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持续的经济危机和苏联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出于各自的目的苏联同西欧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九八二年西欧国家在苏联同西方发达国家贸易的比重已占78.6%,贸易额达到297亿卢布,一九八二年比一九八一年增长了4.7%。苏同西方国家的贸易80%集中在联邦德国、芬兰、法国等西欧国家。其中联邦德国、芬兰、法国为最大。一九八二年这三个国家约占苏联同西欧贸易的50%。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十年里,兴盛一时的西方同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近年来开始走下坡路。西方同苏联东欧国家之间贸易的扩大,始于六十年代末。当时,西方和苏联东欧双方都认为这种贸易对自己十分有利:西欧和美国的公司正在寻找新的市场;而苏联和东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影响下,以及由于国际政治形势的恶化,“冷战”的升级,而基本断绝了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贸易联系。直到五十年代末,苏联同西欧的贸易关系才有所恢复,六十年代初期又同美国达成了儿项较大的粮食买卖协议。但总的来说,在战后的最初四分之一世纪里,苏联同西方,尤其是同美国的经济贸易联系仍处于很低的水平上。这种情况直至七十年代才出现较大的改善,苏美两国在经济、贸易、科技等方面的往来明显增多,彼此都从相互间贸易联系中获得一些好处。本文试就七十年代苏美经济关系发展的原因、特点及结果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以来,苏联特务在世界各地活动十分猖獗。一九六五年以后,为了获得有关中国的情报,派遣大批特务来到东南亚,大概在一九七○年,苏联克格勃总部成立了一个中国部,收罗了一批所谓“老中国通”。 苏联对东南亚同中国接壤的国家十分重视。苏联特务在越南的活动,早就臭名远扬。一九七六年以前,苏联同老挝的关系并不密切,对老挝既没有什么经济援助,也没有任何贸易关系。可是,它对这个基本没有什么苏联侨民的内陆小国,此后竟派驻了一百多名使馆人  相似文献   

5.
一、三种看法对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一、从整体来看,东欧各国从苏联和东欧的贸易中得到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苏联。二、与第一种看法正好相反,认为苏联在经济上压迫和剥削东欧各国,苏联通过同东欧各国的贸易,得到了比东欧各国更大的经济利益。三、在苏联和东欧的贸易中,苏联和东欧享受着平等的经济利益。这种看法主要存在于东欧各国的经济学家中间。他们以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国家分工贸易理论为根据。  相似文献   

6.
1990年10月以经贸部部长郑拓彬为首的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在这次访问期间签订了中苏政府贸易协议和关于调整结算与支付的意向书,包括中苏经贸从1991年1月1日开始实行自由兑换的现汇贸易。签订这些协议的先决条件是中苏深入的经济改革、中苏经贸关系的发展以及双边贸易方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苏联在发展与西方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时,一直致力于通过经济联系的方法促进苏联对外政策目标的实现。进入七十年代缓和时期后,苏联出于不同的政治与经济考虑而选择不同的西方贸易伙伴的做法愈益明显。从效果看,苏联在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的同时,在以经贸关系推进本国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方面也是比较成功的。本文试就苏联在七十年代选择不同西方贸易伙伴时的政治与经济考虑及其政策效果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外实行全面经济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它不仅包括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和苏联东欧国家的开放。关于积极开展同苏联东欧国家贸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1985年春苏州会议上作了详细讨论,我国学术界对此也先后发表了不少文章从各个方面作了全面论证。近两年来,中苏贸易有了长足的进展,这正说明了中央的开放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大家的分析也是符合实际的。本文想就在中苏“三大障碍”未能完全消除的条件下,对中苏贸易发展前景的估价及如何进一步开展中苏贸易  相似文献   

9.
从中美贸易看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的顺贸易生产模式的影响,可以从美国对中国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中体现出来.但美国贸易政策的政府战略因素、美国贸易结构的变化、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及其价值构成使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生产贸易效应的影响面临着挑战.中国应转变生产方式、转变中美贸易的增长方式、提高商品的内在价值、切实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奉行政治和安全利益高于经济利益的政策,使苏联东部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与周围邻国关系,除个别国家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苏联在亚太地区的贸易一直是微不足道的。1986年,苏联与该地区的贸易仅占苏联整个贸易的6%,而且其中有  相似文献   

11.
1983年12月在柏林举行了苏联与民主德国政府间经济合作与科技合作委员会第33次会议,会议上就以下这些内容达成了协议:合作的新的方面、合作组织的方法与形式、具体目标和能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以两国工业产品的新品种充实贸易的基本条件。在政府间委员会第33次会议上还确定了苏联与民主德国之间对执行苏联食品纲要有直接关系的合作的各个方面,审查了有关食品生产、运输与保存方面的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苏联东欧国家正发生着空前急剧的变化和激烈的动荡,这种状况对该地区的工会运动产生了影响。除了波兰团结工会已取得领导权,组成了政府之外,其他东欧国家工会相继宣布独立,同共产党和其他一切组织脱离关系并把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唯一职能。战后40多年以来,苏联东欧国家工会运动经历了三个时期:①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苏联传统工会模式照抄照搬到东欧各国,成为东欧各国工会运动的金科玉律,②50年代中期70年代,这一时期是  相似文献   

