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腐败的根源与成因腐败现象危害极大,正确认识其根源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方向和成败的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正确认识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这一问题时,指出腐败“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①要正确理解这一论断,正确地认识腐败产生的根源,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腐败行为就其构成要素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私利的追逐,二是以权谋取的行为。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腐败现象追逐私利的利己主义思想动因和偷盗、诈骗、抢劫等其他丑恶现象所具有的思想动因具…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腐败现象有无阶级性问题(一)腐败现象没有阶级性。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腐败现象同剥削阶级和剥削思想没有直接联系,它“是人类政权的一大通病和共象,不存在阶级性”。腐败现象不仅存在于剥削阶级社会,而且在社会主义社会亦很难避免。在人类政治生活的历史上,腐败现象确实首先出现于剥削阶级政权。但是腐败行为同剥削阶级政权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也不是剥削阶级的思想和意识。如果腐败  相似文献   

3.
论腐败现象产生的思想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忠敏 《新视野》2003,(5):43-45
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外来原因,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是腐败思想容易生存的社会土壤,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是腐败滋生蔓延不容忽视的条件。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考验,心理失衡,防线崩溃,是蜕变为腐败分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官本位思想是腐败产生的源头之一,对权力的向往导致了官本位思想的形成,官本位思想的存在必然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腐败更加重了官本位思想的盛行。官本位思想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反腐败必须消除官本位思想。一是加强思想教育;二是限制官员权力;三是加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5.
阿马蒂亚.森指出,腐败是阻挡经济进步的主要障碍之一。同时又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要注意总结吸收防止、减少腐败的历史经验。他认为,不管是引导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还是简单地要求人们放弃、牺牲个人利益,都不是防止、减少腐败的好办法;可以通过机构改革的途径,从体制上采取措施,防止、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和蔓延。他分析说,在那些极少见到腐败行为的社会中,防止腐败在很大程度上所依赖的是对行为准则的遵从。在他看来,人们的行为并不仅仅为个人利益所驱使,价值标准和规范对于人们的行为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深知腐败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危害,始终坚持不懈地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毛泽东的反腐思想,总结了历史上王朝兴衰的经验,吸取了国民党及各路军阀失败的教训,不但对于当时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反腐工作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了其反腐思想的主要特点,总结了毛泽东反腐思想对当代反腐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提起腐败(corruption),人们往往把它与权力、官员、政府、组织联系在一起,因此,对腐败的研究多是从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的角度进行的。而其实,腐败行为与其他政治、法律行为一样,也与经济行为有着重要的联系。对腐败进行经济学分析,在西方早巳存在,如苏珊·罗斯——阿克曼(Susan Rose-Ackerman)1975年发表了论文《腐败经济学》及三年后出版了著作《腐败:政治经济学研究》,而在中国,此类文章尚未多见。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腐败现象的本质特征、腐败现象的经济根源及遏制对策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腐败现象开始不断在我国滋长蔓延。面对这一情况,邓小平及时准确地揭示了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科学地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国 政治原因、思想要源和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还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和办法:依靠法制进行反腐败抓大案要案的查处;民主监督防治腐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做人民群众的表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对“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这不仅指明了原因,同时也包含了标本兼治的途径与方法。那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格组织制度管理;强化党内和民主监督。三者并施,而且教育必须摆在第一位。  为什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第一位呢?首先因为,腐败行为说到底主要是由于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曾指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对于这种权力倾向于腐败的根本原因,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  相似文献   

10.
柯元 《求实》2001,(1):24-26
本文探讨了江泽民廉政建设思想 ,认为江泽民廉政建设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详尽地列举了新时期腐败现象的种种表现 ;精辟地分析了产生腐败的主客观根源 ;及时地提出了根治腐败的思想和对策。作者认为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廉政建设思想 ,他的有关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论述 ,对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反腐败工作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找准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反腐败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在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着的表现各异的腐败心态,是导致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的原因。注重领导干部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心理层面上找到解决腐败心态存在的办法,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对于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8,(7):20-20
腐败现象的产生,与大环境有关,但与一些党员头脑中党员意识的缺失更是有着直接关系。许多腐败分子,包括一些高级干部,陷入腐败的泥坑,总是从思想上滑坡开始的,其实质就是党员意识淡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近年来呈蔓延发展的各类腐败现象,却严重地阻碍和破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育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前进道路上的绑脚石,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产生原因及其遏制的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一、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表现及其危害腐败是权力自身滋生的一种异化行为,即社会中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以权力谋取私利的权力商品化行为,它是政权的一大通病。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党支部委员。我们单位一些青年人在看到报刊、电视上揭露出来的一些党内腐败现象,以及在社交活动中听到和了解到有些党员干部存在着腐败行为后,认为党内腐败现象已成为党的肌体上的毒瘤,难以根治,思想上不免出现了迷惘和困惑:党还有先进性吗?党能够保持先进性吗?当代有志青年是否应该把加入党组织作为人生政治追求的目标呢?对此,请你谈谈如何对他们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反对腐败,事关党心、民心,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只有坚决铲除腐败,才能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促进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才能使社会的稳定获得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而要彻底铲除腐败,必须深入研究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坚持标本兼治,既要狠抓治标,又要加大治本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产生腐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 消极腐败现象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摆在大街上的腐败──对个别领导干部多占抢占挤住房透视湖北杨受林,梅中原引子对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经济犯罪等腐败现象人们都切齿痛恨。然而,有一种「腐败」似乎没有能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或者说,人们对其重视得还很不够。这种腐败就是「摆在大街上的腐败」─-领...  相似文献   

17.
跨世纪的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时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特点1.从腐败的范围与领域看,呈现出广而深的发展趋势。腐败现象纵向上在深入,表现为单一腐败向多样腐败、由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发展;横向上在扩散,向各个部门、行业和社会各个领域辐射,集中表现为三大领域,即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生活领域。其中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尤为突出,是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之首。1996年以后,党内违纪犯案件中,贪污、挪用公款等经济类案件大体占各类案件的45%左右。与此同时,腐败现象侵蚀到政治领域,出现某些政治性腐败案件。2.从腐败现象的职级上层次上讲,呈现出由…  相似文献   

18.
防止腐败,世界各国采取了许多对策和高招,然而腐败问题依然困扰着人们,同样,腐败问题在我国也非常严重,党中央明确提出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因而解决腐败问题不仅要打击腐败行为,查处腐败案件,而且要建立反腐败的长效法律机制,并从制度创新入手,针对产生腐败的原因,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采取预防性法律对策,铲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土壤,只有既治标又治本,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一、腐败的成因及表现产生腐败的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腐败表现的权力性,腐败活动的聚集性,腐败行为的复杂性,腐败主体的扩散性.分析了当前产生腐败现象的主要根源: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残余影响的结果;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存是其滋生的经济根源,一些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力特别是对权力的制约软弱.是其直接的主观因素.通过对腐败现象特点的根源的分析,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有针对性的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反腐败理论面面观(上)张仲华腐败与反腐败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四大以来,不少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撰文,对腐败的概念、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反腐败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思路。腐败现象及反腐败斗争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一、关于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