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依次驶过唐家山、马鞍山、黄皮沟、漩坪、十里碑、大马桩、小马桩这长长短短7个隧道,十多公里的道路,连通了北川当地人所称的关内和关外。相比震前沿着山边伸展开去的蜿蜒曲折的山路,如今这些隧道无疑更加安全和便捷。"虽然山体很难打通,但政府还是下力气给修喽。"当地的乡亲这样说到。道路,是一座城与外界联接的纽带,是  相似文献   

2.
首度赴台圆梦宝岛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高金素梅与20名四川北川羌族学生结缘于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高金素梅非常关注四川地震灾区,在参加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暖场演出后,率台湾少数民族演出团直接到四川开展赈灾抚慰活动,并于北川助养了20名羌族受灾学生,从2008年至今,与北川羌族的这  相似文献   

3.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北川职业中学学生杨彬彬在废墟中被埋77小时,他被救出废墟时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喝可乐,冰镇的……"让关心灾区的国人为之动容,许多人记住了这位坚强可爱的"北川可乐男孩"。由于双腿被压迫时间太长、神经和肌肉都已坏死,彬彬在重庆南桐总医院接受了双腿截肢手术。当初的"北川可乐男孩",现在怎么样了呢?  相似文献   

4.
北川之殇     
郑晓江 《中国减灾》2011,(22):44-46
秋风呜咽,浊流翻滚,青山默然……2010年8月25日,我与参加"全国生命教育教学研讨会"的同仁们默不作声地行走在一条刚修好的柏油路上,前面就是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中心之一——被彻底摧毁了的北川老县城。蜿蜒的道路旁,摆满了黄色或白色的菊花,还有束束祭香与蜡  相似文献   

5.
丁辉 《中国减灾》2011,(6X):39-39
<正>如所预期,今年的"春晚"果然安排了一个"代表"北川人民感恩的节目。已记不清这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北川的人民第几次"被"感恩了!朱军的主持风格据说是"热情洋溢",然而我的观感颇有不同。我觉得朱军主持的声音和笑容都具有"防暑降温"的功效,只是让人的皮肤受  相似文献   

6.
闵捷  蒋琰 《中国减灾》2012,(1X):40-41
<正>"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年多了,北川的灾后重建目标已于2011年10月17日全面完成。回顾2010年北川的春节,别有一番滋味。左手边,没被震垮的店铺贴着大红的春联,门口支起的摊子上,摆着一排排红纸包装的鞭炮、绛色的腊肉,买家卖家正在讨价还价。右手边,是清理完毕的房屋废墟,砂石堆成了一人高的圆锥体,一根根碗口粗的木材堆在地上。建筑队回家过年了,春节后他们会回来接着盖房。"5·12"汶川大地震后走向复苏的北川,年味儿正浓。  相似文献   

7.
汪洋 《中国减灾》2013,(2X):29-29
<正>回四川,继续从事着热爱的新闻电视行业,这是我2012年做出的最大的决定。希望在地震中安然无恙的高堂能够享受膝下有子、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是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初衷。而回到四川的第一个春节,就要在同样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的彭州市龙门山镇度过,可谓是分外的有意义。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川人,在地震后一直不喜欢叫北川"灾区",这是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我更喜欢叫"震区",这里地震过,如此而已。出生在北川县老县城的我,从小就有躲地震的经历,半夜听鸡犬鸣吠,看满天星空,一直觉得地震也不过如此,直到2008年……那年刚回到北川老县城时,尽管已经从报纸、电视、网络上看过很多的图片,但是亲自看到从小生长的地方完全变成废  相似文献   

8.
北川迁家记     
孙晓青 《小康》2011,(2):64-67
2011年伊始,老北川人将告别板房入住新县城。从帐篷搬到板房,从板房再搬到楼房,每一次迁"家",对北川人来说都是一种告别,告别带来的心理震荡会持续一段时期,直到他们适应了新的生活,这是他们幸福的时刻,却也是最脆弱的时刻  相似文献   

9.
北川,一个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风情小城,坐落在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境内。这里,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是大禹的故里。县城中,一条蜿蜒的清流环城而过,风景秀丽,羌笛悠扬,民风淳朴。  相似文献   

