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国内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发展研究的成果可概括为:两个关系维度即"竞争"与"合作;"三大协调机制即命令机制、利益机制、协商机制;四种研究视角即从政治与行政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法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切入;三种研究动向即引入新的分析工具进行研究,关注实证研究,对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有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对国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综述表明,目前国际上政府数据开放的研究对象已覆盖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大多数研究都采用了经验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上,主要聚焦于政府开放数据的标准与原则、意义与价值、面临的挑战以及各种影响因素间的互动等方面。其中,对于"政府数据开放"的意义与价值,国外文献主要强调了开放政府数据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所能创造的公共价值;对于"政府数据开放"所面临的挑战,则主要来自数据层面和管理层面,前者包括数据准确性、数据保密、数据整合、数据背景描述、数据所有权、数据位置、用户对数据的使用和解读能力等,后者包括权力结构、组织架构、部门利益、组织文化和人员意识等,这些影响因素间呈现动态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对主体性反思与超越的主体间性在社会管理中主要体现为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国外相关社会管理理论中福利国家理论表达了一种国家对市场的控制;新公共管理理论重构了一种市场神话主义,建构起"企业家政府";"第三条道路"理论寻求国家与市场间的综合;治理理论明确提出国家、市场与社会是治理公共事物的合作伙伴。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中单位制与人民公社体制建构起国家一元化管理;体制转型时期,国家创造出市场这个合作伙伴,社会开始获得一定程度的发育,社会管理开始出现多元主体;社区制中,国家将市场与社会看成合作伙伴,建构起党委、政府、社会与大众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国外社会管理理论与中国社会管理事实都遵循着从国家中心主义向国家、市场与社会多主体治理转变的轨迹。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主体间性不仅有助于解释国外社会管理理论演化与国内社会管理体制变迁,而且可将其勾连起来研究,以指导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再建构。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理论与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间横向关系是当前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竞争与合作是地方政府横向关系的两种主要形式。文章结合政府竞争理论、博弈论、区域公共管理理论和网络治理理论,分析了地方政府间横向竞争的必要性、横向合作的可能性、横向协调的必然性和横向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公共决策逐渐受到高度关注,相关研究著述丰富.文章以文化功能理论为视角,在厘清公共决策、文化观念与公众意志三者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公共决策的文化机制,建构公众意志的实现路径,以期在公共政策研究理论上获得尝试性的突破,为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6.
公共价值创造是政府的关键目标之一,但鲜有研究关注从公共价值创造角度解读数字政府治理.以公共价值创造和数字政府治理理论为基础,基于战略三角模型从公共价值创造角度重新审视数字政府治理的构成维度,包括公共价值、合法性与支持、运作能力,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解释.提出了以公共价值创造为关键目标的数字政府治理理论框架,为分析数字政...  相似文献   

7.
整体政府理论涉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横向合作与沟通,也涉及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纵向协调与整合,旨在克服当前政府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碎片化"制度结构和部门自我中心主义,提升政府处理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整体政府理论为分析工具,深入分析"央视大火"应急处置中地方政府与驻地中央机构的互动过程,考察不同层级政府间合作的利益协同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责任分担机制、信息沟通机制,以及由此引发的合作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治理理论与公共产品的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出现了不同的治理模式。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治理理论产生发展和治理模式变迁的研究探讨主要集中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层面。本文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入手,认为治理理论的提出以及治理模式的发展变迁与社会生活中公共产品的发展变化相关,即与公共产品属性的变化、人们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公共产品供给的资源环境、技术手段的变化相关。本文采用历史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考查治理理论产生发展、治理模式变迁与公共产品发展变化的关联性来论证上述假设和相应观点,希望为理解治理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即从公共产品的角度来解释治理概念的提出以及治理模式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9.
