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近代,特别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闽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几种主要政治力量角逐、争夺的地方.在这里,一次又一次地演绎了以变革旧的土地制度为内容的改革试验,从而使闽西成为全福建乃至全中国土地问题最为复杂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2.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面临的任务。进入上个世纪20年代以后,几种政治力量先后在闽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以变革旧的土地制度为内容的土地改革,这其中有共产党领导开展的土地革命,有十九路军实施的“计口授田”,有闽西地方实力派傅柏翠搞乡村建设推行的分田运动,有国民党推行的“扶植自耕农”运动。因为改革造成了土地制度数易,也使闽西的土地关系变得复杂化,构成了中国现代土地关系史上的一个特殊篇章。通过对上述土地改革的原因、方法步骤、性质及效果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成效最显著、影响最深远,它不仅影响到闽西后来进行的土地改革,甚至直接影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政治动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央苏区政治动员概述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建于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丧失于1934年10月。它的建立和发展与其政治动员密不可分;而且.它的政治动员过程基本上同其历史发展阶段相一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政治动员的初步兴起时期。这个时期大致认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起,到193o年6月作为中央苏区基本地域范围的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和红一军团成立止。这一时期,中共以农民梦寐以求的土地问题为政治动员的出发点,不断探索,从《兴国土地法》到中共闽西“一大”,从“二六”会议到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土地上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创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进行治党、治政、治军、治国的伟大实践,留下了众多的革命旧址和珍贵的革命文物。这些宝贵的财富是瑞金打造特色品牌,推进瑞金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本文结合从事红色旅游工作实践,对加快瑞金红色旅游发展谈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闽西妇女运动,同工农运动一样,在闽西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她为闽西土地革命的胜利,为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缅怀妇女英烈和前辈们的英雄业迹,学习她们的革命斗争精神,本文就闽西妇运的地位和作用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闽西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形成地之一,有着"20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丰富翔实的闽西红色档案是闽西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它真实地反映革命战争年代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基本概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闽西人民进行艰难曲折斗争历程的历史见证。着力开发利用闽西红色档案,拓展闽  相似文献   

7.
70年前,毛泽东在闽西南阳“龙田书院”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即“南阳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中共闽西“一大”以来闽西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和武装斗争等方面的经验,对闽西土地、经济等政策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对政治、军事等问题作出了新的重要决定。“南阳会议”是闽西人民革命史上一次有重要影响的会议,它不仅对当时的革命斗争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929年春天,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入闽,革命风暴席卷整个闽西。在很短的时间里,闽西农村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大好形势。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的50多个区,600多个乡,纵横300多里的范围内,约有80万贫苦农民得到了土地。一直到全国解放,龙岩县还有不下20万亩的土地,永定、上杭也有部分土地革命时期分给农民的土地,始终保留在翻身农民的手中。这是全国罕有的奇迹,也是闽西红旗不倒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1929年到1930年,红4军在闽西开展土地革命,给农民分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不久,国民党军队又打回龙岩等地,从此以后,闽西变成游击区,红军、白军、第三种政治势力互相角逐,土地占有关系复杂多变。此后20年间,闽西几县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具体变化,迄今尚无专文论述,似乎是个“盲点”。本文根据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对此问题作一初步探索。一、闽西土地革命和国民党反攻倒算闽西包括龙岩、永定、漳平、长汀、上杭、武平、明溪、清流、宁洋、连城等10县,这些地方丘陵连片,土地贫瘠,农民丰年可以自给,歉年则外逃谋生。闽西虽然土地瘠薄,但…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外强入侵,军阀混战,百姓困苦。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闽西、赣南苏区在政权建设、军事斗争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社会经济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本文试图对当年苏区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作一番探讨,意在让今天的人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土地革命调动了苏区潜在的巨大生产力 192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闽西暴动。张鼎丞、邓子恢在永定暴动后树起了土地革命的旗帜,拉开了福建土地革命的序幕。 (一)农民得到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永定暴动后,张鼎丞、邓子恢在调查研  相似文献   

11.
闽西20年革命战争史已成为当地作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以弘扬革命传统为宗旨、坚持革命战争史诗为主旋律、战争年代英雄人物和史实为题材的文学意识已在作家们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体现,形成了被文学界誉为“红土地文学”的文学流派。自1979年开始,一批闽西作家就提出了。红土地文学”的概念,并执着地进行耕耘。10多年来,闽西进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作者有300多人。他们以小说、诗歌、剧本等各种文学形式,忠实地再现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这块红土地上的风风雨雨,以及这一特定时代大背景下的历史人物,作品已超过1000万字,出版发行书籍逾百万  相似文献   

12.
专家云: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国,改天换地.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红军在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大地上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了临时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13.
红土颂     
<正>闽西——一块充盈着英雄传奇的红土地。群山高耸,峻岭飞走,这如诗如浪如奔如突的青山秀水,掩藏着古朴雄奇的民俗民风,也锻铸了闽西人大山一般的品格。回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积  相似文献   

14.
2001年7月25日,龙岩市举行《闽西人民革命史》首发式,龙岩市委领导和老同志游梅耀、邱锦才、谢毕真、任延寿、谢克金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闽西人民革命史》是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向建党8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该书生动展现了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既简明又完整地描述了闽西从20世纪20年代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历史轮廓,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闽西人民光辉的革命历程。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赣南、闽西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角度对中央苏区文化形成、发展作一番新的历史审视,深入挖掘其现实意义,并对新时期如何传承、发展和繁荣中央苏区文化进行了初步探讨。一、文化自觉为苏区文化产生奠定思想基础20世纪初,辛亥革命的流产使中国的先进分子陷入极  相似文献   

16.
稍有党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共产党人以土地制度改革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非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而是在20世纪上半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通过土地革命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而探索和总结出这一方针政策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省闽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总体上看闽西农村的小康社会水平仍比较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闽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认为,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保证,这是闽西农村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闽西“红土地文学”略论湖洋闽西“红土地文学”的崛起并非偶然。众所周知,闽西是中国汉民族之一脉──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古时闽西,曾有过河州府的辉煌,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一代伟人曾在这里度过风云岁月。从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闽...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土地革命时期,形成了一套比较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它的内容概括起来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削弱或限制富农,保护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闽西土地革命的实践,为这一路线和政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土地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执行着一条“抽肥补瘦”的土地分配原则,它有效地保证了赣南、闽西土地斗争的顺利进行,对全国土地运动的深入开展起了重大的作用。范华同志去年发表的《论闽西土地革命时期富农政策的演变》(以下简称《范文》)一文,对中国的土地革命特别是闽西的土地斗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看后很受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