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单位体制"进行传播是一种典型的"在场"传播。随着"单位体制"的解体,主流意识形态"在场"传播也趋于失效。在此过程中,由于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对其的重视与运用,主流意识形态进入了"缺场"传播时代。"缺场"传播方式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既是一种机遇,又蕴含着巨大风险。为有效规避"缺场"传播的风险,主流意识形态应着力提升自己在"缺场"传播环境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阶级或集团对现存或构想中的社会制度进行解释、辩护或对某种社会制度进行批判、改造的理论体系。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阶级性和利益性、实践性和理论性、独立性和继承性。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合法化、政治动员、政治论证、政治团结上。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克服搭便车倾向、规范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解决非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直接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上。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意识形态理论有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当代西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意识形态理论流派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制度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诸多理论视域中,科学而成功的意识形态都能发挥其诸多功能,积极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集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理想性、开放性与灵活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于一身,无疑是一种科学而成功的意识形态。因此,在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外交等意识形态功能,必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忧郁"的经济学和"不道德"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郁”的经济学是指李嘉图、马尔萨斯等人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忧虑。对于这种忧虑经济学家舒尔茨基本上是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人类社会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其途径就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 ,通过实用知识的进步 ,来弥补自然资源的短缺和不足 ,而对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却基本上没有涉及到 ,这明显是带有“不道德”经济学的色彩 ,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梳理,确立红色意识形态的内涵,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形成的意识形态。新时期,红色意识形态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民生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和属性,是主流意识话语权的培育增长点,也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应有之意。因此,民生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通过加强民生建设和民生教育,可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关系.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也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仅要"适应"更要"超越"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继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认识的升化,是"适应"与"超越"我国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创新的重要标志,对在新的起点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变革和丰富的必然性:形成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新目标的理念,推进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的理念,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追求社会稳定的理念,多元化的社会管理理念,以及和谐世界的理念,等等。这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调整和细化提出了必要性:在功能定位上,从立足于教育改造人转向立足于尊重激励人;在方向上,通过整合和引领多样性的思想文化,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在价值取向上,体现党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统一,促进党的意识形态的“目的因”向公民精神的“动力因”的渗透;在对象上,注意区分不同层次,集中力量抓好重点群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内容上,大力加强国家意识、生命意识、诚信意识、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意识、有序政治参与意识为重要内容的公民教育;在语言上,摈除不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旧范畴,赋予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华章琳  蔡萍 《理论导刊》2007,4(2):44-45
意识形态一般被认为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应用范畴,意识形态的经济学纬度有意或无意地被忽视了。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中,经济学纬度是意识形态的应有之义,科学的意识形态不但能够解决个体行为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还能够积极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新时期的意识形态教育必须突出注意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0.
阎建宁 《学理论》2009,(4):39-40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二轮摩托车运营司机,他们是市场经济下的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由下岗工人和进城的农民工等组成。二轮摩托车非法运营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问题,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是追在眉睫。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妥善引导这一群体积极、有效地参加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是刻不容缓。否则,可能会给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不堪设想的隐患和后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本文拟在对意识形态的主要经济功能进行分析之后,以此为出发点,揭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思路:“适应”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作为各种意识形态相互激荡冲击的前沿阵地,在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肩负着争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的艰巨任务。而高校的学生自治组织直接联系学生与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实践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平台。近期发生的台湾反服贸、反亚投行学生运动和香港占中运动中出现的高校学生身影,使得加强高校学生自治组织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3.
在"后真相"时代,"另类事实"在社交媒体空间泛滥,人民的信念与可观察的事实背道而驰,人人竭力抢占舆论先机,意图争夺话语权。"后真相"现象是"坏的主观性"之必然结果,社交媒体助长了认知偏误,市场诱因导致假新闻泛滥。"后真相"现象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造成冲击,"后共识"消解意识形态话语权,网络民粹主义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后真相"时代,应提高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整合功能;掌握网络议题设置权和舆论引导权;强化法治观念,加快网络技术革新,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形成新媒体场域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洪流。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和巩固中,存在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泛化、淡化、儒化等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和思潮。它们的存在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对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要积极地应对这些挑战,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就必须要在意识形态领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权并不代表着领导权,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权强调产生认同的自觉性和非强制性,而统治权则包含有强制性。社会成员认同某种意识形态,是由于该意识形态能够反映群众的现实生活,反映群众的现实利益诉求,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增进群众的幸福体验。执政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的整个过程中去把握其基本要求和原则。新时期,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指向,遵循"层级设置"的基本规律,重视"政治实践"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6.
梁润成 《学理论》2023,(5):31-34
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理论则是对意识形态的解释。从“人”的视角去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能发现:人的物质生产行为是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意识形态是人的精神产物,统治阶级的利益诉求渗透在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赋予人精神交往行为规范性,德意志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服务,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解放人的思想,为人的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7.
在学术争鸣的百花园中,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研究日趋成为一个显性理论领域。其中,马克思、列宁和葛兰西的观点颇具代表性。马克思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生成动因是其所确立的"物质第一性"原则。列宁则以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依托,彰明了意识形态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亦根源于马克思,却意在突出"文化渗透"在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中的特殊意义。将深刻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融合新时代中国实际予以解读,进而探知其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现实意义,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试论意识形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系统地、自觉地科学合理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理论体系,提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合理解释,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方向;并凝聚社会力量和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对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在实践上把握"中心工作"与"极端重要的工作"的关系,一方面必须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不动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做好经济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另一方面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经济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对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普遍认识。毛泽东承继前人的思想,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一直都非常强调意识形态的功能。但是他的认识有正确的一面,也有将意识形态的功能极端化的错误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