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9年1月1日,《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后,全国省(市、区)制定的首部慈善领域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办法》共三十八条,内容涉及慈善工作的职能界定、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信托、慈善服务、促进措施、监督管理和个人求助,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相关规定的进一  相似文献   

2.
正《慈善法》基本内容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慈善法》分总则、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慈善服务、信息公开、促进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12章,共112条。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慈善法》是在我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制定的。改革开放以来,以慈善组织专业化运作为特征的现代慈善事业开始起步,近十多年来,进入黄金发展期。社会捐赠总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于2016年3月16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习近平主席43号令签署公布。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慈善法,将我国慈善事业纳入法律轨道,使慈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为了更好地学习慈善法,依法办慈善,本人在学习慈善法基础上,根据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找出50个答案。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全社会慈善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了慈善事业中,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5)》统计,我国慈善领域的年募捐额已超1000亿元人民币,但一些慈善组织信息不公开、缺乏公信力、诈捐……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法律来规范。十年砺剑破"坚冰",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并将于  相似文献   

6.
媒体搜索     
《人民政坛》2016,(4):4-5
正立法慈善法获表决通过将于9月1日起实施据《京华时报》3月17日报道,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该法规定,慈善组织可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慈善组织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会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6年3月16日(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慈善组织第三章慈善募捐第四章慈善捐赠第五章慈善信托第六章慈善财产第七章慈善服务第八章信息公开第九章促进措施第十章监督管理第十一章法律责任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  相似文献   

8.
新政     
正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4月8日,民政部发布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通知。《通知》要求:一是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慈善法的重要意义。二是全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慈善法的重点任务,深入落实改革举措,加快完善监管体系,充分激发慈善主体活力,全面规范慈善主体行为。三是切实加强学习宣传贯彻慈善法的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学习宣传,抓紧制定配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9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每年的9月5日确定为"中华慈善日"。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四个"中华慈善日",主题是"慈善聚焦脱贫攻坚,携手共创美好生活"。"中华慈善日"的设立,加强了慈善文化建设、增强了公众的慈善意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中华慈善日"期间,全国民政系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慈善公益活动,展现了新时代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这是我国慈善领域第一个以国务院名义印发的规范性、纲领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关于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法。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必将为今后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正9月1日,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正式施行,中华慈善博物馆在江苏省南通市正式开馆,由民政部主办、中国慈善联合会协办的第九届"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在该馆举行。"中华慈善奖"是由民政部颁发的我国慈善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本届"中华慈善奖"表彰了10名最具爱心慈善楷模、10名最具爱心捐赠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出台,明确了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属于慈善活动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的出台,明确了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属于慈善活动的范畴。因此,以捐赠财产、提供服务等开展的救助自然灾害的公益活动,受到《慈善法》的规范。《慈善法》的突破创新,为灾害预防、应对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新的空间与可能。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参与该法草案起草全过程的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中国减灾记者:近年来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您很早就开始关注慈善,全程参与了《慈善法》草案起草过程,请您谈谈该法出台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实施一年来,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普遍增强、慈善行为日益兴盛、慈善工作稳步推进、慈善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回顾一年来发生过的新闻热点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慈善法》实施中取得的成果,可以看到下一步需要完善的方向。特此,我们为您筛选出十件代表性事件,带您再次感受《慈善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颁布时,社会对其抱有极大的期待和希望,《慈善法》是一个内容非常全面的法律,它包含了慈善组织法、行为法和促进法等很多内容,是慈善领域的一门基础性法律。《慈善法》的颁布实施,开启了中国民间与政府共同为社会筑底的时代。《慈善法》颁布一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大量的配套制度和配套措施。促法不足以  相似文献   

16.
正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经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党中央领导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导立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立法的最新成果,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慈善法作为我国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将社会参与扶贫济困救灾作为重点,同时把促进教科文卫体和环保事  相似文献   

17.
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是继去年表决通过《立法法修正案》后,连续第二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法律案,彰显了我国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取得的新成就。出台《慈善法》正当其时慈心善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和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仁爱大同、积德行善等慈善思想生生不息,慈幼恤孤、济贫赈饥等仁行善举薪火不断。制定慈善法,为慈善事业插上法治的翅膀,显然可以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正6.7%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16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2636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以2636张赞成票、131张反对票、83张弃权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主席令,《慈善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第二十三条关于公开募捐的方式引发了热议。民众关注的焦点主要是《慈善法》实施后,互联网募捐就必须通过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平台吗?个人通过微博、微信还能进行募捐吗?今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  相似文献   

20.
<正>"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动人善愿,其量无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扶危济困、德行化人的传统,慈善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中国人的基因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的颁布施行更是开启了中国"善时代",推动着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慈善法》施行1年来,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信托扬帆起航,慈善监管更加规范,慈善法规日臻完善……以"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