提出的统一警政机构、划清警察权责、宽筹警察经费、改进警察勤务,改革警察教育、培养“革命警察”,规范警察认识、提高警察待遇等一系列警政思想,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现代警察行政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善耆与中国近代警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警政始于清末。善耆是清末著名的警政大员 ,他负责设立工巡局 ,整顿京师警政 ,关注警政教育 ,在中国近代警政建设及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 ,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民国山西警政建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和重点,并在管理体制、警察教育、乡村警政建设、警察的职能等方面有一定特色,这些都对现代警政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台湾警政的发展历经日据时代、光复后的过渡期、建设期以至解严后的现代化进程,其中所彰显的先进作为与出现的种种弊病无疑成为大陆建警的良好借鉴.因此,实有必要在梳理台湾警政发展史的基础上,厘清台湾警政现代化历程与发展动向,取其精华引以为用;观之症结,以为鉴戒.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改革家、教育家,也是近代提出警政构想的著名人士。他立足晚清的治安现状,汲取早期改良派的警政思想,结合自己十多年海外生活的阅历,在认真研究、比较日本与西方警政制度的基础上,于维新运动期间比较系统地勾画出其警政建设的理论框架,并通过成立湖南保卫局来践行自己的警政构想,为清末民初警政制度的近代化起了推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末,近代警政开始兴办。这其中直隶警政的成绩非常突出,对清廷办警政策和各省地方警政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央办警政策层面,无论是在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总体发展方向上,还是在建立巡警部,设立统辖全省警务机关等具体问题上,直隶警政都对清廷决策产生了极大影响,发挥了引导作用。地方警政层面,直隶警政为各省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办警模式,为各省所仿效,为各省培养了众多警务人才,有效推动了地方警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927年至1937年,是南京国民政府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实现警政建设的现代化。南京国民政府效仿德意法西斯建警,在世界警察体系中属于大陆派系。警察拥有较广泛的权力,乡村与城市在警力配置上极不平衡,警察特务一体化,是南京国民政府警政建设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地方公安是警政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公安工作关乎着整个警政工作的成败。在现代警政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的地方公安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系统的社区警政改革。  相似文献   

11.
法治警政的理论价值,在于它能建立警学基础理论的概念系统,搭起警学理论与警政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生命力,对实践产生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暴秦的速亡,促使汉代统治者重新选择警政思想,由此出现警政思想的儒家化,并影响到整个封建社会。在警政职能和机构设置方面,汉承秦制,又略有区别。王国和豪强大族的存在,使中央政府对地方警政权力的控制力有所减弱;汉代的常规警政管理措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警政人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3.
欧美国家因特网上的警政资源内容丰富,利用率高,网页做得比较有特色,可资国内同行借鉴参考。我国应更新观念,加速警政网站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因为台湾地区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其社区警政实践较早,许多经验值得大陆地区借鉴:一是开展社区警政的主体包括政治人物、警察干部、基层警员和民众;二是社区警政需要“授权基层”和“自下而上”的警察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展社区警政的“灵魂人物”是警勤区警员;三是社区警政并没有固定的警察“业务,”它的工作方式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警政为新政之基”,警政为宪政的运行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反映出宪政的真实水平。警政建设自身不具有随意的自主性,在宪政的进程中警察制度的每一项设计都是围绕着宪政的核心价值展开。宪政发展为警政发展提出要求。警政在宪政的框架内进行着本土化校正。  相似文献   

16.
在八一起义的枪声中,诞生了我党第一个公安局──南昌市公安局,开始了我党建警的尝试。文章对当时的警察、警政与八一起义的关系,进行了概括,并总结了这次尝试的精神财富。文中特别提到朱德同志是最早提出“为人民服务”的人,这比党史界认为的时间早了17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警政建设与发展已逾百年。近年来,史学界对中国近代警政方面的研究渐趋活跃,内容涉及近代警政建设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晚清时期中国近代警政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轨迹的描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从制度变迁的角度阐述了晚清时期中国近代警政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18.
清末驻外使节的警政观对中国警察制度近代化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推动意义。郭嵩焘、刘锡鸿、张德彝、黄遵宪等人因缘际会,以独特的身份和视角观察并记录了各自对西方或日本警察制度的认识。他们的认识,偏重于介绍;有概貌,亦有细节;从不系统到系统;虽然影响力有限,但是既不片面也不极端,且具有一定前瞻性。从这些驻外使节的警政观出发,可以更为丰富地认识中国警察制度近代化的最初历程,洞悉法制转型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警察制度,警政改革作为社会制度变革下的新事物,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理解警政改革并给其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呢?笔者认为警政改革是近代社会转型的突出表现,它的完善同样要与近代社会转型这一过程同步。  相似文献   

20.
试论近代中国警政遭遇的经济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警察制度与工业文明相伴而生,近代中国警政因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无法取得长足进展。一方面,经费的缺乏导致警政效能的低下与腐败的滋生。由于依赖毫无计划的"就地抽捐",损害了警察应有的社会形象,加剧了警察与民众间的对抗,使得警察官署受制于绅董。警察经费的匮乏逼迫警政当局庇护社会丑恶并滥收滥罚,使得必要的职业训练无法保证,装备的齐全与科学更无由落实。基层长警恶劣的待遇则强化了警察职业低贱的社会认识。另一方面,经济上的贫困增加了民众遵守警察法令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