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公民意识发展的继承性、借鉴性等特征决定的。自公民社会产生以来,公民意识的发展都是以先前社会的公民意识为起点和阶梯,这决定了公民意识继承必然是公民意识发展的基本形式和重要途径,没有公民意识的继承,具有民族特征的公民意识将不复存在。此外,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移植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公民意识,也是发展和完善我国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公民意识的移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既要借鉴他国经验,又要遵循中国特色,还要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公民意识发展仅仅依靠继承和移植是不够的,中国公民意识发展还要着眼于更新和重构。  相似文献   

2.
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体现,是政府进一步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能力的迫切需要。文化差距而产生文化矛盾和社会矛盾、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短缺、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有待进一步加强是制约当前公民文化权益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切实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真正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关键词一: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包括四个最基本的方面:公民身份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义务意识和公民参与意识。培养公民意识的基本思路是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立足公民现实生活。学校是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公民意识不能硬性灌输,公民意识教育要靠政府推动。  相似文献   

5.
一、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强化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必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人民权益与法律权威相辅相成,作为人民与法律有机融合的纽带,"公民意识"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6.
周光发 《世纪桥》2007,(5):138-138,147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现代公民意识。当前,不少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这既不利于自身的成长成才,也不利于和谐文化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需要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和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主体性和自觉性。要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必须完善系统的教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安排有效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和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主体性和自觉性。要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必须完善系统的教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安排有效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9.
信息之窗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五个关键词关键词一: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合格公民,是当前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公民内涵,树立现代公民意识,真正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以各种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并将这些规范的精神实质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所以,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高校德育的着力点。一、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内涵“公民”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  相似文献   

11.
柳斌杰 《党建》2011,(11):45-4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全面部署了文化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为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指南,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全会精神传达后,新闻出版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一定要以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切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意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以更加坚强的决心和更加强大的力量,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2.
建设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二五"期间成都市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要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和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其次要缩小城乡文化差距,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最后,要保护和发掘成都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成都市文化品牌。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的要求,必须加快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支持保障体系、管理控制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再次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并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5.
文摘     
蔡武:落实文化强国任务要做到八个着力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历史性地摆在了全党全国面前。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八个着力。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着力推动文化创作繁荣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着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的演变格局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进展,令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和自身文化特质,令我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社会价值梳理和重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正逢其时。文化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当前文化创新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是要确保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它的社会功能充分实现;二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三是要把文化作为软实力来建设;四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五是要以文化思维加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我们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任务,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推动先进文化价值观的创新。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我们要从培育文化创新意识,创新文化内容和传播载体,完善文化创新体制和制度等方面努力,实现先进文化建设质的飞跃,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公民意识的强弱和公民素质的高低,与国家兴衰,社会的发展和安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公民素质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基础之上的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各方面素养的总和,如公民的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这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方针政策时不能忽视的因素。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身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地位和价值的自我认识与反映。公民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公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经济社会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于不断建立和完善其保障机制。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保障机制,要以科学的思想指导、可靠的组织依托、坚实的物质基础、有效的法律支撑为统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文化建设发展的权益、资金、政策的保障机制,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对保障机制进行诠释和分析,以期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理论依据,这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