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约在国外     
《支部生活》2005,(10):30-31
一、法国人的节约之道 法国商品的工业化包装率极高,一般家庭中包装垃圾与其他垃圾的体积比可达到9比1。这么多的垃圾会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为此法国等欧盟许多国家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公布了《包装条例》,用法律形式要求包装材料的生产和经营者承担义务,回收并利用使用过的包装品。这项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2.
正一次性塑料制品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日益成为不可承受的环境重负。控制白色污染已成为人类无法拖延的挑战,现有的解决路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减少使用,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禁止或者限制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近来,一次性塑料吸管也被纳入监管范围,一些城市禁止使用塑料吸管。不少餐饮业巨头停止使用塑料吸  相似文献   

3.
思想 无国界     
张晗:人要有着眼点;又要有落脚点。前者是战略;后者是战术。迟迟不来: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风中之烛:亿万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产生在  相似文献   

4.
报载 :曾任法国总理的朱佩 ,如今担任法国波尔多市市长 ,为了改善波尔多市的环境 ,最近他呼吁高级市政官员放弃使用轿车 ,改骑自行车外出办公 ,为此 ,他还特地准备了20辆公用自行车。朱佩称他的这一举动还处于试验阶段 ,如果效果不错 ,他将把使用范围扩大到整个公务员系统。朱佩表示将尽可能地骑车办公 ,为他人树立榜样。“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在我们的公务员中是否也可以提倡一下骑自行车上班下乡呢?朱佩骑车上班是出于环境考虑 ,我们骑车办公务 ,意义就大得多啊!骑车上班下乡 ,少用或不用轿车 ,首先就可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一辆…  相似文献   

5.
林喆 《廉政瞭望》2011,(3):44-45
现代社会反腐败的基本模式是以法促廉。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有一部反腐败法典。 目前就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来看,大都具有一部或多部防止公职人员贪污受贿的法典,如美国、新加坡、印度等。不少国家除了在本国的刑法典中专门设有贿赂罪、贪污罪及禁止公务人员参与某些经济活动的规定外,还特别颁布了针对性较强的法典.如英国、日本、法国等。  相似文献   

6.
柏思 《党课》2010,(14):116-117
如今在法国大街上可供自由使用的自行车遍布法国40多个城市。曾被视为危险的交通工具并且被认为是给穷人预备的自行车,现在成了一种绿色的城市交通方式。让我们深入巴黎街头一辆自行车的内心世界,从另一个角度感受这场变革吧。  相似文献   

7.
正"盖自庆历以来,始因土人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宋】文同《丹渊集》"这里是卓筒井工艺从宋朝发明至今还能生产的盐灶——大顺灶。"遂宁市大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蒋铭介绍说:"山坡上还保留着宋朝遗留下来的三口卓筒井。"卓筒井是十一世纪中叶北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人类发明最早的小口径钻井技术,比西方早七八百年。"以凿地植竹为特点的卓筒井仅在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得以保留和沿袭下来,成为人  相似文献   

8.
务农新科技     
近年来。各国都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和研发。高科技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西班牙发明的采摘柑橘机器人能从橘子的颜色、大小和形状判断出橘子是否成熟以及能否采摘。它平均每分钟可以摘60个柑橘,是人工采摘量的7倍。而且能将柑橘分类。英国西尔索研究所开发的采蘑菇机器人装有录像机、测距仪和视觉分析软件,能确定哪些蘑菇可以采摘以及属于哪种等级。然后测出其高度以便采摘。它每分钟能摘40个蘑菇.比人工采摘速度快2倍。法国研制的分拣机器人能在潮湿肮脏的环境里,把大个番茄和小粒樱桃加以区别,然后分别加以装运。它还可用来分拣土豆,并且不会损伤这些产品。  相似文献   

9.
高慧铭 《唯实》2011,(6):68-73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从罗马法初露端倪,法国民法典制定后出现著名判例,而德国民法典正式将其确定为一项原则,继而瑞士民法、苏俄民法、日本民法和我国台湾民法等均以原则的形式规定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我国很多著名的民法学家也主张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规定为正在筹备的民法典之中。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青田华侨群体在海外分布相当广泛,几乎蹯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并形成了特定的分布格局:从洲际关系看,青田华侨的分布以欧洲为主,亚洲、美洲及非洲等大洲处于“陪衬”地位.从国别关系看,法国是青田华侨的桥头堡、大本营,人数最多;日本的青田华侨人数先多后少,总体弱于法国;而且在各个国家内部都有青田华侨聚居区.此种分布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华侨在海外生存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李涛 《前线》2017,(3):98-100
<正>讲过宇宙的形成,人类的来历,接下来就要讲人类如何从蒙昧走向文明。我们可以根据内容将神话分为很多种,比方之前讲过的宇宙起源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这次我们要介绍的神话,是文化发明神话,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神话,讲述原始人生活中使用的重要物品、技术,以及各种文化制度的发明过程。文化发明神话的主人公可以是神灵,也可以是半人半神的文化英雄、远古圣贤。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人们对于发明文化的神灵、圣贤非常崇  相似文献   

