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精神生活(特别是精神创造)的范畴。它包括形而上之"魂"和形而下之"体"两个层面,是二者的有机统一。科学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不妨将其归于广义的文化,以便区别于狭义的文化概念。对科学与文化相互关系的考察,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把握文化的本质及其价值。文化不仅具有形而上的作为社会精神高地的价值,而且具有形而下的作为现实生产力的价值,因而既是一种软实力,又是一种硬实力。文化将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力地推动劳动解放和人的解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谢宏 《党的文献》2015,(2):94-100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毫无例外地发生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国家。如何认识这种"理论断层"现象,关乎人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推动人类更加自觉地去创造历史。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提供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些经济文化欠发达国家首先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这个"历史条件",不仅涉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具体状况,同时涉及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形势。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强弱,甚至和国际大环境有关,是"历史条件的总和"。经济文化欠发达国家创建社会主义社会,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正是紧紧抓住生产力这个经典社会主义的内核,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概括,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定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称得上是一场革命,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文化的诉求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三十多年来着重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物质需要与落后的物质生产之间的矛盾,今后应转移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与落后的文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通过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带动经济和其他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生产力不只是物质生产力,还必须包括"文化生产力"。文化是经济和整个社会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火车头。"文化中心论"有其理论、史实和现实的依据,在当今中国有其必要性、迫切性和合理性。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的主导性价值取向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社会转型需要经过一个过渡环节,即经济领域向"文化产业中心"转移或集中,进而逐步过渡到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模式,构建文化化、知识型的和谐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文化生产力具有明显的精神性特征,同时也具备非意识形态的物质性特征,文化生产力二重性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为产业性与精神性。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自然的系统构建中,文化生产及其生产力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必须加大发展的力度,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相配比、相贯通、相和谐。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发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并且强调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这是实现  相似文献   

7.
文化生产力理论的实践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产力肯定了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揭示了文化生产力物的特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勾列出文化生产力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回答了实现文化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手段,凸显了人的文化权利与文化生产力必不可分的关系,明确了国家管理文化的职能定位,指明了国家文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文章重点研究文化生产力本质内涵、运行规律和实践价值,为推动中国文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内容,以宽广深邃的文化眼光,深刻诠释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蕴涵的价值取向,包含着道德规范,体现着文化判断.构建这样一个社会,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在和谐社会中,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促使社会更加和谐的根本动力是和谐生产力,和谐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和谐,从而推动社会良性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其首要目标是实现利益的和谐,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利益格局,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1,(32):64-64
文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什么是文化,怎样看待文化,文化与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化经济学》独辟蹊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观察研究文化,把文化放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及整体关系中进行研究,剖析文化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文化发展运行的客观规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客观作用,得出文化反映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发展的反映、导向和巨大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以唯物史观为视角探究文化自信,是将文化自信与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群众等相联系,置于社会总体性之中,能够深刻地抓住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便可从起最基本保障作用的生产力要素、决定方向与性质的意识形态属性、涵养动力源泉的文化创新及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向等四个方面分析文化自信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12.
文化生产力就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社会能力。文化生产力具有两方面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本性的统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党的文化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战略决策.其中,经济、人和文化体制是影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我们必须要搞好经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改革文化体制,为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优秀的民俗文化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新民俗文化的发展集中体现了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多重和谐,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要和谐地发展新民俗文化,必须加大硬件支持、建立长效机制;培养优秀人才、提升文化实力;文化深入民心、塑造文明风气。  相似文献   

15.
文化和文化生产力都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与广义文化相对应,文化生产力与社会生 产力具有同等涵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和文化生产力指观念形态 的文化和文化生产力。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文化生产力进行解构,视角不同,解构的结果亦不同。 由于文化生产力是由不同的能力要素构成的系统,因此,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也必然是一项系统工 程,这对于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育和谐     
正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  相似文献   

17.
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而且需要文化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优先发展。这种区域文化的发展对应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务必提升其文化生产力,发展其文化产业,这就要针对海峡西岸文化生产力提升之内在与外在环境缺失,从诸多方面加以改善,以实践海峡西岸文化生产力在和谐氛围中恰如人意地跃进。  相似文献   

18.
论文化生产力的自觉与践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进文化、文化产业及其文化生产力的提出,体现人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社会全面发展规律的把握,对文化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及其历史性自觉。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命题的提出标志着社会对文化生产力践行的注重,文化生产力的提升务必从体制改革、文化公共服务、内外环境和谐等诸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文化本质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文化的理解大体有两种思路:作为"功能性"的文化和作为"主体性"的文化。人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的本质就在于"人化"。文化作为人的一种对象性活动,其合理性的内容表达是对人的本质以及人的主体能力的证明。在人类文化变迁中,不同文化形态间呈现出了多元互补、加速度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化生产力涉及到"文化"与"生产力"两个领域,既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定义,也可以从生产力的角度定义。然而,较为正确的定义,应该首先考虑到文化的作品和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或产业化。如果单纯地强调文化生产力仅仅是一种生产力,那么文化就有可能被物质生产力所主导,因而将会失去文化作为精神的所有魅力和特性,剩下的只有文化的物欲和利润。而文化成为生产的附属物,文化变成生产的文化、利润的文化,也就无所谓什么"文化生产力"了。因此,正确的看法应该是:在文化生产力中,生产力只是文化的一个界面,一个物化的、经济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