13.
应有关方面的邀请,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副博士尤里娅·依里奇娜和研究员、历史学副博士谢尔盖,于11月24日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座谈。中苏改革的起点不同谢尔盖认为,苏联的改革与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来进行的改革有些区别,主要在于两国改革起点不同,改革任务也不一样。中国主要是发展农业、发展经济,解决吃、穿等问题。苏联则是如何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加速社会发展,改革更具有综合性。  相似文献   

14.
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理念和特征,这同美国当前政党政治的需要和变化密切相关。政党政治是美国政治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党之间为争夺对政府或国会的控制权的博弈贯穿于公共政策的整个决策过程,贸易政策特别是对华贸易政策更是双方争相使用的重要工具。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以逆全球化的经济民族主义和国家参与的"对等贸易"为理念,从外在表现形式来看,具有贸易保护手段更为直接、更为立体、对华贸易态度更为强硬、以维护美国经济霸权为核心目标四个鲜明特征。究其原因,贸易保护主义在本质上依然是美国政党政治的工具:它是共和党和特朗普谋取两党力量比较优势和总统选举的重要工具,是他们参与国际政治博弈以纾解来自国内政治压力的工具,是两党对贸易保护发展路径依赖的制度性工具,更是特朗普及共和党应对国会中期选举和2020年总统竞选连任的现实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具有70多年历史、拥有14200万工会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之一的苏联工会,面对苏联国内政治向多党制的转变、面对国内经济向市场关系的转换和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工人运动中业已出现并有可能发展的各种非正式工人组织,作出了如下抉择:其一,苏联工会明确宣布,将有条件地“同苏联共产党和其他政治组织合作”;其二,苏联工会明确:“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是工会一切活动的主旨”;其三,反对分裂工人运动,同时以“联盟原则”重新构筑工会组织。这三大变化突出地表明,苏联工会正力图挣脱其自身传统模式的束缚,赶上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苏联社会生  相似文献   

16.
苏联《新时代》周刊1990年第31期刊载尤里·斯塔罗斯金科的文章:《迟到的正常化》,文中流露出广大苏联人民,特别是老一辈苏联人思念中国商品,盼望中国货象“潮水般地涌来”的迫切心情,同时文章又列举了发展苏中贸易的困难,主要是苏方既缺乏外汇又无更多适合中国需要的产品。作者分析苏中经贸联系进展不快的主要原因是两国关系正常化太迟了,要是早10—15年,那就“比较容易找到共同的语言”。该文对了解目前  相似文献   

17.
安德罗波夫接替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三个多月以来,苏联的内外政策方面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动向。西方各国政府、新闻界和研究苏联问题专家纷纷就此发表评论和进行猜测。现根据有关报刊材料综合作些介绍。一、对安德罗波夫上台以来苏联对外政策的初步分析勃列日涅夫去世前,苏联在总的对外战略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在具体政策和作法上出现了一些变化。比较明显的特点是:确定对美国立场趋硬的方针;对中国作出和解的姿态;在  相似文献   

18.
陈弢 《德国研究》2022,(2):102-120+124
1951年4月发生的迈力克默号事件是冷战初期联邦德国(西德)对华贸易的一个关键事件,体现了这一时期从西欧到中国大陆复杂的贸易网络的发展情况。该事件不仅使西德企业的对华业务遭到极大打压,也几乎中断了方兴未艾的西德东亚航线。在西德贸易主权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美国的强大压力和西德政府自身的战略考量是西德对华实施严厉贸易禁运措施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西德政府也为日后发展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关系保留了一扇门户。  相似文献   

19.
1978年4月,阿富汗发生政变.政变上台的塔拉基政府亲苏色彩浓厚.塔拉基政府始终不能镇压阿富汗国内反对派武装势力,苏联担心通过塔拉基政府控制阿富汗的愿望落空.1979年阿明借由政变推翻塔拉基政府,阿明政府放弃塔拉基政府的亲苏政策,奉行中立主义路线,积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苏联担心阿明政府脱离苏联控制,进而导致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受损.1979年12月12日,经过内部反复讨论,苏共中央政治局正式做出军事入侵阿富汗的决定.苏联在阿富汗以及苏阿边境大量部署军队.1979年12月中旬,美国获悉苏军非常规调动并通过外交手段警告苏联.苏联并未停止针对阿富汗的军事部署行动,选择通过外交渠道敷衍美国.1979年12月27日,苏军攻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并杀死阿明总统,扶植卡尔迈勒上台执政.苏联侵略阿富汗引发了阿富汗各个邻国及美国的担忧.基于共同的抗苏目标,巴基斯坦与美国开始合作,但西欧国家基于自身利益并未和美国达成立场的一致.苏联入侵阿富汗前后,美巴关系经历了从冷淡到亲密的变化.巴基斯坦利用其战略地位,获得美国的大量援助.巴基斯坦也希望美国在军人政府、人权与核武器等问题上予以宽容,履行1959年美巴合作协定.但是,由于卡特政府过于强调自由民主、人权的执政理念,导致美国和巴基斯坦并未达成抗击苏联的协议.  相似文献   

20.
苏联目前与一百三十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一九八○年的对外贸易总额为九百四十一亿卢布,一九八一年为一千一百亿卢布。其中主要贸易对象是经互会成员国,约占全苏外贸额百分之五十,其次是西方国家,约占全苏外贸比重的百分之三十,再就是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苏联与东盟五国的贸易比重很小,一九八○年贸易额为五亿一千万卢布,占当年全苏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四(全苏贸易总额为九百四十一亿卢布)。苏联与东盟五国的贸易额逐年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