12.
杨照 《党员文摘》2021,(1):52-52
在人类发明的饮料中,没有比伏特加酒更无聊的了,大概也没有比伏特加酒更神奇的了。先说无聊的一面。伏特加酒只有两种成分——水和酒精,制作的过程,就是将正确比例的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伏特加酒就出现了。这么单调的东西,竟然500多年没有被淘汰;这么简单的东西,1894年竟然还劳烦当时的沙皇下诏,请出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来研究和改善伏特加酒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在八师一四三团有一个农工郭新民,竟然是个农民发明家,是中国管理科学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到北京参加过第4届中国科学家论坛,2017年又得到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他的革新发明得了多个专利,还得到过一枚金质奖章.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前 ,172 3年清朝政府曾经颁布禁止外国人在华传教和中国人信教的“禁教令” ,在此后 10 0多年间 ,仅有极少数的外国传教士在华秘密传教。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184 4年法国利用《中法黄浦条约》 ,强迫清政府废止“禁教令” ,使得外国的对华传教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法国同时向罗马教廷和清朝政府施压 ,顺利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保护”各国在华传教利益的特权 (史称“保教权”)。 19世纪末 ,因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法国又不得不放弃它的所胃“保教权”  相似文献   

15.
《前线》1960,(20)
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建设当中,认真细致地安排劳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使用和安排劳动力方面,目前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因此,大力节约劳动力是一个迫切的政治经济任务。在谈到节约的时候,一般人往往只注意物资的节约,而忽视了劳动力的节约。其实,前者固然十分重要,后者则更为重要。节约,无论在生产上或是在生活上,在生产上的节约又不管是原材料方面,或是在劳动力的使用方面,归根到底都是劳动的节约。所以,  相似文献   

16.
“创建学习型企业,绝不仅仅是让职工多读几本书或开展一些岗位培训那么简单,这是一个重塑职工上进心、创新企业学习制度的过程,它的意义甚至比几个技术发明更重要。”这是记者在首钢矿业公司烧  相似文献   

17.
正不仅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大国法律严厉禁止"性交易",在荷兰和德国的一些色情业泛滥的城市也开始全力"转型",试图消除"性都"这样不光彩的称号。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性解放浪潮的推进,从欧美开始,是否应允许卖淫合法存在的话题曾经多次引起激烈争论。欧美一些国家曾允许"性工作者的合法工作",但不仅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大国法律严厉禁止"性交易",在荷兰和德国的一些色情业泛滥的城市也开始全力"转型",试图消除"性都"这样不光彩的称号。德国柏林社会学  相似文献   

18.
目前,北京市各条战线上的比、学、赶、帮、超的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生产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广大职工在超额完成一九六五年的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又积极地投入了从一九六六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在生产建设高潮中,需要用大量的钢铁、木材、煤炭、水、电、粮食、棉花和其他各种物资。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呢?除了发动广大工农群众,努力发展生产,扩大物资来源之外,就是要教育群众,注意节约,提高各种  相似文献   

19.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并要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作为一名机关党员干部,必须自觉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自身良好作风引领社会风尚,从小事着手,从自身做起,坚决制止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使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相似文献   

20.
法语从英语中借来的词不多,“幽默”是其中之一。不过,这不代表法国人不幽默,恰恰相反,法国人是个很逗乐的民族。无法用一个公式概括法式幽默,但它确实有几个显著的特点。法式幽默有点小国小民式的自嘲。跟法国人聚在一起,很少有人以富国人的态度傲慢自居,相反,他们往往会笑自己国家小,大家都生活在村子里,所以法国电影尤其是喜剧,极少出现美国电影里那种频繁使用的“大国英雄拯救世界”的玩笑。法国人喜欢通过模仿来嘲弄一切。上世纪90年代法国的《木偶戏说新闻》曾被视作最可怕的反政府力量。除了对政治的偏好,法国人也喜欢拿社会风尚开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