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良波 《新东方》2010,(3):57-59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进程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提出要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同时,首次提出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建设部、财政部等部门根据该《决定》的指导精神,在同年出台了《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将经济适用住房定义为“由相关部门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户提供按照国家住房建设标准建设的价格低于市场价的普通住房”。  相似文献   

2.
王越平 《求索》2012,(4):63-65
研究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现象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而对于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绝不仅为一个单纯的政府职能调整问题,因为地方政府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同时又需要受制度的约束。为研究地方政府行为变迁的制度约束以及行为模式内在机制和逻辑,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借鉴理性选择和新制度主义等理论,对地方政府在对待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行为转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行为变迁主要受财政体制、各级政府间的权力结构、地方利益结构等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3.
周礼文 《求索》2012,(11):179-181
住房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中国的住房高度市场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保障性住房制度应运而生。保障性住房制度合法且正当的根基已初步构筑,其经济法学原理在于三三理论,即市场机制三缺陷、国家调节三方式、经济法体系三构成。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必须加以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王宝娜 《人民论坛》2012,(35):142-143
城市保障性住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使居民公平公正地享受到保障房待遇,必然需要法律制度的保证。由于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一些法律制度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有关保障性住房的法律还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保障房制度的公平公正。因此,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5.
针对备受关注的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通过建立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和建筑商三方博弈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博弈条件的设计至关重要,不同的前提假设会得到不同的纳什均衡结果。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建筑商三方博弈的纳什均衡结果取决于上级政府和基层政府双方博弈的结果,即取决于上级政府制度的设计。保证保障房质量的最优策略是在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使激励产生的效用大于基层政府严格监管发生的成本,使惩罚产生的负效用高于基层政府不严格监管的效用。  相似文献   

6.
租赁式保障性住房运营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莲 《求索》2011,(6):95-96
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的扩大,研究这些住房资产的后续经营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租赁式保障性住房作为社会的一种准公共产品,采取怎样的运营模式可以既能考虑其福利性,又兼顾到其成本或微利经营呢?本文从提高租赁式保障性住房资产配置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对推动保障性住房资源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成就显著,但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进一步推进城镇住房保障的创新.既要进一步推进城镇住房保障规章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及体系、住房保障方式、保障性住房产权制度的创新,也要进一步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制度、建设用地供应制度、建设管理制度、建设质量管控制度的创新,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住房保障责任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李利纳 《人民论坛》2013,(7):141-143
我国保障性住房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当前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如火如荼,但保降陛住房制度建设也存在缺少完备的法律制度、缺少细致的制度设计、缺乏有力的管理方式、缺少有效的融资模式等诸多问题。必须深化保降洼住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保障规范化、全面化、高效化、稳定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9.
政策执行力是政府执行力的核心部分,是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保障性住房政策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回归,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吉林省"八路安居"工程是对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的成功探索,有力的组织领导、完善的政策体系、积极的资源整合、政策对象的理解支持和执行主体间的协同机制保障了政策的有效执行。政策执行过程中主体的价值认同、建设质量、建后管理、法律制度体系等方面成为我们对其评价与审视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0.
保障性住房无法像商品房那样有高额的"卖地"收益,反而要政府倒贴配套资金,因此,保障性住房就像一块"鸡肋",让一些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既不能放弃(因为是政治任务),又不愿积极实施(配套资金不足)。  相似文献   

11.
鄂璠 《小康》2011,(4):69-71
保障性住房不是空中楼阁,就像少数民族的千脚落地房一样,它们的每一根神经都需要实实在在地扎根在土地和资金上。土地和资金,是为保障性住房保驾护航的两员大将未来5年,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将达到3600万套,今年建1000万套,明年建1000万套,后面3年还要建1600万套,使全国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  相似文献   

12.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09,(21):18-19
随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的落幕,全国人大常委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题调研结果也公布于众。凋研报告显示,截至8月底,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下达471亿元,占预算493亿元的95.5%,其中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安排的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已开工126万套,今年新增租赁补贴户数54万户;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09,(11):34-35
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相继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高原 《前沿》2013,(11):116-118
为分析保障性住房政策中涉及的各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运用玛希和罗茨提出的政策网络分类法,将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置于网络背景下进行分析。运用政策网络分析视角,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中的网络与参与行动者,总体评述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必须打开现有的封闭的政策网络,纳入新的政策主体,从而改进政策结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新市民群体日益庞大,但由于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新市民社会融入的状况不容乐观。当前,我国住房问题已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大量新市民被排斥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外,住房获取困难、社会融入问题较严重。文章根据现有文献进行因素分析,得出住房保障政策在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对新市民社会融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尽管当前全国各地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已逐步建立,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等租后或售后的维护、管理与退出机制仍存在较大的制度缺陷,成为保障性住房健康推进的障碍。因此,将当前的住房保障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通过立法将保障资格的审核标准、操作办法、运行规则、监督方式和退出机制进行合理设计,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政府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任志强谈保障性住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卫武 《小康》2008,(1):78-81
房价高企,成为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焦点。而房地产开发商又是焦点中的重点关注对象。政府希望他们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民众直接将攀升的房价责任推加其身。强调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府为稳定房市而推行的又一政策。对此,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对《小康》记者重申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十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施小梅  赵晓彪 《创造》2013,(6):46-47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云南省过去实现了许多方面的率先和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政企共建廉租住房;率先实施廉租住房级差租金;率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关键在于建设资金及时到位。设立土地基金,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渠道,是破解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短缺的一个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