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这几乎是理论学术界的"共识"。可是,最近有的学者却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新唯物主义"简单地"命名"为"辩证唯物主义",这种所谓的"命名"无非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是极其片面的。事实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三块",而恰恰是同一事物(即"新唯物主义")的三个不同方面,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水乳交融、互涵互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谁也离不开谁,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足取的。"新唯物主义"之为"新唯物主义",乃在于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三位一体"。脱离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支撑""滋养"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假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一"、绝对的"和"相对的"《生活与哲学》教材中,多次提到"绝对的"、"相对的"这样一些用语,这里的"绝对的"一般来说是指无条件的,"相对的"一般来说是指有条件的。"运动是绝对的",是指运动是无条件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相对的"是指静止是有条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因而也叫相对静止。"矛盾的对立是绝对的",是指对立、斗争是无条件的。  相似文献   

3.
许菁菁 《人民论坛》2012,(20):224-225,256
"德治"是执政党为确保其权力正义性而必须承担的执政责任,"法治"是执政党实现执政合法性的现实途径,"德治"为"法治"之体,"法治"为"德治"之用。加强民主监督,尤其是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扩大民主监督范围,是以"法治"形式落实"德治"内容的最重要的现实途径,是现代国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吴琼 《政策》2015,(3):70
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提出的"四有"要求,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画出了"标准像"。我认为,"心中有党"是灵魂、是主线,"心中有民"是根本、是目的,"心中有责"是前提、是基础,"心中有戒"是规矩、是底线。作为一名贫困县县委书记,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四有"教诲,遵循"四个坚持"、争做"四有"书记。一、坚持"三同",做"心中有党"的可靠书记。心中有党,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坚定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精神气度。在"寻梦"、"追梦"、"筑梦"的历史进程中,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逼"出来的一条正路,也是"闯"出来的一条新路。在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政治语境下,这条新路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坚定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整体推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夏学銮 《人民论坛》2012,(27):74-75
新"24孝"是利用旧"24孝"的话语形式,构建新型"孝道"文化的一种尝试,但是不要因此把许多子女置于"不孝"的尴尬境地新"24孝"行动标准出台以后,招来许多议论。大部分意见是说"标准"较高难以实现之类,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是"孝"为何  相似文献   

7.
曾婕 《政策》2013,(4):66-68
努力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是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五个湖北"建设是6000万荆楚儿女共同的"荆楚梦",是"中国梦"的"湖北篇"。以先进的广播影视文化,聚集"五个湖北"建设正能量,是湖北广播影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五个湖北"是中国梦的"湖北篇""复兴是最大中国梦!"这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  相似文献   

8.
"先富、后富、共同富""大政策"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要义是"致富",本质是"共富",核心是允许和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关键是"先富"带帮"后富"、"后富"赶超"先富"。坚持和贯彻落实"大政策",必须准确把握其整体特性,充分认识其国策地位,全面理解"致富"内涵,正确把握"先富"与"后富"的评判与评价,深入认识"共富"的要求和"致富"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姬建民 《前进》2016,(5):56-57
正繁荣文艺创作、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都离不开文艺批评。盖因"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导风尚的重要力量"。然而,文艺批评必须"说真话"。"说真话"是文艺批评的"良心"。文艺评论的现状需要"说真话"。目前,文艺批评总体是好的,但"不说真话"的现象大有存在。一  相似文献   

10.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与"狗"了。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这里不仅是人大代表的家,也是我们老百姓的家。"临邑县邢侗街道的张大爷指着该社区的"代表之家"高兴地说。据了解,临邑县的人大代表以"代表之家"为平台,积极解答和协助解决群众诉求,把"代表之家"变成了"群众之家"。在"家"活动"实打实"邢侗街道凯旋社区是前年才成立的社区,由十几个搬迁村庄组成,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剩下的居民大多都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和目标,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理想,其本质具有政治伦理的价值和意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廉洁务实"是国家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关应尽的行政伦理责任,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以人为本"的群众路线确立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张维新 《传承》2009,(10):70-71
孔子"和谐社会"的图景是"大同",前提条件是仁爱,关键是中庸,治理之道是"圣王之治"。扬弃孔子的"和谐社会"观有利于为构建我国当今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和建中 《创造》2015,(7):41-42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体现着心系天下、忧国忧党的情怀,体现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担当,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纲领。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拓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在"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是基础。常言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也是干事创业之基,为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严以修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员干部如果不能立德修身,不秉持高尚的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湖北经济保持强劲发展态势,正处在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为我省发展"民生GDP"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省进入民生需求大增的新阶段,提出和发展"民生GDP"是顺势而为之举。湖北应在全国率先探索和构建"民生GDP"发展体系:一是牢固树立"民生GDP"发展理念;二是大力推进全省经济"竞进提质";三是建立"民生GDP"发展底线保护机制;四是加强"民生GDP"发展顶层设计;五是统筹推进综合"民生GDP";六是以改革促进"民生GDP"发展;七是探索建立"民生GDP"考核体系;八是形成"民生GDP"共建共享合力。  相似文献   

16.
浅析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互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影响最大、地位最高的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一种为社会确立秩序和价值的学说,包括"礼"、"名"、"仁"。道家思想是一种认为世界本质是不确定和富于变化的学说,"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根本,即"自然"、"无为"、"谦退"。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既对立又统一,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是交相互用,彼此互补。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选举中的"负面竞选"具有久远历史。"负面竞选"是选举竞争的必然产物,是"选战"重要手段和方式。"负面竞选"的功能并不都是负面,"负面竞选"也存在正面功能。"负面竞选"除对选举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以外,它还存在"溢出效应"。加强对"负面竞选"规制是西方国家选举组织和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和"区别",都只是"差异"的基础,而非"差异"本身。"不同"是一种直觉的、笼统的感性认识;"区别"是依据某种"参照"界定对象之间相应具体的"不相同"之处,是对笼统不同的具体、理性认知;"差异"则是在"区别"基础上的标准化分类,其在实质上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差级分化认知——这种由于权力建构和"标准"垄断的差级分化认知,促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基于"差异"的自我维持和主体性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基于我国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新理念,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梦"的解读具有深层的合理性和广泛的解释力。改造世界是"中国梦"的出场路径;社会有机体是"中国梦"的现实图景;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梦"的本真意义;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实践创新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浙江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大命题。"物质富裕"一定意义上是"精神富有"的前提,首先应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精神富有"是内涵丰富的价值构成,是可以建立和测度的评价体系,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具体实践。物质和精神的两者关系,决定了"精神富有"对"物质富裕"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必须由"精神富有"加以引领。当前,要特别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