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这里已经提出了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些重要思想,上述内容写进了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1953年12月31日,周总理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1954年4月29日,中印双方经过谈判达成《通商和交通协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以文字形式见诸国际条约。 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召开,周总理在全体会议和政治委员会议两次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加以表述。 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方式就被确定下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一直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14日至15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和世界五大洲12个国家的100多位政界人士和资深学者,共同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印度和缅甸在1954年共同倡导的,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作为共和国首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从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出发,明确提出了"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概念,进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还提出了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基本途径:通过和平协商,促进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外交往来,增进了解,消除疑惧,增强互信;建立一定的制度机制,通过法律和道义的约束保障各国间和平共处。另外,他还阐明了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须注意的问题: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及坚持平等互利是实行和平共处的核心;国家建设能够为实现和平共处提供保障;谋求和平共处,也要有危机意识;正确看待求同存异。这些思考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实践的深刻总结,对今天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作为共和国首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从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出发,明确提出了"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概念,进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还提出了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基本途径:通过和平协商,促进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外交往来,增进了解,消除疑惧,增强互信;建立一定的制度机制,通过法律和道义的约束保障各国间和平共处。另外,他还阐明了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须注意的问题: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及坚持平等互利是实行和平共处的核心;国家建设能够为实现和平共处提供保障;谋求和平共处,也要有危机意识;正确看待求同存异。这些思考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实践的深刻总结,对今天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国际和平思想是在毛泽东国际和平思想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一、坚持和平外交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执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的国家外交纲领性政策。60年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并努力实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进一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推广到国内外乃至全球问题的解决,实现了这一原则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7.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中国首先提出并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今年已经发表50周年了。5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纪念这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之际,回顾其诞生的时代背景,评价其在历史上占据的地位,总结二战后国际关系实践的深刻经验教训,展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是很有意义的。一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  相似文献   

8.
边征贤  张丹 《党史博采》2006,(10):10-11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举世公认的外交家.周恩来在多年的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平与发展思想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核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这一思想的基本原则,求同存异,建立统一战线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方针与策略,发展是最终的目标.周恩来的和平与发展思想对于我们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中包含丰富的和平思想,这包括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人民解放的和平思想;积极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国内政治冲突的思想;优先考虑和平方式实现和促进祖国统一的思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新中国的外交基础的思想;反对世界大战,不怕世界大战,发展和平力量,坚决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等内容.毛泽东和平思想具有人民性(革命性)、实践性、现实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毛泽东和平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中国和平思想的新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思想的重要渊源.是中国和平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促进了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实践.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和谐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斗争中维护国内和平与世界和平;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在外交实践中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站在正义的立场,坚决支持亚非拉各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所进行的反霸权斗争;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西方国家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在今后的外交政策中,我们要继续体现毛泽东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维护世界和平;体现和谐取向,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汇》2001,(5):F003-F00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的提出,始于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国与印度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中。当时,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了这五项原则.印度方面表示赞同。在此基础上,双方缔结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相似文献   

12.
张闻天是新中国开国外交史上的一位重要的领导人。从5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张闻天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以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创新勇气和新中国外交工作开拓者的奋进精神,对新中国和平外交事业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并在注重调查研究,占有充分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和平外交”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当成熟的看法,主要有: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和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外交的目的是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环境;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最中心口号是和平等。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重大国际战略构想,它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给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和行动的原则,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个乐观的前景.这一重要理论对推进和平发展道路,对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举世公认的外交家。周恩来在多年的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平与发展思想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核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这一思想的基本原则,求同存异,建立统一战线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方针与策略,发展是最终的目标。周恩来的和平与发展思想对于我们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林木 《党史博览》2012,(12):2+5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两国关于西藏地方与印度之间关系问题谈判的印度代表时,第一次提出了这五项原则,后写进了中印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1954年6月25日至29日,周恩来应邀先后对印度、缅甸进行正式访问,在与印度、缅甸发表的联合公报中,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6.
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维护世界和平等基本原则,构成了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充分表明了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中国实力的正确估量,体现了毛泽东国家安全利益至上的国家利益观。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从建国之日起就确立了和平外交政策.但是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共的和平外交政策先后经历了从建国初的"一边倒"向1950年代中期乖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转变."一边倒"政策有其历史的积极意义,但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从"一边倒"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选择,但"一边倒"冷战体制下的和平共处原则难免会在实践中暴露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中国的这一庄严宣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期间,学者们对“中国和平崛起”议题的研讨十分活跃。2004年,国内资深战略问题研究专家江西元、夏立平撰写的相关专著《中国和平崛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  相似文献   

19.
李兆杰 《党建》2021,(7):90-94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对外交往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交往之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特别是遵义会议后,党逐步减少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开始独立思考国际问题和国际局势,并独立制定方针政策、自主谋求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对当时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基本估计,提出"新的世界战争能够制止"、提醒人们防范战争。他论述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应采取的基本态度:高举保卫世界和平的旗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它作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他认为保卫世界和平应当坚持的道路是,依靠人民斗争,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支持欧洲等国家的反控制斗争,同时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毛泽东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思想和制定的方针,是其国际战略和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