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五则     
《湘潮》1984,(12)
尊重历史正确评价湖南劳工会及其领袖人物湖南劳工会是二十年代初湖南政治舞台上的一个活跃的工人运动团体。但三十年代以后一段时期内史学界将它划入无政府主义工团和右派工人运动范畴,因此,湖南劳工会的性质、地位、作用及对领导人黄爱、庞人铨的评价,成为湖南乃至全国党史、工运史研究中的一个疑难问题。为此,湖南省总工会召开了“湖南劳工会”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努力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全面地、历史地考查了湖南劳工会的组织状况、重要活动、黄庞言论思想之后,基本的观点是:黄爱、庞人铨所领导的湖南劳工会是湖南第一个真正的工人团体,是湖南工人运动的萌芽和发端,是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以后中  相似文献   

2.
《湘潮》1989,(3)
1922年1月17日,湖南劳工会领导人黄爱庞人铨被赵恒畅政府惨杀于长沙浏阳门  相似文献   

3.
湖南常德人黄爱少时丧母,1913年考入湖南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在电灯公司做技工.1919年,黄爱进入天津直隶专门工业学校学习.其后,他辗转北京、上海,求教李大钊,问计陈独秀. 湖南湘潭人庞人铨,父亲早逝,1913年进入湖南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毕业后在湘潭织布厂做技工,后曾参加湘军,张敬尧被赶出湖南后,庞人铨退出军队.  相似文献   

4.
没有耕耘, 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 却盼共产花开!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 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这是1922年周恩来在柏林写的悼念黄爱、庞人铨烈士的著名诗句。一年后,他又在信中写道:“明日又是黄爱、庞人铨的血祭之日”,称赞他们二人是“中国的卢、李(卢森堡、李卜克内西)”。黄爱、庞人铨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的团员,我党成立后最早牺牲的烈士。  相似文献   

5.
正黄爱、庞人铨,这两个年龄相仿、出身相似、求学经历重合的湖南伢子,因领导工人运动,于25岁的青春年华双双壮烈牺牲,成为全国最早为无产阶级事业牺牲的工运领袖。常德人黄爱少时丧母,经二哥资助求学,1913年考入湖南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学习,毕业后在湖南电灯公司做技术工人。1919年春,立志工业救国的黄爱赴北京应考高等工业学校,却因误了考期插入天津直隶专门工业学校学习。其后,黄爱辗转北京、上海,求教李大钊,  相似文献   

6.
在美丽清幽的麓山穿石坡下,有一座墓塔呈菱花形,碑座由花岗岩琢石柱四角拱托,通高5米,壮丽似宫殿的墓葬,里面安息着两位年轻的英灵,这就是“中国无产阶级最能奋斗的指挥者”,被称为“中国的卢森堡、李卜克内西”的黄爱、庞人铨。他们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早为革命献身的先烈。80年前的一个寒夜,北风呼号,雪花纷飞,在湖南长沙市的浏阳门外,两排荷枪实弹的军警如临大敌,颤栗鹄立在大路两旁。衣衫单薄的黄爱、庞人铨,带着镣铐,面向东方昂首挺立,脸上带着微笑。他们知道此时已是凌晨4时,是最黑暗的时刻,再过几个小时,黎明…  相似文献   

7.
杨福涛     
杨福涛,湖南长沙县东乡天杉坳(现广福乡)人,1893年3月出生于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仅读3个月的私塾即辍学,在家放牛、砍柴、干活。12岁时随兄外出做泥工,学得一门谋生手艺。泥工走南闯北日吃百户饭,夜睡千家床,使杨福涛小小年纪即饱尝人世艰辛,但也开阔了眼界,领略了社会的不公平。杨福涛25岁时到长沙做泥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了黄爱、庞人铨组织的湖南劳工会。1921年8月,毛泽东等创办湖南自修大学于船山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骨干。杨福涛经常去那里做工,有机会接触了毛泽东。毛泽东亲热地和他拉家常,询问他的生活情况,然后深入浅出地说明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并且用生动的比方,把手掌翻过来说,穷人要想出头,就必须团结起来,把这旧社会翻个边。毛泽东的教育启迪,使杨福涛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2年1月,  相似文献   

