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与省级减灾中心在灾害监测预警、灾情报送、灾害评估等方面开展的项目合作,既推动了上下协同的业务运行模式,又提高了省级减灾中心科技支撑能力,也为打造高效运转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2013年3月28日,第三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在四川省减灾中心召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及来自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各省(市、区)减灾中心负责人、业务人员4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加强省级减灾中心业务建设”展开讨论,交流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建设需求,共享国家和省级减灾中心建设发展经验与成果。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有关负责人就自然灾害救助评估、灾害信息管理、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体系与实践、无人机遥感减灾应用、减灾救灾标准体系等领域开展业务培训。四川、江西、上海等地代表介绍了减灾中心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十分重视抗灾救灾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完善救灾制度、建立相关机构,形成了与当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灾害认识水平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救灾模式。与此同时,一系列蓄洪水利工程修建完成,地震科学工作和科技减灾得到发展,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4.
<正>新形势催生新理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都将发展防灾减灾救灾事业视为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获得大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显著。新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3,(9):52-53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近年来,福建省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大,防灾减灾形式严峻、任务艰巨。福建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福建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也积极主动参与防灾减灾,为防灾减灾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省级减灾中心在机构建设、职责完善、业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一直以提高地方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业务支撑能力为目标,积极推动省级减灾中心建设与发展。为响应省级减灾中心建设与发展需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相似文献   

7.
随着灾害问题的日益加重和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遥感、地理信息、网络通讯及其他信息技术已逐步应用到防灾减灾工作的各个环节,在灾害预警、灾情评估、救灾决策、灾害救援多方面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数据的科学管理是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可为政府及相关减灾部门提供标准详实的基础地理信息,同时也为各级减灾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及时准确地救灾决策信息。因此,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综合数据管理体系,实现防灾减灾海量数据的集中存储、高效管理与统一调度,是各级减灾部门开展应急工作的基础和基本保障,也是各级减灾部门面对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祝明 《中国减灾》2004,(10):13-13
2004年9月13日 ̄17日,由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主办的“中国减灾科学与技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我国从事防灾减灾科学与技术工作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中国减灾应急系统及体系”、“重大灾害事件及评估研究”、“灾害及数值模拟研究”、“灾害及减灾救助”、“灾害及应急管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通过会议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我国防灾减灾的任务非常紧迫,安全、减灾和应急工作已经在自然灾害救助、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这一…  相似文献   

9.
王琳 《中国减灾》2013,(1):10-14
在国际减灾活动中,陕西省宝鸡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防灾减灾大政方针,坚持走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之路,开创了可持续发展与综合减灾工作的新局面,相继被我国政府和联合国相关机构授予“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和“国际减灾与灾害管理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多年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使我们对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有了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0.
王琳 《中国减灾》2013,(1):12-14
在国际减灾活动中,陕西省宝鸡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防灾减灾大政方针,坚持走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之路,开创了可持续发展与综合减灾工作的新局面,相继被我国政府和联合国相关机构授予"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和"国际减灾与灾害管理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多年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使我们对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有了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1.
访泰三得     
2012年6月中下旬,受亚洲备灾中心邀请,民政部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代表团一行4人到泰国考察学习灾害应急救助和社区防灾减灾的经验。进城市、下农村、入深山、赴海疆……代表团仔细考察了泰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方方面面,收获良多,在此与防灾减灾救灾战线上的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2.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国家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减轻灾害风险列为政府工作的优先事项.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灾害管理的体制机制,努力推进综合减灾业务技术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水平,我国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意见》贯彻党中央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总结了我国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成功实践,充分借鉴国际减轻灾害风险管理先进经验,顺应我国灾害发展趋势,适应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明确了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定位、新理念和新要求,对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是指导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规范性、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4.
徐园  王卫京  吴磊 《中国减灾》2013,(17):48-51
随着灾害问题的日益加重和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遥感、地理信息、网络通讯及其他信息技术已逐步应用到防灾减灾工作的各个环节,在灾害预警、灾情评估、救灾决策、灾害救援多方面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数据的科学管理是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可为政府及相关减灾部门提供标准详实的基础地理信息,同时也为各级减灾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及时准确地救灾决策信  相似文献   

15.
赵婧文 《中国减灾》2022,(21):53-55
<正>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正在迅速发展。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以期提供数据参考与支持,为灾害应对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路径。《“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强调,要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现代化,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这对我国现阶段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总要求与新方向。大数据时代,  相似文献   

16.
访泰三得     
2012年6月中下旬,受亚洲备灾中心邀请,民政部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代表团一行4人到泰国考察学习灾害应急救助和社区防灾减灾的经验。进城市、下农村、入深山、赴海疆……代表团仔细考察了泰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方方面面,收获良多,在此与防灾减灾救灾战线上的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3,(9):14-15
201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为"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我国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18.
正"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五年间,全省共投入受灾群众救助资金25.36亿元,恢复重建灾损房屋10余万户,建设标准化救灾物资储备库4个和减灾工程社区2200个,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50个,培训灾害信息员1万多人。这五年,是黑龙江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突飞猛进的五年,也是黑龙江防灾减灾救灾人奋发有为的五年。回顾"十二五"回顾"十二五",黑龙江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周密部署下,规划为先,完善法制,提高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强化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筑牢了基础,有效提升了全省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规划引领发展。"十二五"伊始,黑龙江省减灾委员会即牵头编制了防灾减灾五年规划,省政府将其作为13个子规划之一印发实施,为全省减灾救灾事业确立了清晰的发展路径。该规划方向明确,目标具体,是过去五年引领全  相似文献   

19.
对话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灾害风险给我国城市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尤其在河  相似文献   

20.
方印 《中国减灾》2012,(10):40-4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我国已经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正式制度。但随着我国灾害防治实践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灾害法制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我国防灾减灾基本法的缺失弊端表现得十分明显,制定我国防灾减灾基本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伞社会要求相关单位抓紧时间制定与出台作为我圜防灾减灾基本法的《防灾减灾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