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颜洁 《东南亚纵横》2013,(12):62-68
本文利用相关史料记载和考古研究成果,并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论述了南海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合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和繁荣,以及为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说明今广西沿海地区历史上与东南亚地区等海外地区的海上贸易联系由来已久。同时指出,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南海丝绸之路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如何将广西沿海地区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中,以及如何利用这样的新契机来促进广西沿海地区的新发展,是研究者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港口建设为核心的海上互联互通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环节,这一建设进程在印度洋区域尤为重要.印度洋区域港口发展相对滞后,中国的港建产能及现有运营基础将为该区域港口联通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区域内外大国对印度洋港口建设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在该区域建设、投资与运营港口的进程中,中国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地缘政治风险、东道国政治与政策风险、区域性非传统安全风险.中国需在项目层面、双边层面和区域层面,采取措施规避、降低和化解风险因素,以保障“海上丝绸之路”印度洋沿线海上互通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3.
早在唐末五代,泉州由于环城遍植刺桐花,因此别称“刺桐城”。72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泉州,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说:“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胡椒进口量乃百倍于亚历山大港。”泉州(亦称刺桐港)因其港湾交错,水道深邃,历史上便以“三湾十二港”的优势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这也是泉商跨国贸易的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不仅有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或称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而且也有纵贯中国—中南半岛的南北丝绸之路,它是南方丝绸之路延伸至中南半岛的古丝绸之路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南北丝路的概念、起点终点、线路走向及历史作用等问题进行论述,认为南北丝路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向南延伸,它的起点为中国成都和长沙,终点分别是越南胡志明市、柬埔寨西哈努克、泰国曼谷、缅甸仰光、马来西亚马六甲等沿海港口城市,其线路可分东、中、西三路若干道,其产生的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它创造了稻作文明、铜鼓文明、丝绸文明、茶马文明等,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亚洲文明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的关系和首要任务。文章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走廊发展规划相衔接,与东盟国家的金融政策和金融业务相协调,与东盟国家不断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有利于建设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  相似文献   

6.
中国从2008年开始在斯里兰卡修建汉班托塔港,2012年汉港开始投入运营。但由于斯里兰卡从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国际社会对汉港的建设非常关注。特别是印度对中国进入其"后院"也颇为担忧。对所谓的"珍珠链"传言也半信半疑。近年来,印度对斯里兰卡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与措施:与斯里兰卡进行全方位合作;在海上加强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的合作;进一步向东靠拢并涉足南海事务等。中国在斯建设汉港符合斯里兰卡的国家战略,也实实在在给斯里兰卡带来了利益,不能误解成"珍珠链"战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是对印度诸多猜疑最好的回答。中国在斯里兰卡建设汉港是"和平、友谊、合作、发展"精神的体现,目的是实现和谐相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6年9月8日,第九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与会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智库机构、高校、政府和企业单位代表等100多人出席论坛,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会议主题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东盟共同体建设与中国—东盟合作发展"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智库交流机制建设"等5个主要议题展开了对话、交流和探讨。本文对与会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及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进行论述,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计划将会有力推进中新经济和全球贸易与投资,并对如何建设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新经济走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代国内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国外阿拉伯人海上贸易的兴盛,共同提出了对中国一个巨大海港的需要,两者对海港位置要求的矛盾恰好在当时位于南北海岸中点的泉州身上得到平衡和统一,因而形成巨大的合力推动拥有诸多优越条件的泉州港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0.
早在十六世纪末叶,墨西哥人就把从马尼拉驶往墨西哥的、满载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货物的商船称为“中国之船”。当时,新西班牙(今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是中国-菲律宾-新西班牙之间进行三角贸易的一角。每当“中国之船”到达,人们便纷纷前往购买中国的丝绸、香料、瓷器和各种手工艺品。运抵阿卡普尔科港的中国丝绸,经海陆分散到其他地区。自那以后,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往来一直持续不断。“中国之船”为开辟中国同拉美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纽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丰富和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本文基于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现状,剖析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卓有远见、符合区域内国家的发展利益的。老挝将一直持续支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致力于由"陆锁国"发展成"陆联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历史文献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本文界定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和64个国家,分别采用进、出口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潜力指标,从区域整体、五个主体区域和所属国家三个层面考察了1999年以来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发展、贸易联系和贸易潜力。本文认为中国与沿线区域的贸易发展合作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与各区域的贸易发展不平衡、贸易联系差距大、经贸潜力实现度不高等问题。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还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某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的时代赋予了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内涵和意义。本文提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举措,探讨海南省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是维护中国生存和发展利益的一项长期、重大战略。而印度作为这一线路上经济规模最大、军事实力最强、政治影响力最大的区域性大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印度政府和智库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的认知出发,系统梳理印度针对该计划所采取的各项举措,进而深入探讨印度采取这种态度和举措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2013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克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好国际实践典范,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推动与亚非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保证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顺利进行,保障沿线海上通道安全是首要前提。海上丝绸之路途经东南亚和北印度洋两大地缘政治区域,通道周边地缘安全局势复杂。综合而言,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着霸权国家战略遏制、沿线国家战略干扰、沿线地区冲突及海盗活动等三方面安全威胁。加强海上力量、打造战略支点、构建安全合作机制将是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安全的有效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欧非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它开拓于陆上,又发展于海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文明传播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在特定政治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兴起是东西方先民互为推动、双向努力的结果。1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希望发掘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特有的价值和理念,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伙伴关系。具体而言,是用"丝绸之路"的理念和精神,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合作进行整合,使它们相互连  相似文献   

19.
印度国内对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持有不同观点,或认为印度可以与中国进行海洋领域的合作,或认为应当限制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影响,而大多数学者则表示印度政府应该谨慎地对待这一倡议。总体分析,印度近期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可能保持有限度的参与,同时密切关注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各项举措。中国是否会在印度洋上尤其是在北印度洋投入并强化海军力量或部署军事设施,将是印度对此项建议做出最终选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新加坡友好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新加坡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和平台。本文探讨中国与新加坡经贸合作的现状及潜力,合作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业,拓展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和文化合作,深化双边安全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