赵勇 《前沿》2008,(10):45-49
公共选择理论探讨了政府效率的分类,认为对政府效率的衡量有X一效率、配置效率和动态效率等多个维度;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政府行为的内部性、政府的天然扩张性、政府行为缺乏竞争机制、政府机构缺乏激励机制、政府行为缺乏监督和约束等;公共选择理论指出了提高政府效率的途径主要有宪政、制度建设以及市场化。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效率理论给分析和化解当前经济转轨时期我国政府效率不高的难题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视角,对提高我国政府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需要在国家、政府与社会的现实关系中来理解,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中来解释。学界现有的融合论、包含论、交差论、独立论等观点为更为准确界定社会治理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社会治理包含"自治"和"他治"两个维度,社会治理要通过有效的"他治"来培育"自治",核心社会治理是政府对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11.
财政联邦主义视角下的政府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联邦主义是西方学者借鉴政治学中的联邦制概念而创立的一个经济学概念,用于分析财政分权理论。本文从政府间关系角度出发,分析财政联邦主义产生的理论缘起,结合西方学术界关于政府间财政分权的不同模式,揭示财政联邦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以此为依据,分析财政联邦主义视角下的政府间关系构建,为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间关系寻找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共外交包括国内维度和国外维度两个方面。国内维度指本国政府与国内公众在对外政策或外交议题上的双向互动。国外维度不仅包括本国政府对外国公众的单向影响,还要包括本国公众对外国政府或外国公众的影响。当今的政府间外交因对国内与国外公众舆论保持的高度敏感而不同于传统的政府间外交,往往也具有公共外交的性质。当前,中国公共外交国内外维度间的关联性在增强。本国公众和本国政府在参与国内外维度的公共外交时,还面临着难以克服的政治—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广义的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s)在西方公共经济学研究中通常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和公共金融机构,而在我国的公共经济学研究中通常主要指狭义的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①。公共经济学主要从预算收支的角度考察政府,这为我国的政府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这一视角考察政府活动,对转变我国政府职能来说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下政府与媒体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燕飞  卿艳艳 《求索》2010,(6):76-77,55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公共危机频发时期,但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单独应对危机,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第三部门、媒体、企业和公民多元参与的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框架是必然趋势。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与媒体成了公众心中两大权威,参照协同治理理论,从理念、实践和法制三个维度构建政府与媒体协同治理关系,有利于公共危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公共决策逐渐受到高度关注,相关研究著述丰富。文章以文化功能理论为视角,在厘清公共决策、文化观念与公众意志三者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公共决策的文化机制,建构公众意志的实现路径,以期在公共政策研究理论上获得尝试性的突破,为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6.
农村问题是我国目前正在重点解决的社会问题,从经济学上给予其理论解释有利于农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一项公共政策试图通过土地产权结构的重新安排在政府与农户间建立一种新的契约关系,以在不损于农户利益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构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激励不相容问题,重点研究了退耕还林中的寻租和串谋行为;从委托代理论出发解释了这个农村政策,并给出一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目前,我国屡现资源紧缺,这已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我们不能忽视现实存在的另一种资源的浪费:由公共管理低效引起的"政治资源"的浪费。提高政府效率与构建"节约型社会"间有什么样的关系?面对政府低效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为工具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看,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政府的价值定位是工具性的,由此决定了政府人的角色定位为"公共人",即政府人必须表达公共意志、维护公共利益与实施公共行为.从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角度看,"公共人"拒绝部分"私权利"是合乎逻辑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转型的重要场所,城市社区建设经历了从生活空间到治理空间的路径演变,国家赋权和问题倒逼构成了演变的两个主要逻辑线索。在理论层面,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启动后持续至今,形成了"社区建设"研究和"社区建设研究"两种研究取向,经历了从国家-社会关系到空间-行动者的视角转换。这种视角转换主要是从宏观切到微观,对城市社区建设出现的新特征缺乏充分的解释和回应。科层结构视角从纵向政府间关系和横向部门间关系两个维度描述了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组织逻辑,可以成为理解城市社区建设新趋势的一种补充。从科层结构视角出发,未来城市社区建设应当优化激励、约束和机会结构,通过调整组织运作逻辑弱化工具主义的建设情绪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0.
从公共选择理论看政府决策优化的选择--"电子政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宇航 《前沿》2003,(12):76-7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政府决策模式固有的缺陷在新形势下显得更加突出.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深层次阐释了政府决策失效的原因,提出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是克服传统政府决策缺陷、优化政府决策的亟待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