8.
1922年5月1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作出决议,将每年1月17日定为黄爱、庞人铨殉难纪念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称两人为“中国第一次为无产阶级而死的先烈”。黄爱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了中国社会运动史的光辉一页。黄爱遇害牺牲后,获知噩耗的毛泽东极为痛心,两次为他主持召开追悼会,并题写挽联:“奋斗为终身,千古伤心是工运;取义拼一死,九泉含笑亦冤魂”。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周刊创办于广东早期党组织破土欲出之际,此时正值五四运动后各新思想争鸣时期,基于对马克思主义部分观点的认同和传播,广东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开展了密切合作,《劳动者》应运而生。随着中共建党思想的日趋成熟,尤其是陈独秀南下广州后,无政府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严重分歧,被无政府主义者掌握的《劳动者》已变为马克思主义传播乃至广东建党的一大障碍。陈独秀在广东建党后,无政府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从思想到组织彻底决裂,遂致《劳动者》停刊,退出历史舞台。《劳动者》办刊的前前后后,可窥广东建党前后无政府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的合作、分歧与决裂过程,也折射出两者不同的建党路径抉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涌向中国。在广州,影响较大的是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一度合作,并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12月,陈独秀应广东省长陈炯明邀请南来广州,行前与李大钊商量,拟借此机会在广州建党。陈独秀到广州后,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辩论,从理论上对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区分,并率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决裂,随后建立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20年代,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曾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到法国之前,陈氏兄弟信仰无政府主义,对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国外无政府主义者的思想有所研究,对吴稚晖、李石曾等国内无政府主义者很是崇拜,并通过他们获得华法教育学会的资助赴法勤工俭学。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5,(6)
<正>黄爱,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县(今武陵区)芦荻山乡黄爱村。1913年秋,考入湖南甲种工业学校学习。1919年2月,考入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黄爱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在天津学联执行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与周恩来并肩作战。他将名字改为"爱",以示时刻不忘爱国。9月,他被周恩来邀请为"觉悟社"第一批社员。1920年1月,他  相似文献   

13.
1920年秋到1921年夏,恽代英在安徽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期间,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曾信仰无政府主义,不久便对无政府主义产生怀疑,最终否定了无政府主义。恽代英的这种思想变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迷惘与求索,不能因此认为恽代英当时是无政府主义者。1921年下半年,恽代英完成了这一世界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试论无政府主义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产生影响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政府主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大社会思潮,它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影响甚大。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前或多或少都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会接受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如何满足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需要的?本文拟就此方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吴义国 《湘潮》2021,(2):56-56
中国最早牺牲的工人运动领袖是黄爱、庞人铃。黄爱、庞人铃是我党成立初期工人运动著名的领导人,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战士,是我国青年为共产主义事业最早献身的烈士。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等都深切地悼念过他们,发表过纪念他们的诗文,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正在青年周恩来漫长的真理探求过程中,无政府主义是其思想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一环。无政府主义裹挟革命浪漫主义的糖衣,曾一度迷惑青年周恩来的信仰选择。旅欧期间,经过反复的理论推求,青年周恩来逐渐认识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虚无本质,旋即将之摒弃并与旅欧学生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论战,在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同时,也完成了他这一时期思想的嬗变。无政府主义是欧洲19世纪上半叶产生的一种极端民主主义政治思想。它大力  相似文献   

17.
1921年广州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论战"乃至"分裂",实际上是"主义"分歧掩盖下的现实利益冲突。1920年初,柏伟烈、维经斯基等人在华工作的开展虽为"安(那其)-布(尔什维克)联合"创造某种契机,却终因陈独秀赴粤主持广东教育改革而归于泡影。究其原因,同样身处"教育界"谋生的无政府主义者,对陈独秀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职权"之忌惮已远胜于"主义"分歧。在无政府主义者眼中,陈独秀的"权势"不仅对"无政府主义"宣传造成空前压力,更将涉及粤省教育界势力划分,危及众人"饭碗";在陈独秀等马克思主义者眼中,从借故挑起事端的"晨报社",到风潮迭起、谣言不断的"广东高师改隶",背后皆有无政府主义者的身影。无论两派是否真的存在"理论"争执,现实中早已势成水火。  相似文献   

18.
无政府主义是同科学社会主义相敌对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潮。它的基本主张是反对一切国家、政府和权力,鼓吹个人绝对自由,其实质是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法国的普鲁东为创始人,俄国人巴枯宁使无政府主义发展到高峰,其后另一俄国人克鲁泡特金在某些方面又有新的发展。20世纪初传入我国。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起过一些进步作用,但由于他们的狂热,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发展有一个历经多种选择而不断扬弃的过程。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是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物,而无政府主义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亲身参与1919年的驱张运动和1920年的湖南自治运动,毛泽东在实践中明白了无政府主义的不切实际,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1921年元旦,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员新年大会上,和会员们一起将学会的宗旨定为以布尔什维主义改造世界与中国。至此,毛泽东通过对各种思想流派的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青年周恩来路漫修远的真理探求过程中,无政府主义是其思想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一环。它裹挟革命浪漫主义的糖衣,曾一度迷惑青年周恩来的信仰选择。在旅欧期间,经过反复的理论推求,青年周恩来逐渐认识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虚无本质,旋即将之摒弃并与旅欧学生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论战,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同时,青年周恩来脑中的无政府思想也由此完成了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