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7年,甘肃省坚持应急救灾和常态减灾相结合,围绕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条主线,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成功应对陇南"8·7"暴洪泥石流灾害,扎实推进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围绕政策创制,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甘肃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将实施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救灾物资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中提升救灾物资和装备统筹保障能力要求,推动实施全国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切实做好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是"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甘肃是全国自然灾害高发易发省份之一,素有"无灾不成年"之说。近年来,甘肃省坚持应急救灾与常态减灾相结合,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加强安排部署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备政策制度体系近年来,甘肃省一直坚持以政策创制为抓手,推进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标准化建设,夯实备灾制度基础。一是注重安排部署。作为甘肃省"十二五""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重点项目,实施救灾物资储备工程持续推进,救灾  相似文献   

4.
<正>湖北省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易发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自然灾害救助任务十分繁重。为提高全省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湖北省从加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政策创制入手,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着力加快全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目前,全省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基本形成。加强政策创制,完善顶层设计。湖北省将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纳入《湖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强和完善救灾物资社会化储备和供应能力,解决救灾物资储备数量不足、种类不全问题,达到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目的,山东省威海市防灾减灾中心结合实际,探索分析威海市救灾物资社会化储备和供应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一、救灾物资社会化储备现状按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未雨绸缪和防大灾、救大灾的理念,2014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提升全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辽宁省辽阳市把工作做到平时,坚持常态减灾。推行农房保险保障了农户的财产安全,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增强了全市的灾时应急能力,强力打造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更是为全市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辽宁省辽阳市地处辽东山地与下辽河平原过渡带,境内河流交错,地质构造及地质环境复杂,易发洪涝和地质灾害。为降低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辽阳市把常态性减灾作为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7.
周萍 《中国减灾》2013,(11):18-23
近年来,在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天津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科学防灾减灾理念,理清新时期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思路,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并在政策创制、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冬春救助、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灾害信息员培训、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等方面成效显著.近日,本刊记者就天津市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情况专访了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金海龙.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2月2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全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主要成就,认真分析了"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形势,要求努力实现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规划衔接和协调有效加强、重大项目设防水平进一步提高、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减少、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救灾物资储备网络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不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等发展目标,提出了安徽全省综合防灾减灾九大任务和五大工程。它的出台将有效指导安徽省"十三五"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民政厅深入贯彻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安排部署,以加强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救灾物资采购和代储为载体,扎实推进全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救灾应急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成效显著。受特殊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天气气候影响,西藏是气候变化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各类灾害多发频发,且位于欧亚板块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大理市多措并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具体内容:一是及时调整充实民政局自然灾害应急队,举行组建以来首次应急演练。二是加强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形成以滇西救灾储备中心为主要依托,以民政局救灾仓库为重要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格局。三是指导全市111个村委会、31个社区居委会修订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是开展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的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黑龙江省防灾减灾救灾任务艰巨。2016年,面对洪涝、风雹、干旱等灾害,我们着力在防、减、救上下功夫,加强政策创制,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推进减灾工程建设,有效提升了全省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所谓"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时期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库现状及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以下简称储备库)进行救灾物资储备,以提升灾害应急反应和紧急救助能力,提高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是救灾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4,(12):28-29
针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吉林省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和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开发运用灾情监测和灾害信息管理软件,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以综合减灾知识传播为手段,着力提高社会公众灾前预警防范能力,灾中避险逃生能力,灾后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3,(5):16
近年来,甘肃省民政部门按照"抓规划促发展、抓项目增后劲、抓机制提水平"的思路,坚持科学谋划、主动作为,集中实施了6大类275个民政防灾减灾项目,初步建立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全省的防灾减灾设施网络,有力提升了防灾减灾能力。注重规划引领针对防灾减灾设施匮乏、应急救助体系不健全的实际,甘肃省组织专家深入调研论证,以省政府名  相似文献   

15.
正潍坊地处中国东部最大的断裂带——郯庐强震带和诸城—惠民中强地震带上,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洪涝、干旱、台风、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全市防灾减灾救灾任务繁重。为有效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潍坊市积极探索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新思路,认真开展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多项实践,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联动"的防灾减灾救灾新机制。一是推行救灾物资储备社会化,大力提升备灾水平。潍坊市于2008年开始组建救灾物资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省减灾备灾中心密切协同湖北省民政厅救灾处履行防灾减灾救灾职能。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查灾核灾和倒房恢复重建验收、救灾物资储备库体系建设和物资保障等方面,湖北省减灾备灾中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是我国"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日益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下,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增强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自然灾害的救助水平,对当前我国的民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近年来,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完善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丰富的救灾物资品种和高效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综合减灾工作。统一部署扎实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作为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强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目标要求。2014  相似文献   

19.
<正>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是灾害应急救助的重要内容,是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救灾减灾工作中贯彻人本观念的重要举措,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救灾减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和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为加快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湖北省对全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一、湖北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南省救灾中心按照《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提出的“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的总体要求,认真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以强化规范管理为基础,以提高队伍素质为重点,以树立良好形象为关键,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认真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和救灾捐赠工作,大力加强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减灾救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