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崔贾 《求贤》2010,(5):15-15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选举法修正案。专家认为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  相似文献   

2.
2010年3月14日,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按下表决器,为亿万人关注的选举法修正案获得通过。这一刻,成为我国选举制度向前迈进、不断完善的见证,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选举法是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保障。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该法自当天起施行。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民主新路",是毛泽东提出的。他在论述"民主新路"时所说的"民",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四大阶级在内的人民。这种民主,既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也有别于无产阶级民主,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主与集中、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与共产党的领导的关系,毛泽东对极端民主化、民粹主义、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无政府主义这些似是而非的"民主"进行了批判。毛泽东对民主制度的创新,最为突出的有红军时期的士兵委员会、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解放战争进程中建立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时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建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毛泽东提出的"民主新路",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一条现实的和独具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概括了民主对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同时,对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提出了设想和要求。正确理解和贯彻十七大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离不开人们对民主的作用和基本要求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6.
彭颖 《理论导报》2010,(5):17-18
《选举法》的修改是保障公民选举权平等性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的现实要求,体现了选举权的平等性、选举程序的公正性、选民的主体性以及代表的广泛性,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1],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2],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擘画了发展蓝图。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选举是现代民主的核心,没有选举就没有现代民主政治,而没有平等的选举也就没有真正的民主。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对我国《选举法》进行再次修改,明确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法的这一修改,是对我国选举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益完善,是对人民民主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扩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叶代辉 《当代贵州》2011,(35):50-51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的示范作用带动人民民主,把民主建设由核心向外围全面推开,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终目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2,(10):F0003-F00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年来,我国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理论导报》2010,(3):17-18
<正>2010年3月8日,备受关注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新华社记者就此次《选举法》修改的亮点采访了权威法学专家。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关注一个全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政治选择,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推进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保障,有利于在新的国际背景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任中平  张露露 《探索》2016,(4):89-93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把"以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确立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路径。而要实现党内民主对于人民民主的带动作用,需要借助于一系列中间环节。通过一定的现实路径和运作机制,促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之间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实现以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的目的,从而从整体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文章论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过程,指出我国现阶段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做到“三者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的统一”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一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谭明 《世纪桥》2002,(6):64-64
前不久我借去牡丹江公出机会,前往该市宁安县东京城镇,恰逢当地各村委会改选,从镇领导忙碌的身影,到村民们珍视自己的权力,为自己信任的人投下庄重一票的神情,我体会到了村民自治活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一些思考,进而想到了曾拜读过的季丽新教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9,(10):53-54
王长江在8月27日的《南方周末》上撰文指出:西方一些人指责中国缺乏民主,使用了一个新的提法“非竞争性政治”。国内一些学者沿用了这个概念,一些人还试图论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探索一种非竞争性的政治。  相似文献   

19.
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场域政治。协商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因而协商民主发展有赖于发生场域的拓展。简单来说,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就是协商民主发生的社会空间。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是否广泛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在品质与溢出效应。理想的协商民主发生场域应该是公共生活的全覆盖与政治行动的全贯穿。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不断扩展,政治系统场域、政治与社会场域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协商民主,在内容、形式和程序上都得到了全面展开。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发展协商民主的时间不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发生场域上仍然存在边界不清、行政性色彩浓厚和社会公共领域协商制度化不够等问题。因此,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生场域建设就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周世慧 《宁夏党校学报》2005,7(3):F0003-F0003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民主建设》一书由著名学者高放、王缉思担任学术顾问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刘德喜、钱镇、林等著 ,重庆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1 2月出版。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的逐步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外国政界人士和诸多学者 ,在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特别关注中国政治的发展 ,而且不断有人指出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少人仍将中国视为威权或专制而非民主体制的国家。然而 ,对于中国的民主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中共十六大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