10.
北川复活     
《小康》2011,(2):62-63
新北川,在2011新年后崭新亮相。从绵阳过去,进入安县,安县的尾部,便是划给了北川的新县城,距离北川老县城23公里。安居房、永昌河景观建设、禹王桥、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羌族文化街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新北川人的入住。  相似文献   

11.
武慧 《前沿》2012,(16):136-137
北川羌族酒歌保留着许多人类原始的艺术形态,无文字的羌族用最原始、最直接的唱歌的方式来记载历史、传播文化、教育后代.酒歌是北川羌族宗教、历史、文学、民俗等多方面的直观体现.它有着保留、传承和发展北川羌族传统文化的功能.更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同时研究北川羌族酒歌也是研究羌族、研究我国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对保护传承北川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一湾秀水,一山青翠,一座新城。8年后再来北川,你会被这里的美丽与恬静深深打动。8年前的那场灾难,如今已只能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和北川老县城遗址里再觅踪影。再现地震发生、救援到重建的纪念馆里,那些曾经的场景和物件,让人悲痛、振奋、热泪盈眶;掩埋着成千上万同胞的老县城里,祭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类学的视阈对北川民族风情旅游经济发展进程中应重视的核心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探索建设人文北川、生态北川、风情北川、经济北川的思路,研究传承特色民族文化,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建设生态旅游强县,推进城镇化建设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使美丽的北川县城瞬间成为废墟,16.1万人口失去家园。北川作为极重灾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北川人民自强不息,积极开展抗震救灾;海内外各界人士情系羌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山东省倾力对口援建北川,灾后重建成果辉煌。时隔三年,一座崭新的中国羌城——北川新县城已巍然屹立于神州大地。  相似文献   

15.
何建明 《中国减灾》2011,(4X):49-51
<正>无处不在的他"抗震救灾第一志愿者"的称号,是四川灾区人民给他的。第一次听说陈光标的名字是在前线指挥部。一位副总指挥正焦急地等待通向灾情最为严重的北川县城的"生命通道"何时才能打通的消息时,前方向他报  相似文献   

16.
马伟  张春波 《长白学刊》2016,(6):102-109
近代东北社会秩序的考察实际是东北人口史和移民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东北人口和移民是东北亚关联国家实力消长的产物。关内移民、俄国移民、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是东北主要移民体。根据移民的持续性、规模、影响及国际政治、军事等因素,东北人口和移民存在"主流移民"和"非主流移民",据此大体可分为三阶段。1897-1930年俄国移民略有优势,1931-1945年日本移民则异军突起,但其规模、时间及影响都是阶段性的。关内移民由于特有的规模、时间等优势,虽时有反复,但主导了东北农业、县市及社会秩序的构建,深刻影响了东北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正格 《传承》2010,(19):38-39
"满汉全席"起源于清太祖努尔哈赤关于满、汉两族和睦相处的进步政策。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公开反明。由于在萨尔浒一战大获全胜,逐步据有辽沈。据《满洲秘档》,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后,满洲人与关内北迁于此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东北社会秩序的考察实际是东北人口史和移民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东北人口和移民是东北亚关联国家实力消长的产物。关内移民、俄国移民、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是东北主要移民体。根据移民的持续性、规模、影响及国际政治、军事等因素,东北人口和移民存在"主流移民"和"非主流移民",据此大体可分为三阶段。1897-1930年俄国移民略有优势,1931-1945年日本移民则异军突起,但其规模、时间及影响都是阶段性的。关内移民由于特有的规模、时间等优势,虽时有反复,但主导了东北农业、县市及社会秩序的构建,深刻影响了东北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坚守北川 ◇寂静中的坚守与希望 老北川依然封城,凭着四川省委发的采访证,我们才得以进入.废墟上伫立着一只灰白色的土狗,是我们进入北川的第一印象.看见有生人走近,它开始不停地狂吠,声音已经嘶哑,眼神中却透出一份坚毅.  相似文献   

20.
随着李玉平、杨明熙、文运海3人的"加盟"和在安县安昌镇租下10余平方米房屋办公,曾经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毁灭性重创的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委统战部,经过两个多月的顽强"拼搏",最近终于重新"站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